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诗人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道尽了南宋统治者的荒唐,一味避战不出,苟且偏安,只知寻欢作乐。
可其实,如此懦弱的宋高宗赵构,从前也是一位胆识过人,敢于自请入金营为质的勇武少年。何以赵构前后转变如此之大,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
一、赵构其人
(一)因尿床而显贵的皇后
说起宋高宗赵构,就不得不提他的生母——显仁皇后韦氏。
与宋钦宗赵桓的生母显恭皇后王氏显赫的家世不同,韦氏出身贫寒,早年被卖到前宰相苏颂家做婢女。原本她应该过着平凡的一生,成为苏颂的侍妾,生下一儿半女,安度一生。
可谁知韦氏却在侍寝时经常尿床,这种事发生在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身上,不仅奇怪,而且十分羞耻。可苏颂毕竟是当过宰相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与他人迥异,他偏偏认为这是大贵的标志,于是废了些心思将韦氏送入汴京,想要博取一个前程。
元符年间,宋哲宗挑选女子分赐诸位王爷,韦氏在苏颂的人情操纵之下,顺利入选,被赐予端王赵佶,成为端王府的侍女。
元符三年,宋哲宗病逝,端王赵佶即位,史称宋徽宗。而此时的韦氏身份依然低微,只不过从王府的侍女变为皇宫的宫女。宫中寂寞,她便与同为侍女的郑氏与乔氏相约,他日三人若有一位有幸侍寝,绝不能忘记另外两位姐妹。
不久,乔氏得到宠幸,便将这个约定向徽宗赵佶和盘托出。赵佶生性浪漫不羁,闻之欣然,于是召来韦氏侍寝。侍寝过后,多情的赵佶便将韦氏抛诸脑后,直到大观元年,不受宠的韦氏才生下自己唯一的孩子——皇子赵构,随后被封为婕妤。
靖康二年,徽宗、钦宗被俘,高宗赵构登基为帝,遥尊韦氏为宣和皇后。就这样,韦氏完成由一个低贱的侍女向母仪天下的皇后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次尴尬的尿床。
(二)梦入神人
大凡帝王降生,总会附会一些奇异之事。如宋神宗赵顼曾经前往秘书省观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啧啧称奇,再三感叹其风流雅致,于是夜里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见,随后徽宗赵佶降生,文采风流,才华横溢,与李煜一般无二。
而赵构的降生故事与他父亲也颇为相似。据说韦氏怀赵构时,夜里梦见有一位金甲神人前来,自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之君钱镠,号“钱武肃王”,要来她肚中托生,而徽宗赵佶也曾梦见钱镠拉扯他的衣袖。在这些神异之事的加持下,赵构降生,二十年后,赵构定都杭州,这也正是吴越国的首都。
二、从勇武到懦弱
(一)慷慨少年郎
托生之说虽不可信,但赵构与钱武肃王之间,冥冥之中,也颇有缘分。
在他父亲赵佶营造的浓厚艺术氛围熏陶下,赵构竟然意外地颇具武力值。据说他力气很大,挽弓可以达到一石五斗,比普通的武学舍生还多出两斗,射箭技艺也很高超,远超同辈,与钱武肃王十分相似。
更重要的是,在一群窝囊的皇室子弟中,赵构竟意外地颇具胆识。
宣和七年,金国灭亡辽国,率大军北下攻宋,东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东京城下。书画皇帝宋徽宗急忙南逃,将烂摊子全都扔给长子赵桓,赵桓于是登基称帝,史称宋钦宗。
钦宗不愧是与徽宗一脉相承的父子,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和父亲徽宗一样逃离东京。最后还是兵部侍郎李纲极力阻止,才勉强留下这位吓破了胆的皇帝。好在靖康元年正月,金国见久攻不下东京,于是决定撤军,条件是割地赔款,以及派遣一位王爷前往金国作为人质。
皇室子弟享乐之事事事争先,到了这种时候,一个个低头敛息,仿佛一只只胆小的“鹌鹑”。此刻,只有赵构慷慨请行,自愿前往金国为质。而与他一起赶赴金营的大臣张邦昌就没有这么勇敢了,两股战战,泪流不止,反而是赵构这位养尊处优的王爷安慰他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如此。”
身处金营之中,赵构也是不卑不亢,极力维持宋朝皇室的尊严。一次他与金人将领一起射箭,毫不掩饰自己的勇武,连续三次正中靶心,在场的金人无不叹服,怀疑他不是窝囊的宋朝王爷,而是训练有素的名门虎将。
还有一次,宋朝将领姚平仲自作主张偷袭金营,惹得金人大怒。张邦昌面对金人的怒火,涕泗横流,连连磕头请罪,赵构却从容以待。这件事更让金人起疑,他们不相信宋朝王爷会如此勇敢,于是将赵构放走,指定肃王赵枢作为人质。
赵构这次当质子的经历只维持了十几天,却让人看到了他的勇敢、英武与冷静。谁也不会想到,就在短短一年之后,他会成为著名的逃跑皇帝,一闻金军之名便抱头鼠窜,贻笑后世。
(二)一路南逃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度北下,一路高歌猛进,战无不胜。钦宗见势不妙,连忙派遣前次表现优异的皇弟赵构前往金营求和。到了闰十一月,赵构还未抵达金营,金兵便已攻破东京,金兵押送徽宗、钦宗二帝及皇室 、后宫、大臣、工匠等万余人前往金国。赵构逃过一劫,成为皇室唯一留存的血脉。
十二月,赵构开始广招兵马,引来各路人马前来效忠。正当大家以为他要大展拳脚报仇雪恨时,他却拒绝了主战派大臣宗泽迎击金军的建议,妄图南下逃亡。在将领们的阻止下,他才不情不愿地驻扎山东,虽未南下,却始终避免与金军作战。
五月,赵构登基为帝。李纲、宗泽等大臣力劝其攻打金军,还于旧都。赵构表面上重用主战派,声称会御驾亲征,与金军决一死战,背地里却悄悄策划逃亡。
七月,赵构借口“巡幸东南”,沿运河一路南下,直到到达杭州,他才稍觉放心,停下逃亡的脚步,后来更是定都杭州,史称南宋王朝,再也没有回到其生长的北方。
三、赵构性格转变浅析
从靖康元年胆识过人、甚至让金人起疑的慷慨少年,到靖康二年只会懦弱逃避,不敢出战的逃跑皇帝,赵构的转变之大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被人“夺舍”,但其实这些转变都有迹可循,大概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赵构前往金国为质时年仅十九岁,一直长于深宫,不懂得世界的险恶。所谓“死”,对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没有见过死亡的人,从不畏惧死亡,若能一死以全忠义,反而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等到靖康之变,天地变色,山河沦陷,他听闻了父兄等人的遭遇;见到了黎民百姓的血泪;亲历了战争的残酷……这个时候,他对死亡与被俘产生恐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一心南逃,不敢开战,也在情理之中。
(二)质子与俘虏
靖康元年的赵构,是以质子的身份前往金国。此时的宋朝虽然势弱,但两国毕竟胜负未分。赵构待在金军大营,虽然言语上难免被羞辱,但在行动上,金军不至于给他难堪。甚至他还能与金军将领切磋箭术,引得金人叹服,宋将姚平仲偷袭金营,金军也不曾迁怒赵构,可见当质子是十分安全的。
反观沦为俘虏的徽宗、钦宗二帝,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们被押往金国首都时,正值冬季,两人贵为皇帝,却常常衣不蔽体,晚上冷得睡不着觉。钦宗更是被困在简陋的小屋中,被铁链锁住,与囚犯一般无二。
为了进一步侮辱二帝,金人还逼迫他们进行牵羊礼,让他们袒露上身,身披羊毛,用绳子牵住,在金人祖先完颜阿骨打宗庙跪拜爬行。与这样的屈辱相比,徽宗与钦宗被金人戏耍着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一事,倒显得微不足道了。
年轻的赵构可以勇于充当没有危险的质子,但很难有勇气成为被侮辱虐待的俘虏,我们痛恨他的懦弱,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的懦弱。
(三)皇子与皇帝
我们不能只看到靖康之变前后赵构态度的转变,也要看到这个过程中赵构身份的转变。
靖康之前,赵构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生母位份地下。在挑选王爷为质这件事上,即使他不自动请行,钦宗也会强制命令他前去。
到达金营后,他也许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冷静,而是不得不镇定。他代表着北宋皇室的尊严,若是哭哭啼啼,胆小怕事,不仅金人会肆无忌惮地欺负他,他日回到东京,也难逃皇帝的责罚。
靖康之后,他成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没人能够管住他,更没人可以责罚他,无所顾忌之时很容易暴露性格上的缺点,他本身的软弱也就随之展露。
更何况古语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钱有身份的人更加爱惜生命,坐在高大的厅堂之下都唯恐瓦片砸头。
普天之下最尊贵的身份莫过于皇帝,赵构成为九五之尊后更加惜命,不愿涉险,倒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