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宠妻过了头,长孙皇后无福消受,她的早逝或源于李世民无尽的爱

宠妻过了头,长孙皇后无福消受,她的早逝或源于李世民无尽的爱

古时候,各朝各代的君王绝大多数都是多妻多妾之人,他们后宫佳丽众多、感情生活丰富,却鲜少有人对嫡皇后毕生钟爱有加、宠其如命并且令她一直地位非凡。

然而当我们翻开富丽秾艳、盛景繁华的唐史,会发现,有一位皇后竟能独受皇帝盛宠数十年,即便她去世后,依旧能让自己的皇帝丈夫心心念念、思慕不断,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这对帝后的婚姻并不是政治联姻,他们幼时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成婚前便有融洽合宜的感情基础。

唐太宗登临大位后,愈发地宠爱着发妻长孙皇后,但大概是他宠妻宠过了头,致使长孙皇后无福消受那浓烈过甚的万千荣宠,竟在36岁的壮盛之年匆匆辞世。

因此,亦有不少后世之人认为长孙皇后早逝或许正是源于太宗李世民那无穷无尽的爱。

唐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宗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最挚爱的女人

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后,同时也是唐太宗唯一的皇后。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在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府邸之中,她是长孙将军的小女儿,而她的哥哥正是唐初辅弼李世民的宰相长孙无忌。

长孙家族在北齐和大隋皆是军武之家,地位煊赫,而在这等官宦家庭长大的长孙氏从幼时便一直接受着正统的教育,不但通晓文学历史,还富有才德和见识。

长孙氏8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令她和哥哥一夜之间变成了无父可依的幼孤。好在他们的舅舅、隋朝司法书佐高士廉为人特别慈爱厚道,愿意接收这两个孩子。

于是,长孙氏便和哥哥长孙无忌就一起搬到了舅舅家寄居,这才保证了这对小兄妹在生活起居方面能够一如既往地宽适无忧。

彼时,高士廉一家经常与李渊将军一家聚会宴饮,于是,长孙无忌便与李世民渐渐熟络了起来,年龄相仿的二人性情投契,很快就成了挚友兄弟,身为长辈的高士廉也对李世民这个清俊的少年颇有好感。

当看到自己的外甥女长孙氏已经快要成年时,做舅舅的高士廉便想给她寻一门好亲事。思来想去,高士廉看好了至交之子李世民,不久,高士廉就主动与李渊商议要将外甥女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为妻。

李渊听后十分高兴,毕竟他们两家门当户对、长孙氏又是个稳重端雅的好女孩,所以他当场就应下了这门亲事。

公元614年,13岁的长孙氏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为妻。

公元618年,反隋成功的李渊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并定都于长安。李渊登基后,便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册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住进了秦王府后,长孙氏就成了秦王妃。

翌年,长孙氏给丈夫李世民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李承乾。

在其后的十多年之中,李世民时不时地随着父皇、哥哥在外边四处征战搏杀,着实建立了无数功勋佳绩。而美丽贤良的秦王妃则在家中奉长育幼,共为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

长孙氏并非一个寻常的贵族女子,她虽然整日待在王府中忙碌操持着大小事务,却一直心系丈夫的安危和事业,她知道丈夫李世民功高至伟、亦有称帝建业之心,于是就暗中协助李世民筹谋大事,通力参与组织了震惊史册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兵变过程中,秦王妃长孙氏鼓舞将士们英勇杀敌、冲锋向前,助力夫君除掉了长期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太子李承乾、齐王李元吉,致使兵变最终成功。

可以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离不开妻子长孙氏的鼎力相帮。公元626年八月,29岁的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即位,改年号为“贞观”,尊李渊为太上皇,并册立嫡妻长孙氏为皇后。

成为中宫之主的长孙皇后不但对李氏一家以及后宫的妃嫔女眷皆礼让有加、亲善厚待,而且对内倡导简朴修身、恭谨谦逊,对外则频频施用仁德与慈爱来感化黎民百姓,堪称是勤俭贤德、母仪天下之垂范。

太宗李世民早已习惯了与长孙皇后叙话朝中大事和对臣子的一些奖惩细节,长孙皇后通常会引经据典,劝慰太宗要广开言路、任人唯贤、体恤百姓。同时这位贤后亦深明大义,自始至终都恪守本分、从不干政参政。

聪慧能干、恭谨贤德的长孙皇后掌管后宫诸事、抚育儿女、侍奉太上皇及夫君多年,为李唐王朝的兴旺繁盛费尽了精力和心血。

可惜的是,在公元1636年夏末,这位操劳过度的贤内助终因病重不治、药石无灵而撒手人寰,终年才36岁而已。

长孙皇后病殁后,唐太宗李世民恸哭不止、伤心难抑。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最挚爱的女人,于是决定其后永悬后位,以表达对长孙皇后长久的敬重及缅怀之情。

有着“千古第一贤后”之美誉的长孙皇后究竟死于何种疾病

《新唐书》里有载,长孙皇后是死于一种“气竭之疾”,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常年奔忙劳作而导致的元气损而不补、气血亏竭。

史学家在翻阅了数十本唐史籍册之后,认为长孙皇后盛年而早亡基本上都是由于她经常处于费心费力状态,始终太过操劳而致。

长孙皇后自幼就因失怙而寄人篱下,称得上是童年不幸、命途有舛。虽然在适婚的年龄就顺利嫁给了李世民为妻,可是年轻时的李世民经常全身心地投入到率军出征以及开创大业的奔劳之中,几乎无暇分身、基本上顾及不到小家庭里的一切大小事务。

因此,长孙皇后自打与李世民成婚后就一直为家庭的运转而日夜操心劳碌,她身边亦没有什么可以分担重负之人。

武德年间,身为李渊儿媳妇的秦王妃长孙氏因看到了丈夫在公公面前的“尴尬地位”,于是只好施展女子的柔韧和智慧,经常向公公李渊以及他的那些爱妃示敬、讨好,勉力替丈夫李世民多争取一些皇子们夺权夺宠斗争中的缓冲空间。

自入主秦王府后的第二年起,长孙皇后就一直怀孕产子,最厉害的时候竟然在4年之中产下了3个婴孩。每日都要被家务事紧紧缠绕的她既要掌家理事,又要教育大孩子、哺育小孩子,就像一支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难有喘歇休息的机会。

李世民临朝执政之后,长孙氏不但主持宫中诸务,还要时时劝解太宗、保护忠良、悯恤百姓,这样事事操心、整天劳碌的高强度生活节奏自然会不停地耗费一个女人的气血和精元,因此,长孙皇后虽为盛年却身心疲惫、元气大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唐太宗无穷无尽的宠爱或许是导致长孙皇后早逝的另一重原由

由于长孙皇后明媚端雅、温柔贤淑、得体识礼的个性以及心怀远见、明辨是非的特质,使得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对其钟情无比,还对这位贤后敬重有加。

危难之际的生死相随、和顺时期的互助互倚,让李世民将长孙皇后视作了生命中的知己盟友、值得一辈子爱重的灵魂伴侣。

李世民给了长孙皇后“中宫皇后”的至高地位,频频赐予她锦衣玉食、无数珍玩宝器,将长孙皇后所生的3个儿子皆先后推上了太子之位,还将长孙家族的亲眷都加官进爵、厚赐恩赏……

所有的荣耀和偏宠都在表达着唐太宗对嫡后长孙氏的爱重,但上天却没有因此而眷顾于长孙皇后——贞观十六年,长孙皇后因病重不治而匆匆亡故。对于爱妻的早逝,李世民命人在宫中修建了一座高台,以便能让他随时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

可是唐太宗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长孙皇后的早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他这个丈夫所付出的那些“过度的爱”。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伉俪情深、感情如胶似漆,无论太宗的后宫中不断增补进去多少年轻漂亮的宫妃女眷,可唐太宗却始终不知乏腻地宠幸着嫡后长孙氏,这份痴情和圣眷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而最终的结果也造成了长孙皇后每隔一年半载就要身怀六甲、孕育皇嗣。

要知道,女人怀孕生子是要耗费很多气血以及体内的养分精华的,生育孩子的次数越多,就会间接造成女性衰老得越快,仅仅是怀孕产子这种“巨大的消耗”,就足以令长孙皇后愈发地气血亏空、甚至是给身体带来了因生育而造成的脏器损伤。

李世民每次给长孙家族的人加官进爵、赐予重赏,就会令长孙皇后为此而苦恼不已——长孙皇后深知自己的外戚家族如果权势过大,一定会给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风言风语、给长孙家族带来很多隐忧和灾祸。

太宗李世民那铺天盖地般的盛宠和厚爱令长孙皇后颇感压力过大,侍寝的次数越多,她就越是容易怀孕,孕育和产子的辛苦让长孙皇后“有苦难言”,只能默默承受着皇帝频仍的雨露恩赐。

每当听闻太宗又拔擢了长孙家族的人,怀有精神负担的长孙皇后就开始坐立不安,生怕长孙家族极高的权势和地位会燃起旁人嫉妒的怒火,如此长久下去,岂不是要给家族亲眷增祸添患吗?!

频仍的思虑与筹谋,以及从未清零过的精神负担令长孙皇后身心俱疲、身体日渐亏空。基本上可以说,太宗那过度的爱无形间将长孙皇后的体力和精元耗竭一空,最终造成了美人香消玉殒,无福再继续陪王伴驾、享受那无尽的富贵荣华……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后长孙氏有着“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她睿慧识礼、高瞻远瞩、辅弼帝君,方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丽壮景,只可惜,李世民宠妻宠过了头,他那太过稠密的爱意令长孙皇后的“现实负担”越来越重,亦成了导致其匆匆早逝的一个重要原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高士,无尽,李世民,孙皇后,唐太宗,丈夫,哥哥,公元,孙氏,观点评论,李世民,高士廉,唐太宗,长孙皇后,孙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高士,无尽,李世民,孙皇后,唐太宗,丈夫,哥哥,公元,孙氏,观点评论,李世民,高士廉,唐太宗,长孙皇后,孙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高士,无尽,李世民,孙皇后,唐太宗,丈夫,哥哥,公元,孙氏,观点评论,李世民,高士廉,唐太宗,长孙皇后,孙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