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簌西风吹窦陵,郊园草木尽秋声,山河原自归真主,夏郑徒劳起甲兵,塞雁传哀云外去,林鸟结阵垅头鸣,临风莫叹兴亡事,极目霜天无限情。
在历史上总有这么一些人,虽然没能笑到最后,建立统一大业。但他们曾一度是可完成这项大业的人,比如说秦末的项羽,要知道他在前期优势可比刘邦多不少。而在隋末年间,也存在着这么一个人,被后世史学家认为他如果不死。李渊都没资格称帝,他死后百姓修庙纪念他,这个人是谁呢?
他便是窦建德,窦建德原先是隋朝河北一个忠厚豪爽的农民,虽然自己生活也不是很好但还是乐于助人。有同乡死了父母没钱安葬,他听后直叹气,主动为老乡送去能给的财物。这仅仅是记载下来的一件事,窦建德早年干了多少这样的好心事,没人知道。但从他父亲的葬礼来看是不少的,他父亲去世后乡里有一千多人来送葬,这即使在今天也是大规模。
而这些人都是自愿来送葬的,带着礼而来,可见窦建德人缘之好。假若说没有后来那件事,他的一辈子,大概就是个深受乡里敬重的农民。然而不知是命运弄人,还是形势逼迫,窦建德最终揭竿而起成为隋末乱世中杀出的一位枭雄。事情起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当时朝廷计划征兵攻打高丽,委任窦建德为二百人长。
他虽然忠厚豪爽,却也不傻,谁好端端的愿意去高丽送死?但拒绝朝廷的征兵也是要吃苦头的,窦建德不由想到了当年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召集躲避征兵和没有家产的人,振臂一呼造反了。在隋末起义的一众农民军中,窦建德的这支力量十分庞大,原因便在于他为人处世很仗义。
他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有需要的人,与士兵同吃同住,平时吃的是蔬菜、脱皮粟米饭。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从来不穿丝织衣裳,妻儿侍女加起来才十几人,过得很随和。每进入一座城池,对宫女、官员都给予遣散,听凭他们到哪儿去。隋朝义成公主从突厥派人来迎接萧皇后,他都要派出一千多人马护送,还传递宇文化及的首级向义成公主献礼。
故而窦建德在当时是真得人心,军队从上到下都愿意替他卖命,百姓称赞他这位有德之人。队伍从原先的几百人,竟迅速发展到十万人,而当时李渊、李世民父子都还没影呢。但他也不会一昧鲁莽,反而有勇有谋,无疑是一位出色的领导。所以有史学家认为他如果不死,李渊就很难办,估计都没资格称帝。
然而可惜的是窦建德一朝判断失误,又遇上了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李世民。从他打算去救王世充开始,便踏上了不归路,注定只能是枭雄。窦建德去救王世充也实属无奈,本来是唐、郑、窦三足鼎立,结果唐去打王世充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便会被破坏。王世充一死,唐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窦建德,他只能出手。
可没想到对手太能打,导致连连失利,人心惊恐不安。凌敬便提议说全军渡过黄河北上,攻占怀州河阳,安排主将镇守。再率领大队人马跨越太行上,开进上档线,虚张声势隐藏目的。快速赶到壶口,逐渐惊扰蒲津、夺取河东土地。这个计划无疑是上策,既可以扩大地盘,也可以躲避唐军。
无奈唐军派人收买了部分将领,扰乱窦建德的决策,窦建德没使用凌敬的决策。连曹氏劝解都没用,后果显而易见,李世民大败窦建德。在牛口渚被捕,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关头,窦建德倒是表现颇坦荡。李世民骂他: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窦建德回了一句:今日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远取。
王世充一看救援老大都被抓了,也只好投降,后窦建德被押回长安斩首。当时他49岁,从起事到灭亡,一共是6年的时间。窦建德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贡献,但因缺乏政治原因等原因最终失败。不过劳动人民依然记着他,在河北修建了不少窦王庙,历久不衰。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