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拍摄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五壮士中幸存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他们一边撤退一边吸引敌人的火力,逐渐将敌人引到了地势险要的狼牙山,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后,五位战士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们宁死不屈,砸碎了手中的武器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一跃,跳进了深不见底的悬崖。
五位战士宁死不投降的壮举,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被人们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后来为了纪念他们的壮举,晋察冀军区还在狼牙山主峰建造了“三烈士纪念塔”。
葛振林伤愈后,又先后投入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屡立战功,回国后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葛振林被授予少校军衔,1982年离休,2005年3月21日病逝。
宋学义回到家乡后,从来没有跟人提起自己的功绩,乡亲们知道他是一名受伤的革命战士,却不知道他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寻访因为种种原因失去联络的革命有功之臣。1951年秋季的一天,宋学义接到了岳父从河北易县北管头村寄来的一封信,上面写着:
学义吾婿,中央开会,到处找不到你,前几天县里来人,让通知你赶快回来一趟。切记。岳父。
1947年,泌阳县解放,这里是宋学义的家乡,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泌阳县北孔村定居。
临行前,他和妻子还特意去了一趟狼牙山,看望牺牲在这里的战友。
其实,宋学义在家乡早就没有亲人了,他的父亲饿死了,哥哥在煤窑被砸死了,姐姐也不知道被人卖到哪里去了。
回到家乡后,宋学义一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窝棚,一家人就住在这里面。
宋学义的家乡沁阳县也接到了这个任务,上级交代他们寻找一个叫宋学义的退伍战士,还特意交代此人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当时负责这件事的人叫张贺兆,他查阅了很多档案,始终找不到宋学义这个人,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得知宋学义退伍后被安置在河北易县的北管头村,最后从宋学义岳父那里得知了宋学义的地址。
在见到宋学义之前,张贺兆有很多种想法,可他从来没有想到,站在眼前的这个佝偻着身体的瘦弱“老人”就是大英雄宋学义。
张贺兆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人,直到宋学义的妻子拿出当年杨成武将军亲自给宋学义佩戴奖章的照片时,张贺兆才不得不相信眼前此人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原来,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后,一直没有向人们说起自己的身份,他也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甘愿过着清苦平凡的生活。
后来《狼牙山五壮士》上映后,家乡的记者前去采访他,发现他家的房子十分简陋,就问他生活的这么困难,为什么不向组织申请一下救济。
其实,宋学义家当时的生活过的并不好,他的女儿因为生病无钱医治,还落下了终生残疾。
《狼牙山五壮士》上映后,在剧组的安排下,宋学义曾经和葛振林见过一面。当葛振林得知宋学义的近况后,问他为什么有困难不找组织,宋学义也是同样的回答,他说现在国家也不富裕,个人的困难目前还能克服,再说哪能遇到事情就找组织要帮助呢?
其实,以宋学义的功劳,还有电影上映后的巨大声望,只要他肯开口,当地政府肯定会给他特别优待的,不说锦衣玉食,至少不用在家乡种地了,生活上也会得到照顾。
1970年10月,张贺兆去乡下办事顺路探望宋学义,当时宋学义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面色发黑,腹部经常疼痛难耐。
张贺兆劝宋学义去医院检查一下,宋学义说村子里的事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然后又拜托张贺兆给他开个介绍信,他想去拖拉机厂给村里争取一辆拖拉机。
在拿到介绍信后,宋学义拖着病体去了位于洛阳的拖拉机厂,受到了厂里的热烈欢迎,并且连续给厂里做了4场报告演讲,才把拖拉机给开回了村里。
长期的操劳使得宋学义的身体状况变得很差,最终于1971年6月26日因肝癌在郑州病逝,时年53岁。
宋学义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但是却甘愿过着平凡的生活,退伍后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做贡献。
虽然宋学义后来是因病去世,但是在1979年6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仍然决定追认宋学义为革命烈士,以此弘扬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