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626年,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将两个新鲜的人头放在李渊面前。李渊大惊,这正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渊叹道: “皇帝我不做了,让给他!”

太子猝死后,李渊和朱元璋的不同反应

李渊转头看向身边的三个心腹朝臣,大家对视了一会儿,心里都清楚:虽然尉迟敬德说自己是奉李世民的命令来保护李渊的,可是实际上他是来逼宫的。如果李渊不肯交权,尉迟敬德的长刀就将落到李渊的身上。

三个心腹朝臣果断地吹捧了李世民的军功很大,本就应该成为太子,劝李渊赶紧交权。

于是,李渊马上写下圣旨,册立李世民当太子。并命令太子李建成和皇四子李元吉的手下放弃抵抗,这场“玄武门之变”就此平息。

随后,李世民痛哭流涕地对李渊说,自己是被哥哥和弟弟逼的,迫不得已才杀了他们。

李渊虽然内心恨极,却也只能说,不怪李世民,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唐朝的军政大权就这样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此后,李世民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重要的职位上,大唐王朝实现了权力交接。

这时候,李渊已经被架空,即使他占着皇帝的名号,也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

于是,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退位。

李世民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766年后的1392年,大明王朝又出现了一次太子猝死的事件。

这一年,朱元璋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朱标因风寒突然去世。

向来刚强的朱元璋躲在偏殿的屋檐下,痛哭流涕。

他哭的是太子英年早逝,痛彻心扉;他哭的是自己大半生的心血付诸东流;他哭得更是大明江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按理说,他应该选择一个最出色的儿子来继承皇位。

皇四子朱棣战功赫赫,谋略过人,是太子的合适人选。

而朱棣自己,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也对从未觊觎过的皇位动了心思。

可是,朱元璋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思前想后,将死去的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准备隔代传位。

这个决定一经公布,在朝堂上泛起了涟漪。不过,并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虎视眈眈盯着皇位的朱棣却只能轻叹一口气,无奈地接受了自己只能做一个皇子的事实。

难道朱棣没有造反的胆量吗?并非如此。

朱元璋死后仅仅一年,朱棣起兵造反,一路攻入南京。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李渊和朱元璋都是开国皇帝,他们同样都册立嫡长子为太子,嫡长子又都在没有继位的时候就意外死亡。

李世民和朱棣都立有赫赫战功,两人又都是靠政变上位的,此后开创了本朝的盛世。

不同的是,李世民造的是父亲李渊的反,而朱棣造的却是侄子的反。

那么,为什么朱棣不敢向李世民那样,直接抢夺朱元璋的皇位呢?

李世民和朱棣的不同在哪里?

李世民和朱棣无论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治国理政上,都非常有才干,可以说不相上下。

按照《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李世民是创建唐朝的最大功臣。

李渊领兵起事时,一直犹豫不决。

李世民不仅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组织策划,还积极鼓动李渊造反。

在李世民的极力怂恿下,李渊这才扯起大旗,招兵买马,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史书的记载上,大唐建立的四场重要战役: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关之战,洺水大战,都是李世民指挥部署的。

这四场战役消灭了五个政权,奠定了唐朝统一基础,李世民可以说是军事奇才了!

不过,李世民登基称帝后,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正统性,对史书进行了一番修改,把自己的功劳做了一番夸大。这就让李世民是“大唐的实际建立者”的说法有了争论。

虽然李世民未必有史书中记载的那么英明神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军事才能的将才。

李渊晋阳起兵后,任命自己为大元帅,28岁的李建成是左军元帅,19岁的李世民是右军元帅。从权力的排名可以看出,李世民直接参与了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的过程。

而大明王朝建立时,朱棣才八岁,他还没有机会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

朱棣三十岁时,奉命出征漠北,一战成名。

此后,朱棣开始了戎马生涯,与骚扰大明边境的胡人交战多次,守卫了王朝的安稳。

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中,除了太子朱标,朱元璋最为欣赏和倚重的就是朱棣。

众所周知,李世民和朱棣都是杀伐决断的狠人。

一个弑兄杀弟,诛灭兄弟的十一个儿子,斩草除根,手下毫不留情。

一个逼死侄子,将兄长朱标的儿子孙子几乎清除得一干二净。

若论心狠手辣,两者遑不相让。

由此可见,朱棣和李世民都是能力超强,性格强悍之人。

朱棣之所以不敢像李世民那样,反抗自己的父亲,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李渊虽然很强,可是比朱元璋还有差距

同样作为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上层统治阶层,而朱元璋却出身于毫无背景的社会底层。

李渊的祖父是西魏最有权力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母亲是北周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

李渊在晋阳起兵时,众多资深望重的权臣富豪都纷纷出资支持他。

李渊所拥有的军政资源远远高于任何一个对手。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李渊就灭了隋朝,自立国号为唐。

李渊建立大唐的难度系数与朱元璋打怪升级的难度系数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朱元璋从小父母双亡。为了糊口,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到了25岁还吃不上饭。

为了活命,朱元璋参加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从一个小兵做起,一步步登上高位。

有了一定的权力后,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尚存一息的元朝,还有陈友谅的汉国,川渝明玉珍的夏国,平江张士诚,浙东方国珍等强势对手。

朱元璋四处征伐,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平定四方。

在许多次的交战中,朱元璋都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可以说,朱元璋既没靠山,也没有捷径可走,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杀出一条血路,夺下了江山。

论个人能力,朱元璋显然更胜一筹。

2】李渊为人相对仁慈,朱元璋够狠,杀鸡儆猴

李渊出身贵族,当年晋阳起兵时,追随者甚多。

大唐正式立国后,李渊论功行赏,功劳最大的十七个人被封为“太原元谋功臣”。

这十七个人都是拥立李渊当上皇帝的人,除了加官进爵,李渊还给他们发了免死金牌。

这十七个人中,只有两人死于李渊之手:刘文静和赵文恪。

刘文静与李渊最为信任的裴寂不和,与兄弟刘文起借酒浇愁时,口出怨言,称要斩杀裴寂。

恰好被他的一个小妾听到,小妾因为失宠怀恨在心,诬告刘文静谋反。

李渊以“谋逆罪”赐死了刘文静和刘文起。

赵文恪在太原与敌人作战的时候,弃城而逃,也被李渊赐死。

刘文静的死,可谓是李渊失察。赵文恪的死,则是罪有应得。

两位功臣之死皆是事出有因,而且李渊并未株连九族,不算滥杀。

相比历朝历代实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帝王们来说,李渊已经相当仁慈了。

再看看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态度,大明王朝开国34位功臣,得以善终的只有4位,其余30位皆被朱元璋诛杀,牵连者甚众。

李善长是大明王朝开国功劳最大的“六王”之一,他有可以免死三次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77岁时,有人告发他参与“胡惟庸谋逆案”。

这个时候,胡惟庸已经被处死十年。十年前胡惟庸劝说李善长跟他一起谋逆,李善长拒绝了,没有参与。

知道有人谋逆却没有举报,实乃有罪。可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处罚重得让人惊讶。

朱元璋不仅杀了年老的他,还将他的“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屠戮殆尽。

开国功臣、屡立战功的大将军蓝玉也被人告发涉嫌“谋逆罪”。

在证据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朱元璋只用了80天就速成了“蓝玉案”。

蓝玉被剥皮处死,人皮中填充上稻草,挂在城墙上示众。

此案不仅蓝玉被诛九族,还牵连到15000多人,全部被朱元璋无情诛杀。

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极大地震慑了群臣,人人自危。同样也让朱棣胆战心惊,他怎敢轻举妄动?

3】李世民掌握权力,有机会政变。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毫无造反的机会。

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后,将李建成册立为太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

此后,李世民四处征战,手握重兵。随着他的功劳越来越大,职位也越来越高。

从三品到一品的所有要职,李世民几乎都兼任了。

他的权势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只论军权的话,太子李建成还在李世民之下。

唐朝时候,太尉、司徒、司空统称三公,其中太尉掌军权,司徒掌行政权,司空掌监察权。

李世民任太尉,同时兼任司徒。

不仅如此,李渊还为李世民特设“天策上将”一职。

天策上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大唐对内对外的军事作战,享有调动天下兵马的大权。

天策府的人事任命,可以由李世民自行决定。

正是借此机会,李世民广纳人才,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三公之下,即是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的最高首领为尚书令,尚书令统领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为文武百官之首。

身兼秦王、太尉、尚书令、司徒、天策上将等多个要职的李世民,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统领文武百官,是唐王朝权力中枢的第三号人物。

李世民手中的权力是他得以与太子李建成一较高下,并敢于违抗李渊命令的底气所在。

再来看看,朱元璋在位时,朱棣有哪些权力呢?

为了保证太子朱标的绝对权力,朱元璋对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进行了精心的布局。

皇子到了二十岁,不允许留在京城,必须到封地上任。

朱棣成年后,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

日常情况下,朱棣不能干预地方事务,他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自己的护卫兵,最多的时候不过15000人。

为了防止藩王们作乱,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细则对藩王的行动进行了各种限制。

例如,只有皇帝下旨传召,藩王才能入京,否则藩王必须固守在藩地,不得到藩地之外的领域。

藩王之间也不允许私自通信,两个藩王也不允许同时出现在京城,避免藩王联合作乱。

而且朱元璋还在藩王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

在这些严密的措施下,朱棣的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与太子朱标抗衡,更别提触犯朱元璋的权威了。

他很清楚,一旦与朱元璋作对,他不会有任何胜算,只有死路一条。

4】李世民受排挤被迫造反,朱棣没有造反的必要

朱棣的权力虽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的人身安全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朱元璋对功臣心狠手辣,对自己的儿子却网开一面。

只要儿子们乖乖听话,朱元璋从未找过他们的麻烦。特别是对于燕王朱棣,朱元璋还是相当倚重和偏爱的。

太子朱标为人宽厚仁慈,又占有绝对的优势和权力,根本没有必要和朱棣作对,对待他非常友善。

即使朱标突然死后,朱允炆做了太子,因为年纪太过幼小,也不会为难朱棣。

对于朱棣来说,既然没有机会,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反抗朱元璋,在人身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当然是安于现状为上策。

李世民却不一样,他身为大唐王朝的第三号人物,战功赫赫,位极人臣,手下能人异士众多。

李建成对此非常忧虑,如坐针毡,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力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本应调节兄弟之间冲突的李渊却当断不断,在两兄弟之间摇摆不定。

李建成无法通过正常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因此不断寻找机会干掉李世民。

劝说李渊杀掉李世民未果后,李建成策划了昆明池兵变计划,打算暗杀李世民,同时诛杀秦王府的骨干。

没想到这个计划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眼线得知,密报李世民。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以太子李建成的身死完成了秦王府与太子府的最终决战。

三、结束语

皇权之争,往往血腥而又残酷。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无论是兄弟情,还是父子情,都仿若云烟。

朱棣并非不想争夺皇位,只是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实力不允许,形势不够紧迫,没有付诸行动而已。

朱元璋死后,一旦有了机会,朱棣的狠辣并不亚于李世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大唐,朱元璋,李世民,皇位,皇帝,儿子,王朝,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李渊,朱元璋,李世民,李建成,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大唐,朱元璋,李世民,皇位,皇帝,儿子,王朝,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李渊,朱元璋,李世民,李建成,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大唐,朱元璋,李世民,皇位,皇帝,儿子,王朝,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李渊,朱元璋,李世民,李建成,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