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汉王之乱,杨广勒死哥哥杨勇,为何不忍心杀掉弟弟杨谅

汉王之乱,杨广勒死哥哥杨勇,为何不忍心杀掉弟弟杨谅

公元599年,隋朝开皇十九年,这一年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唐国公李渊的次子出生,取名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第二件大事是突厥和隋朝之间的战争终于打响,突厥的都蓝可汗亲率大军攻打大同,山西诸郡纷纷告急。

为了应对突厥入侵,隋文帝杨坚命令25岁的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高颎、杨素等名将带兵增援。让人没想到的是,前方战况虽然紧张,汉王杨谅竟然不敢上前线,只在大后方指挥,最终隋军大败。突厥大军左冲右突,如犁庭扫穴,大隋境内烽火四起,好在高颎和杨素等人积极抗敌,最终突厥退兵。

杨谅是杨坚的第五子,也是杨坚最小的儿子。杨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在爱情方面比较专情,和妻子独孤伽罗一共生下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五子杨谅。因杨谅是幼子,自幼最得父母喜爱。

杨谅镇守北境,本应成为隋朝阻击突厥的钢铁长城,没想到当都蓝可汗挥兵南下时,杨谅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隋文帝的五个儿子中,晋王杨广心机最深,他隐忍多年,最终一举扳倒太子杨勇,并夺得太子之位。杨广夺嫡成功后,对弟弟们严加防范。公元602年,蜀王杨秀密谋夺嫡,被杨广以雷霆之势迅速废除王位,贬为庶人。

两年后,隋文帝驾崩,死因不明,杨广登基,是为隋炀帝。杨广一方面派人勒死了前太子杨勇,另一方面隐瞒了隋文帝驾崩的消息,并且以隋文帝的名义,给杨谅发一道圣旨,让杨谅速速回京。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谅看到圣旨之后,想都没想,立即起兵造反。《隋书》云:

会高祖崩,征之不赴,遂发兵反。

按理说,杨广的做法并没有破绽,杨谅为何会突然造反呢?答案就在这道圣旨里。

原来,隋文帝杨坚酷爱幼子,早年曾和杨谅约定暗号,如果诏书中敕字加点,就属于正常现象。反之,则说明情况有变。所以,在杨谅接到圣旨之后,立即看出这不是隋文帝约定的暗号,知道京城已经变天,于是立即起兵“清君侧”。

杨谅手握五十二州兵马,举起反旗,声势浩大,但第一炮却没能打响。杨谅领兵出征,将自己的太原老巢托付给了豆卢毓和长孙行布。豆卢毓是杨谅的大舅子,长孙行布是杨谅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另外,长孙行布还有个著名的妹妹,也就是后来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杨谅带兵刚出发不久,豆卢毓和长孙行布便倒戈,关闭城门,断了杨谅的后路。

汉王杨谅被俘,很多人认为杨广肯定会下狠手杀掉杨谅,因为前太子杨勇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所以,当杨谅被押回京城后,杨广召开了御前会议,商量如何处置杨谅。大臣们纷纷建议杀掉杨谅。《资治通鉴》:

群臣奏汉王谅当死,帝不许,除名为民,绝其属籍。

也就是说,当大家认为杨广必杀杨谅时,杨广却没有这么做。他仅仅将贬为庶民,从宗室中除名而已。

第一,杨勇身为嫡长子、前太子,虽然被废,但在朝堂之上仍有很多人对杨勇抱有希望。只要杨勇不死,杨广就夜不能寐。而杨谅身为幼弟,又有反叛之名,在杨广跟前,杨谅名不正言不顺,对杨广的威胁自然比杨勇要小

第二,杨广登基后,杀死了哥哥杨勇,民间已有传言,说杨广弑父杀兄,杨广身负恶名,如果再杀掉弟弟杨谅,恐怕将辩无可辩,这也是杨广不杀杨谅的原因。

实际上,杨谅的叛变,归根结底还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隋文帝对儿子们不加以约束,皇子们个个手握大权,这是动摇国本的根本所在。第二是皇子们为了皇权已经失去孝悌之义,相互猜忌,没有基本的信任,在这种前提下,汉王之乱,必然会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杨勇,哥哥,弟弟,杨广,突厥,太子,杨坚,圣旨,汉王,观点评论,杨谅,隋文帝,杨勇,杨广,汉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杨勇,哥哥,弟弟,杨广,突厥,太子,杨坚,圣旨,汉王,观点评论,杨谅,隋文帝,杨勇,杨广,汉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杨勇,哥哥,弟弟,杨广,突厥,太子,杨坚,圣旨,汉王,观点评论,杨谅,隋文帝,杨勇,杨广,汉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