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做苏轼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做苏轼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苏洵:从今往后,你们兄弟两要相互扶持,互相照顾。

苏辙:父亲,我知道了。

苏轼:父亲,弟弟说他知道了。

这个小段子来源于苏辙升官、散财、捞哥哥,也是现在在网上大家会心一笑的小故事。

说起苏洵苏辙苏轼这“三苏”,想必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这一家爷仨全部上榜,现在人们通过考古,发现这家人简直就是一家子的轻喜剧。

老苏起名就是“玩儿”

首先从他们的名字上来说,苏洵作为北宋散文家,文化程度不言而喻了,但是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就比较好玩了,一个叫“车轱辘印”,一个叫“车把手”。

其实老苏起名时写下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解释了两兄弟名字的由来。

“轼”本意是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也就是现在说的“车把手”。文中,老苏说道在车上,作为“车把手”的“轼”看似没有用处,但如果没有了,车就不完整了,希望苏轼能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辙”是车轮在地面走过压出的印子,就是“车轱辘印”。文中,老苏说车都是顺着“辙”行驶,说起车的功劳,没有“辙”的位置,但是如果车毁了也殃及不到“辙”,希望苏辙能免于灾祸。

也不知道是名字起错了,还是作为父亲太了解自己儿子的性子,想用名字改改,反正老苏的希望没一个达到的。

大儿子苏轼,从来就不安分,不是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在古代这种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还被贬了大半个中国。

小儿子苏轼,倒是勤勤恳恳,但却是个“扶哥狂魔”,一辈子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升官捞哥哥的路上,就差一点就要和神宗抢“凳子”了。

估计这是老苏一辈子都没想到的事情。

兄弟情深同朝上榜

关于两兄弟的感情,《宋史》中是这样记载的:“患难之中,无少怨尤,近古罕见。”意思就是两兄弟感情太好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牢固。

说起两兄弟的成就和感情,他们的父母功不可没。

母亲程氏性情爽朗阔达,对两兄弟的教育宽严并济,充满脉脉温情,而两兄弟幼年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深受母亲的影响。

那时苏洵还是一位狂生,精力放在了科举上,但屡试不中,刚好儿子们也长大了一点,正式启蒙的时候,他就放下了科举,全力教导儿子。

苏轼苏辙两兄弟虽然聪颖早慧,但小男孩,哪有不调皮捣蛋的,在学习期间和父亲斗智斗勇那也是日常生活的小插曲,并且在这些小插曲中,两兄弟的感情是越来越好了。

直到两兄弟长大后,要去京城赶考,都是特意凑到一年一起去的。

嘉佑二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同时上榜,考中进士,并且那年的科考可谓是“神仙打架”,曾巩、曾布、章惇、张载... ...那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不过两兄弟也不愧天才之名,他们那年在文坛上大放光彩,让宋仁宗直呼找到了两个宰辅之才,两兄弟也是名满天下。

只可惜,同朝上榜,两兄弟的为官之路却是截然不同,苏轼一路向“贬”,苏辙一路向“捞”。

怨种哥哥的向“贬”之路

要说起最倒霉的弟弟,苏辙必定要占一席之地。毕竟像苏轼这么能折腾的哥哥,古往今来也没几个,人家是坑爹,苏轼那是坑弟啊。

鼎鼎大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反对宋神宗提出的新法,让宋神宗本就心怀不满,加上嫉妒苏轼才华的一干朝臣落井下石,苏轼就直接下了大狱。

好弟弟苏辙一知道这事,就立马上书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后来因为两兄弟的深情厚谊打动了宋神宗,加上太后、王安石等人的求情,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也连累了弟弟一同被贬。

从小长大的兄弟,自家兄长什么性子苏辙知道的一清二楚,被贬了一次就绝对会有之后的N多次,为了保自己的哥哥,苏辙只得不停地拿出政绩升官,防止下次苏轼作死没办法捞。

果不其然,这嘴上没个把门的怨种的老哥,简直就是生命不息,作死不止。

接着,苏轼写诗内涵王安石,反对他的新政,变着法的对人身攻击,诶,被贬惠州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贬,苏轼说王安石是对的,皇帝你错了,诶,又被贬儋州了。

苏辙经过上一次的事后,一直兢兢业业,升官的速度都赶上坐火箭了,一路直升到右相的位置,为的就是给自家这个大冤种哥哥收拾烂摊子。

“扶兄魔”苏辙扶了一生

《记承天寺夜游》一词中“怀民亦未寝”,那时候苏辙已经是右相了,苏轼大半夜跑去敲张怀民的房门,把人拉出来夜游。

这句诗也被现在的网友调侃:

苏轼砸门:怀民,怀民醒醒,张怀民,起来了。

张怀民(熟睡被叫起):干什么??

苏轼:我睡不着,陪我去赏月

张怀民:你烦不烦啊,大半夜的... ...

苏轼:我弟国家二把手向你问好。

张怀民:大半夜的就是适合赏花赏月赏秋香!!子瞻兄,请~

苏轼:嗯,怀民亦未寝。

虽然是个梗,但也能看出,苏轼苏辙两兄弟感情之深可谓是众人皆知了。

苏轼几次被贬期间,他的妻儿都是弟弟苏辙在照顾,相当于苏辙一人在养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加上哥哥的妻子儿女上下十几口人,这压力也不算小了。

而苏轼在被贬的路上没银子,就写诗找弟弟借;想买房没银子,就找弟弟借;在惠州修桥没银子,找弟弟借,还怂恿弟媳将宫中的赏赐变卖换钱。

也是这两兄弟感情好,弟媳妇性子也好,不然摊上这么个大伯哥,任谁都想要骂街了。

两兄弟死后,还一同葬在了汝州郏城县,真的就是生死不离了。

结语

每当提起苏轼的成绩,总免不了拉出苏辙,这两兄弟都是才华横溢的人,难得的是两兄弟的感情深厚,让人不得不叹服。

苏轼的成功背后站着苏辙,要是没有苏辙一直在背后帮扶着他,苏轼哪里还能跑遍大半个中国呢。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调侃苏辙一生都在捞哥哥,实在是太难了。那岂不知苏辙或许并没有像大家想的一样,反而是很乐意呢?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苏轼纯粹的性子和口无遮拦,苏辙早就了如指掌,要是想放手,何必一直站在苏轼的身后收拾烂摊子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张怀民,兄弟,宰相,哥哥,感情,苏辙,儿子,弟弟,苏轼,老苏,观点评论,张怀民,王安石,苏辙,苏轼,老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怀民,兄弟,宰相,哥哥,感情,苏辙,儿子,弟弟,苏轼,老苏,观点评论,张怀民,王安石,苏辙,苏轼,老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怀民,兄弟,宰相,哥哥,感情,苏辙,儿子,弟弟,苏轼,老苏,观点评论,张怀民,王安石,苏辙,苏轼,老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