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咸阳,有一座山,名叫梁山。
山名或许鲜为人知,但山上的陵墓却举世闻名。
这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两位皇帝的合葬宝地,不乏离奇神秘之事。它意外地躲过盗墓贼之手,至今仍保存完好。
乾陵墓前恭敬地矗立着61个石人,他们高大挺拔、气势磅礴,颇具盛唐威仪。但这些石人,有个奇怪的共同点:没有头!
石人之头,成了千古之谜,不知缘由,更不知去向,这给了世人无限臆想的空间。
直到1971年,两位农民的偶然发现,揭开了这深藏千年的秘密……
一、石榴裙下 铁腕政治
长孙皇后去世的那一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后宫,受封五品才人。年少的她姿容妍丽,为此,太宗赐了她一个名字:武媚。
武则天在太宗宫中侍奉了12年,她智慧果敢、机警善辩。唐太宗欣赏她,但与她并不亲厚。
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暗通情意。二十六七岁的武则天在千娇百媚之余,又平添了些成熟知理,李治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太宗驾崩,李治称帝,是为唐高宗。武则天借着王皇后打压萧淑妃的东风,从感业寺重返后宫。
李治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与武则天,不仅是情投意合的人生伴侣,更是互相成就的政治伙伴。
唐王朝初期,世家门阀倾轧严重。李治废掉了世家支持的王皇后,把庶族出身的武则天推上了中宫宝座。这极大地打压了世族势力,巩固了至尊的皇权。
武则天成为了丈夫手中最锋利的匕首,她有政治才干,会心机谋算,逐渐参与了唐王朝的中枢决策。
在一次次的政治漩涡中,武则天得到了历练,她的政治手段渐趋成熟。李治患风眩之症,武则天以皇后身份摄政,走向了权力巅峰。
不久,唐高宗李治驾崩,留下遗诏:军国大事悉以武后之命是从。中宗、睿宗相继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她的权力时常受到阻碍。
公元690年,武则天索性定国号为周,践祚做了女皇帝。
女皇执政,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武则天用她充足的政治经验,以铁腕姿态稳定了政局。
她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改善了与西北各民族的关系;大力发展科举,收揽天下人才;奖励农桑、轻徭薄赋;纳谏从善,积极推行改革。
虽然她滥用酷吏,有专权擅权之嫌,但总的来说,她瑕不掩瑜,是一位有为之君。
公元705年,武则天安然离世,她去除帝号,以大圣皇后之名,与丈夫李治合葬乾陵。
二、双峰对峙 千年无贼
八百里秦川之上,乾县城北,梁山巍峨屹立。山上有三峰,北峰高耸入云,东西二峰双峰对峙,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这里是女皇武则天为自己和丈夫选择的百年吉地。相传,陵墓选址者,是唐代著名星象学家袁天罡和精通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他们都觉得此山与北斗相交,是难得一见的宝地。
从高处望去,北峰如美人脸,南边双峰宛如美人双乳。整体山势好似一位体态优美的“睡美人”,枕梁山、踏渭河,舒展着曼妙身姿。
此地极利女主!
高宗武皇之时,王朝鼎盛,国库丰盈,乾陵的地面建筑精致奢华、巧夺天工。
乾陵的地下,据说埋葬着500吨巨额的奇珍异宝。随葬品价值连城,这必然会引来不轨之徒。
一千多年来,无数盗墓贼“光顾”乾陵(有名有姓的就留下了17位),他们使尽手段,却连乾陵地宫门的位置都没有找到。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无功而返。
其中有三次盗挖乾陵,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挖掘的发起者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那大喊“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他带着浩浩荡荡的四十万人去挖掘乾陵,在梁山挖掘了40米深,一无所获,只能放弃。如今,梁山西侧仍有深沟,名为“黄巢沟”。
第二位,是五代十国时期盗尽天下唐陵的崇州节度使温韬。据说他曾经三次带人挖掘乾陵,每每上山,都是狂风呼啸、雷电齐鸣,温韬心中畏惧,遂就此作罢。
第三位,是不怀好意的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他以护陵为由,在乾陵附近扎营,多次打着“演习”的旗号炮轰乾陵。每至此时,乾陵天雷滚滚,与炮声应和。孙连仲也被吓退了回去。
乾陵的墓主身份尊崇、执掌天下权柄,陵山附近怪事频出、神秘莫测,后世之人深为忌惮。乾陵也因此得到了保全。
乾陵的构造与长安城十分相似,有两重城墙,分为宫城、内城、外城三部分。宫城的南门,又名朱雀门,门外有武则天亲手为高宗书写的“述圣纪碑”和为自己立下的“无字碑”。
朱雀门旁,有一群站立的石人石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计61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61尊石人都没有头!
三、无头石人 众说纷纭
烟霭漫漫,老柏苍苍,倦鸟倚枝计朝暮,青骢踏影逐春秋。燕雀门外,石人枕风而立,恭敬拱手,守候着一对帝王夫妻。
六十一尊石人的身量大小与真人无异,高一米五到一米七。他们身穿圆领短袍的胡服,腰挂官员鱼符,不像中原人士,更像来自藩属之地的异域人士。因此,石人群被命名为“六十一藩臣像”。
修建伊始,这六十一藩臣,是站立在两间侧殿中的。历经千年,大殿早已无存,石人也就暴露在外了。
石人的背部均刻有字迹,清晰交代了他们的身份和名字。这些名衔,多数已然模糊,只有极少数尚可辨别。
据传,六十一藩臣像是武则天逝后,由唐中宗李显刻立的,目的是阐扬高宗和武后的徽烈,复现万邦来朝的盛景。
微光爬上斑驳的石像,引出了困扰了千百年的难题。石人的颈部,都有断口,或是齐整、或是极不规则。无一例外,都缺失了头。
有人猜测,他们本来就无头。还有人猜测,他们的头是被那些气急败坏的盗墓贼砍掉的。甚至有人猜测,他们的头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洋人打掉的。
这个谜底,直到1971年,随着当地两位农民的一个重大发现才被揭开!
这年秋末的一天,陕西乾县姑婆岭村两个农民正卖力地干着农活,他们感觉锄头碰上了坚硬的东西,于是不断深挖,竟然挖出了一个硕大的石刻头像。
农民惊呼:“是石人头!”
生长在乾陵附近的人们,从小就听着六十一藩臣石像无头的传说。如今这石人头像,发髻奇特、浓眉大眼、八字胡须,莫不是?
随后,考古专家闻讯赶来,他们在附近又接连挖掘出了几十个石人头,专家把石头与石像身子进行比对,不出所料,二者吻合!
可见,石人有头,只是不知何时,什么原因掉落了。至于掉落的缘由,专家推测无非就是两种,天灾与人祸。
考古专家们大多持着天灾的观点。因为他们考证,在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这场地震震级达到了十一级,乾陵距离震中很近,所以也深受其害。
石人的头部本身就要比身子脆弱,伴随着地动山摇,石人的颈部断裂了,翻滚着卷入泥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像越陷越深,深埋在了地下。
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很容易让人信服。但仍有人提出了质疑,石人无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人祸呢?
关中地区,古时常做古战场,乾陵附近战火不断,石像自然也不能幸免。又或者后来西方盗贼潜入中国腹地,想把石人倒卖国外赚钱,但石人太大、无法搬运,就割下了石人头颅。
不仅如此,关于石人无头,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唐末混战,有西域王公的后人来到乾陵,发现自己的祖先在给唐王守灵,一怒之下,他将石人砸毁。
外邦人在深夜践踏了附近的庄稼,还故意告诉百姓,庄稼被破坏,是因为石人在暗地作祟,只有将石人头砸毁,才能免除祸患。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砸毁了石人,石人也就变得残缺了。
无头石人在风中伫立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人们不停地幻想它头部的模样,1971年的这次发掘,让石人头重见天日。人们又在猜想,石人是怎样缺失了头部?
那一定是有无从言说的故事,石人不能开口自辩。或许,只有乾陵的苍松翠柏,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每个到访乾陵的人,都会被雄踞山峦的皇陵震撼,被宏伟大气的门阙感染。
仰首是接天的无字丰碑,记录着王朝最高统治者无上的权力。低目是虔敬肃立的石人石像,镌刻着那四夷宾服、八方来仪的盛世大唐。
乾陵无盗,至今仍保存完好。高宗李治、武后则天,他们长眠于此,俯瞰万里山河,谈笑死生契阔。
参考文献:
[1]马雪松、冯源:中枢整合与国家能力——唐代国家建设中的武则天女主政治,天府新论。
[2]于华东:略论武则天的政绩,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2月。
[3]探索发现——乾陵无头石像之谜,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