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宋徽宗第九子,皇位本与他无缘,没想到爆发了“靖康之变”他成了延续宋朝国祚的关键人物。1162年,56岁的赵构退休了,将皇位禅让于皇太子赵昚(shèn)。
赵昚是没落皇族,赵匡胤的后代,即使当时赵构无子继位,也可以从太宗一脉选继承人,为什么要选赵匡胤的后代呢?
而且赵构活了81岁,这可是一个长寿的人,宋仁宗赵祯晚年也面临无子继位的问题,却与大国们据理力争了16年,也不愿意立宗室子为储,而赵构却在1132年,即自己25岁时,就收养了赵昚,虽然养子不代表一定继承皇位,但至少说明赵构有传位于赵匡胤一脉的打算。
普通百姓都知道,自家的家产不能给外人,更何况是争权夺利的皇家,赵构又为何要传位于旁系后代呢?
历史上的窃位之说
关于赵光义的继位,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迷。北宋皇宫发生的“斧声烛影”,成了赵光义窃位之说的起源。
尽管赵匡胤母亲一直希望“兄终弟及”,再由赵光义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然而赵光义继位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先后离奇死亡,最后到赵光义传位给赵匡胤一脉时,就不了了之了,自此,赵宋皇位就归赵光义一脉。
赵构选着赵匡胤一脉
赵构为什么选赵匡胤一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1127年,北宋发生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九皇子赵构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同时赵构的儿子赵旉出生了。
1128年,金兵南下,赵构不顾主战派宰相李纲等人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南京,逃到了扬州,又从扬州一路逃,先后途经浙江绍兴、宁波、舟山、温州,最后还上了船,在海上飘荡了四个月。
这事弄得很多大臣不满,苗傅和刘正彦趁势逼迫赵构退位,让3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但各地将领均不认可赵旉,反而发兵勤王攻打苗刘,赵旉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惊吓而亡,自此,赵构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
失去儿子的赵构,也面临宋仁宗相同的问题,被大臣劝收养宗室子为养子,将来生了儿子再还回去。
许多人认为,选赵匡胤一脉是因为靖康之变,太宗一脉几乎都被金人祸害了,无人可选。而实际上,当时太宗一脉比较有实力的有濮王的三个儿子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还有扶持过赵构登基建立南宋的安郡王赵士㒟,以及赵构其他叔伯的后代,所以若要真从太宗一脉选人,那可选的对象还是很多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放弃本家,而选旁系赵匡胤一代呢?
宋太祖报仇说
宋朝一向重文轻武,到了后期弊端开始凸显,弄得原本富庶的宋朝疲于应付、残破不堪,南宋群臣们开始怀念国力强盛、太祖英明神武的宋初时代了。
此时上虞丞娄寅亮向高宗上书:“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
意思是说:太祖后裔本来应该得到福荫优待的,但自从太宗继位后,太祖后裔地位越来越低,和庶民差不多,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使宋朝遭受“靖康之难”。
而此时,有一个被俘虏的汉人说,他在金国见到金太祖完颜晟与宋太祖赵匡胤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坊间传言,就是宋太祖回来报夺位之仇。
赵构怕死后被清算
北宋灭亡后,大批皇族沦陷于金人之手,而赵构却偏安一隅,不愿北伐,岳飞、韩世忠捷报连传后,赵构想的并不是收复失地,而是借此作为议和筹码,并迅速收回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与金商量议和之事。
从后来赵构的这些行为来看,赵构根本不想北伐,这也导致许多皇族后代惨死异国他乡,因而备受同宗责备,此时,若选太宗一脉继承皇位,将来也有死后被清算的可能性。
但若选太祖一脉,必然对他感恩戴德,奉若神明,同时又赢得”尧舜“的美名,而且还满足了朝臣、百姓渴望太祖治世再现的愿望,何乐而不为。
趁着娄寅亮的上书,赵构顺势宣布将从太祖后裔的“伯”字辈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终赵昚和赵璩被选入宫,成了宋高宗的养子。
《宋史》载:“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尽管皇子有着落了,但赵构却迟迟没有立储,因为宋仁宗传位于养子赵曙,结果却闹出了宋英宗坚持追封亲生父亲赵允让为皇帝的闹剧。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加上赵构也觉得自己的病能治好,万一将来有儿子呢,所以不急于立储。
而在这时,却收到了一条来自岳飞的情报。
据张戒《默记》载:“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建康,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
意思是,金人打算放回钦宗的儿子赵谌,而赵谌在靖康元年被立为皇太子,此时金人将他放回,意图太明显,就是想看南宋内乱的,若宋朝已经另立太子,那金人的阴谋就不攻自破了。
而此时,朝中也有大臣不断进谏,劝说赵构立赵昚为储君。
最终,宋高宗妥协了,于1162年5月28日立赵昚为太子。
赵构选择赵昚继承皇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隐疾,无子继位很尴尬,而另一方面,却是别有用心的选择了赵匡胤一脉,即是为了满足大臣们的期盼,同时也是为自己在位期间不抵抗,一味逃跑而找退路,避免自己被清算。
虽说赵构当皇帝不怎么样,但他选的继承人还是很不错的。1162年,56岁的宋高宗赵构退休后,赵昚一直对他非常尊敬,让他享受了25年的太上皇生活,还能不时地对朝政指手画脚。
赵昚在位27年,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积极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经济,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所以,赵构选赵昚当继承人,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的一场私心,为自己的晚年谋求福利。
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