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盛唐时期,出现了无数文人墨客,自唐玄宗起涌现了一大批诗坛奇才,如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高适,自此之后,诗歌虽算不上没落,但由于前面的人实在太过于厉害,把能写的诗都写到了化境,后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狗尾续貂,难其出右。
李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里,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郑王李亮,由于关系实在太远,到了李贺这一代时,李唐皇族早已忘了还有这么一门远房亲戚,李家自然没能沾上皇家的光,当然正是这种被遗忘,反而躲过了武则天屠戮李唐皇室的危机。
李家虽然没落了,但到底了王孙之家,非常注重教育,李贺5岁时,家里人就问他:“你未来想做什么呢?
李贺说:”我想当一个诗人。
这话一出,老父亲李晋肃头都大了,天下的好诗歌都让李杜这些人写完了,你还能写出什么好诗歌呢?自开元之后,再没出过像样的诗人,李贺也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位平平无奇的诗人。
毕竟这时盛世不再,而且前面有太多的诗坛大家,这些人都将诗歌写到了200年之后,自唐之后直到宋朝文坛才有了回暖之象。在这些伟大前人的基础上,李贺想再走诗歌之路,如同一个笑话。
尽管如此,李贺还是坚决地开始了他的写诗之路,李贺写诗有一个习惯,他喜欢骑着瘦马四处闲逛,一有灵感的时候就写下来,随手扔进小书童的背篓里,就这样日积月累,他竟然写出一首又一首的好诗。
在他7岁时候,韩愈与皇甫湜到他家中做客,李贺提笔写出了《高轩过》一诗,让韩愈与皇甫湜惊为奇才,李贺从此名扬洛阳。
李贺的诗不同于前人,他年轻轻却总写喜欢写“鬼”“老”“死”“朽”这引起看起来暮气沉重的诗,但读起来却又不是“丧”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勃勃生机。
就如他的名作《苦昼短》所写: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他写悲愁时,不同于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反而是一种不让时光飞逝,即使你要走,我也要将你拉下来的气概。
李贺一生写了无数好诗,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一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被传为经典之句。
这首诗讽刺了唐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却整天想当炼丹吃药,长生不老,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这种政治前途的担心。这首诗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推崇,都想对出下联。
然而直到唐朝灭亡,也没有续出精彩的下联,直到宋朝,文坛再度兴盛,苏轼、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一些诗坛大家再度涌现,再度出现了盛世大唐时的文采。
宋人在写词时,也喜欢将“天若有情天亦老”引用到宋词中,终于有人对出了这个绝对。
其中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孙洙《何满子·秋怨》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万俟咏在《忆秦娥·别情》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 ,一声 唤起,又惊春晓。”
石延年又在赠给友人的对联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
这四个作品中,以石延年的对仗最为工整,上下两句自然地融为一体。经过了200多年,这个千古绝对,终于对上了。
而1949年,伟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算是为这个延续了千年的诗歌唱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李贺虽然只活了短短的27年,但他的诗却以另一种方式在人们的心中实现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