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许多影视剧、小说中,一直在使劲夸赞李世民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基本上就是战无不胜了。似乎没有李世民,李渊就没法搞定天下,建立不了唐朝。然而奇怪的是,李世民拥有着如此显赫的战绩,相比李建成。他却得不到李渊后宫妃嫔的赏识,这是为什么?或许是后世被史书带偏了,步入一个误区,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在李渊心中的地位并没那么重要。
首先一个王朝的建立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必然要通过艰苦的战斗,在连天的战火中建立。唐朝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其他起义队伍,李渊在起义之初其实就有自己的优势。他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生来显贵,七岁便袭封唐国公。他的母亲又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故深得隋文帝夫妻的喜爱,起家千牛备身。
作为太原地区最大的士族,他本身就有很强大的社会资源和能量,振臂一呼带来的能量轻轻松松远胜农民起义军的能量。这点于唐朝而言很重要,关陇贵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种实力是李渊组建军队的经济基础。没有这种深厚的政治背景,19岁的李世民即使再有军事天赋,那也难以建立唐朝。
其次,诚然李世民有着巨大的功勋,可功勋的背后是李渊与李建成的坐镇。好比说虎牢关时,李世民打得很威风,一战擒了窦建德。但如果没有李元吉在洛阳城稳住王世充,没有李渊、李建成运输粮草,他还能这么威风吗?打仗打仗,打的从来不止指挥家的军事能力,后方经济稳定同样无比重要。
只不过坐镇后方的工作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亲上战场那么传奇,也就比较不为人知。再来看李渊妃嫔们的态度,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资治通鉴》将其归于李世民没有讨好诸位妃嫔,李建成、李元吉曲意奉承的结果,甚至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暂且抛却这些杂七杂八的猜测,光看李建成得李渊后妃赏识,可以看出两点。
李渊并没有动摇传位给李建成的心思,李世民在李渊心中,或许也没有到不可或缺的地步。作为李渊的妃嫔,她们又不傻,难道看不出谁才有炙手可热的势力吗?既然能看出来,那又为何因为一点奉承,便放弃有着显赫战功的李世民转向李建成?要知道,她们对权力变动的押注始终没有改变,没有一位后妃改投李世民。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因为她们熟知李渊的真实想法而已,她们是皇帝的枕边人,对他的想法是最清楚不过的。古人讲究立嫡立长,李建成两样都占了,皇位又不讲究按劳分配。若是讲究,后来朱元璋也不必执意传给嫡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导致朱棣靖难起兵了。最后,李渊的这些妃嫔来历也都不简单,背后是关陇士族。
她们的风向代表的是关陇士族的风向,虽然当时后妃们包括她们背后的势力,都不太看好李世民。可谁也没想到,李世民来了一出政变,直接把李建成与李元吉干没了。又控制了宫廷、控制了李渊,等反应过来时一切都晚了,包括李渊也只能认栽。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李渊的“禅让”有多少心甘情愿也不好说。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李世民弑杀兄弟、逼迫父亲。却也不能否定他继位后建立的功勋,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着他的帝国。不久便为中国开创了一个一百三十年之久的黄金时代,就治理国家上来说还是有较高美德的,故而成为以后帝王的典范。其文治武功,即使在中国几百位帝王中,也少有能与之相提并论者。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