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树立远大志向自然是对的,但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才能,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同样道理,人们必要的自信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过于盲目,还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就可能没有好的结局了。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南宋名臣张浚,就由于志大才疏而酿成了丧师辱国;又因为刚愎自用导致他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张浚画像
下面就来说说张浚志大才疏与刚愎自用两方面的故事。
一。出生名门世家,立志抗金卫国
张浚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出生在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他是西汉留侯张良以及唐玄宗时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他的父亲张咸,曾连举进士、贤良两科。张家堪称是名门世家。
虽然张浚4岁就不幸成了孤儿,但他自少行为端正、少年老成,被人们认为日后必成大器。经过在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的学习,他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成功登进士第,然后开始入仕为官。
靖康之变、开封陷落后,少宰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张浚爱憎分明,不愿服务于伪楚,只身逃入太学中。之后,他听说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政权,就立即奔赴应天府,毅然为南宋政权工作。并立志抗金卫国。
张浚画
张浚对当时在扬州的高宗进言说:“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高宗高兴地回复道:“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要有所作为,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你留下来辅助朕吧。”并授任张浚为礼部侍郎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建炎三年(1129年),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发动兵变,企图废黜高宗。张浚大胆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成功勤王,大破苗傅、刘正彦叛军,使高宗得以复位,事后因功被升任知枢密院事。
二。志大才疏酿成丧师辱国
张浚虽然很早就立下了宏图大志,要抗金报国,但由于他缺乏军事才能,可谓“志大才疏”,不仅造成他在对金国作战中屡战屡败,而且还酿成了丧师辱国的恶果。
张浚像
如在高宗为了扭转在东南的被动局面,派张浚经营川陕的那场富平之战中,张浚踌躇满志,甚至准备此战胜利后,要直捣燕京(志气够大)。但他错误地把五路兵马20万人、7万匹马,还有无数粮响都集中到富平一个战场。
不仅如此,张浚还固执己见,在兵力集结后,他拒绝了部将的兵不厌诈、出其不意的建议,而是与敌军约期作战。金兵主置之不理,并利用这个时间来部署调动兵力,他们先派3000千骑兵,占领了宋军大营周围的百姓居住的寨子,这样就把宋军包围起来。
张浚知情后便吓坏了,竟然带头逃命,宋军本来就缺乏配合作战的能力,这下更是兵败如山倒,让军队的损失巨大,大量的粮草、器械也都被金兵获得。
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军在陕西已经没有立足点,因为张浚的拙劣表现,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此后宋军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这样的大兵团来对金作战了。
张浚塑像
张浚不仅自己才疏学浅,他还辨不出手下将领的良莠好坏。如他一手酿造的淮西之变,就是典型的实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另外三位是张俊、韩世忠、岳飞)用兵不利,结果被罢免,但他手下的军队怎么处置成了问题。
张浚派自己的亲信吕祉去统领该军,这个吕祉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曾自栩如能亲统一军必能擒刘豫,张浚不识良莠,拿他当宝贝而大加重用。
结果吕祉去了淮西以后,不仅无法指挥军队,还瞧不起武将,最后淮西将领郦琼率领4万军队挟持着吕祉北上投降伪齐,这位空谈的吕大人也因此丢了脑袋。
张浚
淮西之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张浚选将失误,副将郦琼和主将王德又有矛盾,如果让韩世忠或者岳飞兼领该军,必定不致发生哗变。淮西之变让本身实力就不强的宋军损失惨重,张浚也因此被罢相,之后闲置了20余年。
三。刚愎自用,黯然退场
张浚还有个致命弱点,就是一贯刚愎自用,而且不幸的是,他的固执并不因为岁月流逝而改变,反而因为他年龄的增长而更添急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退位,宋孝宗赵昚继位。作为太祖的子孙,又被恢复中原的巨大道义力量所振奋的孝宗,一改高宗主和的主张,力主抗击金兵、恢复中原。
主战派代表、被闲置了20年的张浚又一次获得了机会,孝宗恢复张浚为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又封为魏国公。复出后的张浚,极力反对朝中稳健派们的观点,即:新朝刚立,应该卧薪尝胆,以自治而图远,贸然出击如不胜,将会给国家造成更大的屈辱。
魏国公遗像
张浚以我年纪大了等不及了为理由,固执地向孝宗抛出了“恢复计划”,而初生牛犊,锐气十足的孝宗,经过张浚的鼓励和支持,竟然绕开三省和枢密院,直接下令张浚江淮都督府挥师北伐。
张浚出师又出昏招。本来开始出兵时,是李显忠为主将,他可以节制邹宏渊,但邹宏渊找到张浚抗议,张浚就轻意同意两人各领一军,互不统属。
结果符离溃败就是因为邹宏渊不援助李显忠。而且,北伐时,前线部队在安徽,而张浚自己却驻扎在扬州,距离这么远,如何指挥,怎么能不败呢?
符离溃败后,金人渡淮河南下,因此在军事行动中金人更加占据了上风。宋、金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议。而失败后的张浚自动辞职,从此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久就去世了。
总之,南宋名臣张浚,由于志大才疏而酿成了丧师辱国;又因为刚愎自用导致他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他的爱国精神固然值得称赞,但是他空有报国之心,缺乏军事才能、刚愎自用的陋习,则要让我们引以为戒。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争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浚之墓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