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唐朝诗人,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这两人的名字,一位是李白,另一位则是杜甫,因为这两人的传世之作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俩在唐朝文坛之上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的。
然而近来却有不少人,认为唐朝年间最厉害的诗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诗人张若虚!称他仅用一首诗文就能胜过李白杜甫,有着“孤篇盖全唐”的才情!
文采胜李杜的诗人张若虚
张若虚是何人?无论是唐朝正史还是民间野史都找不到关于这位诗人只言片语的记载,因为他所作的诗文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所以在唐朝年间的文献中才无法找到他的传记。
虽然张若虚在没有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可他在吴中一带却也是小有名气,这是因他祖籍扬州的缘故。那么张若虚的才华又是何时被发现的呢?
大概是在宋代年间,学者在编撰《乐府诗集》之时,将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写入其中。到了满清王朝,他的另一首《代答闺梦还》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所以,于张若虚而言,他传世之诗一共就两首。而他被捧上神坛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闻一多认为《春江花月夜》是代表了唐朝诗歌的顶峰!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先来看看这首备受赞誉的《春江花月夜》吧,张若虚在创作此诗时采用的是隋朝年间的乐府主题,虽然是旧题,可是诗人却将这首诗的意境描绘得极尽宏大,虚无缥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的前四句是在写景,却将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怅惘描写到了极致,他看着眼前的春江潮水,却已经想象出了江汇于海的场景。
海上明月随着潮水缓缓升起,月色缱绻连绵,随着江海的波流向外无尽地延伸扩展。在这四句诗中张若虚就创造出了一个没有尽头的空间。
那为什么诗人会创造这无边无际的广阔天地呢?因为他要将诗中游子的那份悠长情思和绵长怅恨展现出来。
在描绘了广阔天地后,诗人开始缩小这诗中所描绘的世界,诗人将原先那种复杂激烈的情感缓和了下来,更多了几分平静的意味。
在进行创作之时,将诗中所描写的空间不断缩小拉近,最后只聚焦到一轮孤月之上。而在这个时候,诗人再将读者带入一个空灵纯粹的境界,情绪逐渐地趋向平和。
在这个时候,诗人就提出了一个具有着永恒意味的命题,思考起了人生真谛,追寻起了宇宙间的奥秘。
《春江花月夜》一诗,起初是游子因久居在在外,无法返乡见到爱人而产生的离别愁绪,接着诗人又引出了家中妇人的哀婉情思。但在此时诗人却突然笔锋一转,将原本广阔的境界不断地缩进。
最后只停留在了那轮春江的明月之上,于是诗人就趁势点出了这首诗的主旨,也就是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这样的创作方式将原本诗中人物的哀伤也变得平缓起来了,更多了一份空灵与纯粹,让人禁不住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迷离幻境之中,再也无暇去顾及伤感怅惘了!
以乐衬哀情的《代答闺梦还》
而那首在清朝年间才受到关注的《代答闺梦还》呢?这又是一首怎样的诗歌?这首诗文的标题已经点明了它所要讲述的故事,那就是一个妇人因与爱人分离而产生的“闺怨”。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诗歌前文直接就道出了为何会有怨恨,因丈夫要去戍守边关,所以才会离开新婚的妻子。而在开头,诗人描写了送别时的场景,站在城楼之上的妻子望着远行的丈夫,一步一步离开她的视线。
与丈夫分别之后,女子就陷入了长久的思念之中。即便到了春暖花开时节,窗外美景缤纷,都无法慰藉女子心中的悲伤,因为她的心早已随着远征的丈夫一同到了塞外。
而到了深夜时分,这份情思就显得更为沉重了,而女子也想要在梦中与丈夫相见,缓和相思之苦,然而却“梦魂何处入”。虽然日有所思,可是却不能夜有所梦,这也让她生出了更多的愁苦情绪。
于是从睡梦中惊醒后,只能将开着的门窗关上。在这首《代答闺梦还》中,虽说是很常见的思妇主题,但诗人并未全诗写哀,而是利用春日欢腾热闹的场景来衬托出女子的孤寂惆怅。
立于神坛之上的传世诗文
相较于《代答闺梦还》而言,《春江花月夜》更受瞩目,因为张若虚在创作此诗之时,将他对生命的哲思都融入了其中。
虽然诗歌主旨沉重广阔,可诗人却能用清丽新奇的词句将其描写出来,所以才有了“孤篇盖全唐”的赞誉。
在将诗中人物的愁思表达出来后,张若虚笔锋一转,将人物的心境趋于平和,并赋予了一种美好的期盼,这是前人所未能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春江花月夜》能超越李白与杜甫的缘故!
在华夏数千年的文明之中,出现了大量的诗人,但是鲜有张若虚这样的诗人,也少有《春江花月夜》这般的诗歌传世。在这首诗中,一切都被拆解成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不同的意象。
但是诗人却不单单是想要将诗中人物的感伤表达出来,他更想要展示的是他对于生命的思考,人类的一生是短暂的。因为短暂,所以才会更加珍惜相遇相识的缘分,才会为别离而感伤!
可在这永恒的天地之间,这种短暂的伤情似乎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切都会趋于平静,归于稳定。因此,诗人就基于此构建了一个沉稳且宁静的哲学宇宙。
《春江花月夜》一诗,不仅言情,而且写意,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份哲思,因此才一经发觉就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于是就被推到了唐朝的神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