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杜甫,一位惊艳了历史,震撼了诗界的伟人。
世族出身,少怀国志
出身北方大世族的他,七岁能诗,少年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那时的他年少轻狂,意气风发,自以为山河在手,社稷于胸;那时的他不曾经历过世态炎凉,不曾体会过人情冷暖;那时的他也没见过饿殍遍地,尸积如山。他还只是一无忧少年郎。
多希望时光停留在那一刻,护他不必知晓人心险恶,世事无常。曾读杜甫所写:"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牛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少年的他顽皮嬉戏,如天际熙光,谁想到多年后他会写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般凄苦孤寂,伤情千里之句。
温和如阳,豪气狂放的他,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怎样的心境才使他"面目全非",再难见昔日笑颜。
屡屡落试,满腔热血纵难报国
开元二十四年,他参加进士结果落第,于是开始了齐赵之游,山川悠悠自为诗画,千丝万绪寄风月中。本以为有骏马红衣游京城,琼林玉宴谢君恩,却不想孑然一身出长安。但幸好他是杜甫,心中自有诗酒佳月,洁傲如梅,也不至于太过寂寥。
这一时期,他与李白相遇于洛阳,诗坛上两位犹如谪仙般的伟人相遇了。他们笔下自有盛唐风月,胸中装有苍穹浩海,豪气恣意的李白与他相谈甚欢,二人登楼远望,饮酒赋诗,这是他"快意八九年,裘马颇轻狂"的时期,岁月静好。
天宝六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满怀信心前去应试,命运不公偏偏让他遇到权相李林甫"野无责贤"的闹剧,应试之人全部落榜。上天给了他惊世之才,却封了他入仕之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不顺,壮志难酬,十年,清冷孤寂,心郁忧结,全是一人承受。浊酒一杯问天地,愁化西风过黄花。高台欢歌玉楼阁,隅城箫声画凄凉。
天宝十年,他写下的《大礼赋》得了玄宗赏识,命他特制于集贤院,然而仅得了"参列选序"的资格,但这也是一个入朝的机会。却因主事官为李林甫,这唯一的机会也破灭了,他终是没有得到官职。报国热血对月空谈,人生追求随水而流,到头来镜花水月空绕心。
现实寂寥,唯将一怀愁绪尽赋于诗
天宝十四年,他被封为河西尉,是一个极小可有可无的官职,于是他愤笔写下"不问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于是乎,朝廷给了他第二个官,右卫卒府兵曹参军,是一个管理兵器之人。那时他已四十有四,到长安十年有余,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了无用之职。
也就是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一时间,天下分裂,战火四起,大唐曾经的繁华安乐,歌舞笙乐已被马蹄踏乱,踩得粉碎,鲜血染红了李唐江山,哀鸿遍野,黑鸦肆略,偌大九州,不见半点生气。
此情此景,对于杜甫这样一位心忧天下之人来说,那便是凌迟之刑,他想救民于水火之中,想为国效力,可是有心无力,统治者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一腔热血无能为力。在漂泊流浪间,他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百姓的痛苦,他将民生悲情,胸中愤懑尽赋于文,写下"三吏三别",成了千古绝唱。
命运的压迫却使得他的文采更加不凡,一字一句刻入民生疾苦,使人仿佛亲眼见过了那段血色岁月,心中无限感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已是如浮云散去,怎也求不回来了。
杜甫晚年身如浮萍,至德二载(757年)四月,他投靠唐肃宗,封为左拾遗,不料后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好友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了草堂,第二年严武去世后杜甫离开成都,四处漂泊。
年岁从不为人停留,杜甫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大历五年(770年)冬,五十九岁的杜甫在潭州乘一叶瘦小扁舟,摇摇晃晃漂泊于冰冷的江水之上,他无力靠在船头,一双沧桑的眼睛仰望着无际的黑暗的天空,这一夜,没有繁星,没有月光,没有花香鸟鸣,只有那刻骨的寒风,一切安静的诡异。
在湖上轻雾的那朦胧之间,他似乎又看见了以往的大唐,他心中的大唐,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百姓安乐,天下太平。他杜甫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鲜衣怒马游街头,举杯会友,写下豪情诗篇,那高阁之上是知己好友,酌酒赋诗,好不风流,缓缓的,他闭上了眼睛,他永远留在了长安的那个梦中,或许他本就属于那个清明安平,诗酒风流的长安梦。
参考资料:
《唐才子传·杜甫传》
《二十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