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代,藩镇割据,拥兵自固,独霸一方。他们政由己出,既掌握其军权,又掌握其政权、财权,成为与中央抗衡的凶恶势力。这时的读书人,常常想到如何为国立功的问题。
唐宪宗元和六年,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
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于是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此诗豪迈霸气振奋人心,读来很有感染力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李贺〔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此诗只有短短四句,但上下二句各提出一个问题,以自己心中的设问引发读者的思索,大大加深了诗中的意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问句起首,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表现了诗人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迫切心情。
平定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十分猖獗,藩镇统治下的人民,更是历尽兵燹焚掠之苦。平定藩镇,收取河山,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吴钩”,宝刀名,产于吴地。“收取”,收复和攻取。“关山五十州”,指当时黄河南北藩镇割据之地。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一看吧,有哪一个读书人能真正为国立功,从而拜将封侯呢?
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诗人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凌烟阁”,纪念开国功臣的高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成,由阎立本绘功臣之像,褚遂良题阁,唐太宗亲自为功臣撰写赞语。上凌烟阁是国家的最高奖赏,等于荣获国家的最高功勋。
这首诗由两组问句组成奇特的结构。前一问句激情迸发,因而节奏明快,语气峻急;后一问句峰回路转,语气沉郁,表现了作者厚重的深思。一急一缓,使作品既有力度而又有凝重的感人力量,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读来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