前言:在北京中轴线正阳门北侧,原来有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在清朝被称为“大清门”。据说辛亥革命胜利后,考虑到写有“大清门”三个字的匾额是由珍贵且稀有的青金石材质制成,曾有人建议将其翻转过来刻上“中华门”三个字,既不劳民伤财又轻巧省事。
未曾想工匠们将匾额取下后一翻面,发现后面赫然有着“大明门”三个大字,原来当初明清换代之际,清朝皇帝已经捷足先登。大清门是清朝的国门,地位极其重要。据说同治皇帝皇后阿鲁特氏有一次和婆婆慈禧皇太后口角,曾经声称自己是“大清门内抬进来的”,意思就是讽刺慈禧并非中宫皇后出身。
事实上中华门是永乐年间仿照南京皇宫洪武门而建,当时取名大明门,既是皇城的南门,也是大明的国门。由于门内就是皇家御道,在皇帝大婚之时,只有皇后的凤辇才能由大明门进入紫禁城。那么话说回来,从大明门抬进宫中的明朝皇后有几位呢?为什么有的皇后就没有这个待遇呢?
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有一点我们要事先声明,从大明门抬进来的当然是皇后,但也有很多皇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享受这一过程。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称今年为洪武元年。即位当天,大明皇帝册立原吴王妃马氏为皇后。由于老两口成婚多年,因此直接就在宫中举行了册立大典。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于次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册立原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后。虽然建文朝史料缺失,但这位马皇后大概率还是在宫中直接举行册立大典。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并于当年十一月册立原燕王妃徐氏为皇后。据《太宗实录》记载,当时就在皇后宫中举行了册立仪式。
至日早,锦衣卫官设卤簿、大驾。内官设皇后受册位于宫中。及设节、册、宝案,节案居中,册东宝西。设香案于节案之前。—《明太宗实录卷十四》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庙号太宗。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后,于当年九月册立原皇太子妃张氏为皇后。据《仁宗实录》,册立仪式同样在皇后宫中举行。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庙号仁宗。皇太子朱瞻基由南京赶回北京继位后,于当年六月在宫中册立原皇太子妃胡氏为皇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胡皇后因无子而“退位让贤”,皇太子生母孙氏由贵妃进位中宫。这一次的内部换岗,自然也不需惊动大明门。
孝庄睿皇后钱氏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庙号宣宗。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因其年仅九岁,故由其祖母仁宗皇后张氏辅政。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四月初八日,十六岁的朱祁镇行束发礼,表示皇帝已经成年可以亲政。当年五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钱氏被选为皇后。五月十九日,钱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皇后降阶升舆,侍从如仪。内执事导从出门,奉迎仪仗大乐前行,彩舆次行,正副使随行。司礼监官拥导皇后卤簿、册宝、彩舆行。宫人乘轿,内官、内使卫护。从大明门中门入。—《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二》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钱氏崩,谥曰“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简称“孝庄睿皇后”。
宪庙废后吴氏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皇太后孙氏(即宣宗继后)立宣宗次子郕王朱祁钰为帝,当年十二月册立原郕王妃汪氏为皇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汪皇后因无子而“退位让贤”,皇太子生母杭氏进位中宫。这两位皇后,均在宫中受封。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太上皇帝朱祁镇自南宫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废朱祁钰仍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已故皇后杭氏革去封号。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去世,庙号英宗。
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后,册立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为皇后。七月二十一日,吴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二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吴氏就被废黜,据说是因为杖责了皇帝宠妃万氏。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正月,吴氏在冷宫中去世。以妃礼葬于金山,无谥号。
孝静毅皇后夏氏
当年英宗为时任皇太子的朱见深选妃,除了吴氏以外,还相中了王氏和柏氏二人。吴氏被废之后,朱见深于当年十月册立王氏为皇后。据《宪宗实录》记载,册立仪式就在皇后宫中举行。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6年)八月,朱见深驾崩,庙号宪宗。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后,于当年十月册立原皇太子妃张氏为皇后。至于册立仪式,同样在宫中。
内官举节册宝舆由正门入内,乐设而不作,迎至皇后宫门下。皇后礼服出迎,宫人执扇拥护及擎执在后。—《明孝宗实录卷四》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驾崩,庙号孝宗。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后,并未于当年成婚(十五岁,尚未成年),而是在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才册立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夏儒之女为皇后。八月十一日,夏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三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正月,夏氏崩,先被谥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直到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才改谥曰“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简称“孝静毅皇后”。
孝洁肃皇后陈氏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庙号武宗。因武宗既无子嗣,又无兄弟,生前也没有过继一位宗室育于宫中,最终其母张太后(孝宗皇后)在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之后,决定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召其堂弟兴世子朱厚熜由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赴京继位。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大名府元城县儒学廪膳生员陈万言之女被选为皇后。九月二十八日,陈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四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然而陈氏结局悲惨,她在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十月因为惊悸流产而不幸去世。朱厚熜对陈皇后余怒未消,不但降杀其葬礼规格,赐以恶谥“悼灵”,还将其单独葬于远离自己永陵的袄儿峪悼陵。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改谥为“孝洁”。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二月,新继位的穆宗朱载坖为嫡母上谥号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简称“孝洁肃皇后”,并将其迁葬永陵。
孝端显皇后王氏
陈皇后崩逝后,朱厚熜于当年十一月进封顺妃张氏为皇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张皇后被废居别宫,而朱厚熜在九天后即册立德嫔方氏为皇后。不过由于这两位继后走的都是员工晋升通道,所以也都没有资格从大明门入宫。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庙号世宗。自次子庄敬皇太子朱载壑薨逝后,世宗困于“二龙不相见”之说,未再册立太子。故而内阁首辅徐阶自行起草遗诏,命世宗第三子裕王朱载坖继位。
朱载坖的原配是裕王妃李氏,但她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四月便已去世。故而皇帝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二月,在宫中册立原裕王继妃陈氏为皇后。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庙号穆宗。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因其年仅十岁,故由内阁首辅张居正辅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锦衣卫指挥使王伟之女选秀入宫,成为皇后人选。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十九日,王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五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四月,王氏崩,因皇帝尚在世,因此仅谥曰“孝端皇后”。明光宗继位后,为嫡母上谥号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简称“孝端显皇后”。
孝哀悊皇后张氏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庙号神宗。皇太子朱常洛继位,但仅在位一个月便不幸驾崩,庙号光宗,尚未来得及册立皇后。九月初六日,皇长子朱由校继位。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监生张国纪之女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张氏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六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皇后。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庙号熹宗。熹宗虽有三个儿子,但先后夭折,故而只能再次援引《皇明祖训》,由其第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朱由检登基后,尊皇嫂张氏为“懿安皇后”,又册立信王妃周氏为皇后。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之后,崇祯帝派太监传口谕,请皇嫂懿安皇后自缢殉国。清军入京之后,将张皇后与明熹宗合葬于德陵,南明弘光朝廷则为其上谥号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简称“孝哀悊皇后”。
结语:自太祖朱元璋开国,到崇祯帝朱由检失国,大明王朝总共正式册立了二十位皇后,其中从大明门抬进来的仅仅只有六位,占比还不足三分之一。包括宣宗孙皇后、宪宗王皇后在内的五位继后,肯定没有资格。其中孙氏和王氏日后都得以系帝谥并且祔享太庙,想来没能从大明门入宫,应该算是她们心中永久的遗憾。
剩余的九位皇后,或是以皇太子妃,或是以王妃身份被册立为皇后,其仪式自然只能在宫中举行。道理也很简单,皇后彩舆是要从娘家出发,然后再由大明门入宫。总不见得让已经出嫁的皇太子妃或者王妃,回娘家待嫁吧?
然而六位由大明门入宫的皇后,似乎一生境遇都不算好。宪宗吴皇后被废黜,武宗夏皇后、世宗陈皇后、神宗王皇后不受宠,熹宗张皇后自尽殉国,英宗钱皇后则死后险些不能与英宗合葬。历史确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