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荡举鼎而死世人皆知,正是因为这奇葩的死法,后人也为他冠上了愚蠢的声名,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提到大秦的君主,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合等字眼。
例如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等等,无一不是英明神武之君,然而有一人却是例外,他便是秦武王嬴荡。
世人都认为嬴荡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笨蛋,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国君,否则的话秦人也不会将其与伐纣的姬发并列,称之为秦武王。
作为秦惠文王嬴驷的长子,秦孝公赢渠梁的长孙,秦国的第27代君主,出生于公元329年的嬴荡可谓是被王室寄予厚望。
自幼嬴荡便展现出了超强的为君天赋,要文能文要武能武。
尤其是武力上,他更是被誉为天生神力,常与勇士、老卒比试力气,又特别喜欢大力士,曾在天下范围内广为招募。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嬴荡继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锐利好武之君,征伐天下已是必然,故而不久他便力排众议,决定攻打韩国建立丰功伟绩。
彼时的韩国是阻挡大秦自西向东问鼎中原的最大阻碍,而韩国宜阳城更是秦军的必争之地。
掌握这里秦国就可以兵出函谷关,极大地扩张势力,所以顾不得臣子反对,嬴荡当即派遣兵卒,加之远交近攻开始了对宜阳的作战。
公元前307年,即秦武王四年,历经半载,秦军终于建功,宜阳城被攻克,韩军被灭六万损失惨重,韩襄王当即派遣大臣公仲倗赶赴咸阳谢罪。
此战功成,秦国在嬴荡的带领下一举突破封锁,打通了西进的通道,六国无不惊恐万分。
然而,嬴荡得胃口很大,击败区区韩国在他心中并不算大事,在他看来只有搓一搓周王室的权威性,那才叫真正的威风。
说干就干,嬴荡带领一众力士远赴王都,在世人的见证下耀武扬威地想要举起象征着无上权威的“九鼎”,而且还是最重的那个“龙文赤鼎”。
可很不幸,他低估了“天下”的重量,也高估了自己,最终落得个胫骨碎裂七窍流血而死的下场。
得知此事后,嬴荡顿时成为天下的笑柄。
世人说他不自量力,说他遭了天谴,说他被自己的傲慢所害,但相信只有秦国人知道,武王此举一是迫于无奈,二便是为了今后的大业。
众所周知,九鼎象征着权威,更象征着统一,武王此去洛阳为得不就是打破周王室的权威,让所有人知道秦国将一统天下吗?
因此当见到九鼎的那一刻,嬴荡便深知自己不得不举,就算身死当场,就算七窍流血痛不欲生,也不得不举。
举起大鼎不光是一个好的寓意,更能为后世秦人打一针强心剂,如此功在千秋的行迹,纵使拼上性命又有何妨?
武王并不愚笨,反而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可以说若是他侥幸像项羽一般成功,那么或许六国之一统不需要等到始皇时期,天下百姓或许早就不会再被战乱所扰,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