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渭水之盟:李世民一生的耻辱

渭水之盟:李世民一生的耻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在唐朝历代皇帝的发展中,每一代皇帝都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其中影响最为突出的,毫无疑问是号称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太宗在位期间,他将唐朝打造成为一个影响到全世界的庞大帝国。在当时唐朝可以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可谁也不曾想到?刚刚建立的唐朝,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下,还被迫和当时的突厥政权签订的盟约。

正是这一场盟约,让李世民引以为耻,此后兢兢业业、自强不息,直至平定东突厥让不修长城的大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

拥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朝,暂时无法摆脱突厥阴影

(1) 突厥的助力,唐朝才能够降低崛起的难度

唐朝的建立者本就拥有着一定外族的血统,并且在唐朝政权的建立过程当中,离不开当时力量强大的突厥势力的推波助澜。

公元七世纪时期,隋朝末年引发的群雄割据,当中各诸侯之间的混战,使得当时的人纷纷寻找能够强化自身力量的措施。而在太原起兵的李家,便找上了突厥势力的帮助。

在中国的古代战争当中,大多数是依靠着步兵的短兵相接,而强大的骑兵在战争中经常能够发挥奇效。

但是由于培养骑兵的成本非常之高,这对于需要投入战争的太原李家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能够借用突厥骑兵来为自己争霸中原提供助力,可以说是当时的太原李家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作为借用突厥骑兵力量的代价,便是唐朝建立以后依旧受到突厥人的制约。尤其是李唐刚刚建立以后,很大一部分的政府资金收入都作为当时协助的酬劳交给了突厥人,导致大唐政权刚刚建立时候突破了一个极为艰难的时候。

然而,唐朝政权借助突厥的发展,才得以在隋朝末年的各路诸侯当中顺利崛起,如果没有突厥骑兵的帮助,对于李唐政权来说,可能会导致天翻地覆的局面。

当然,这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之大的,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更是让唐太宗引为一生之耻。

(2)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强势插手、被迫签到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皇位从长兄李建成的手里夺得过来。在这一时候的突厥却也趁乱而来,想要在此分一杯羹。

这一时候的突厥人以宗主的形象南下,干涉陷入自己人火并的长安局势之中。因此,当时突厥可汗率领着号称百万雄师的骑兵队伍来到了渭水河畔,想要趁机屠戮长安、入主中原。

然而这一时候,大唐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由于长期作战的需要,当时的长安地区只有两万多人的军队。

为此,李世民这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却没有丝毫示弱。他首先扣留了背信弃义的突厥人使者,之后更是带领着少数几个重臣隔着渭水河畔痛斥颉利可汗。

这一番操作,让颉利可汗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无鱼对长安的局势并不明了,因此颉利可汗选择了派遣使者求和,最终唐朝政府和突厥人签订了渭水盟约。

但是这样一个不平等条约,让大唐付出了当时国库所有的财富。不仅如此,之后的突厥人更是大肆劫掠。因此,这一场盟约让李世民认为是一生的耻辱。

因此李世民并不认为这一场盟约是成立的,他经常告诉士兵要勤于练习,终有一天要洗尽这些耻辱。

公元626年8月,大唐便和东突厥签订了渭水盟约。然而,盟约书上的笔墨依旧未干;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开始谋划起来,他要将今天的耻辱全部洗清。

不修长城,内外合纵、离间联合最终征服东突厥

(1) 以怀柔政策安稳敌人,攻心为上的大唐政权

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之下,想要学习秦始皇的策略、修筑长城。这一时候的李唐皇帝却说出了震烁古今的一句话:"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李世民力排众议,并没有选择劳民伤财、修筑长城。在这之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大力发展政治,同时又开始谋划对待突厥的政策。

在唐朝早期政治和经济相对欠发展的情况之下,唐朝皇帝只能采取和亲的柔性政策来暂时安抚住草原势力。而且唐朝时期,李世民积极任用突厥的官吏。同时经常会采取一些奖励性的措施,拉拢突厥方面的领导阶层。

与此同时,突厥因为颉利可汗连年征战,内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反对声音。因此,李世民便拉拢这些反对派来进行从内部瓦解草原势力的工作。除此以外,当时的草原由于正好遇上了天灾。

这一时候,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大力救济相关灾民等恩威并施,收服了草原的大部分的人心。

不仅如此,得到这一发展机会的大唐,也趁着这一机会,集中全国的资源训练尖兵强将。此时的李世民,在等待这一个机会、一个将东突厥彻底征服的机会。

(2) 经济迅速发展,一举平定东突厥、收服颉利可汗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加上统治者鼓励对贸易推动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这些外来商人带来了一些新的物种,尤其是当时一些高产量的农作物引进过来,增加了唐朝时期农业的生产总量。

万国来朝的景象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从而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的中心,这就使得当时世界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唐朝。有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以后,唐朝便开始了对外用兵。

通过训练精兵强将,这一时候的唐朝军队实力,已经完全能够征服草原势力。但是有着深谋远虑的唐朝皇帝,选择了闷声发大财的方式。

一方面和占据着外草原势力统治地位的外族人打好交道;同时也采取一定的武力手段,对付小的草原部族势力。

军事力量发展以后,公元629年,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反击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这一时候,他将手底下的各路将领分六路出击,以此来攻打突厥的势力。

这些有名的将领包括了李靖、柴绍、李道宗等人,能率领着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直接扑到了颉利可汗的腹地。在原来的分化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的情况之下,颉利可汗孤立无援,最终被唐朝的大军追上。

在这一时候被唐朝军队彻底打怕了的颉利可汗,率领着着自己的数万部众向李世民称臣。上次为止,李世民彻底将渭水盟约的耻辱洗刷干净了。

然而将颉利可汗收服以后的李世民并没有过分苛刻对待颉利可汗,相反,李世民还给他封了重要的官职,彻底的收服了这一个和唐朝为敌了数十年的敌对首领。因为此时的李世民有着更大的野望。

三、鼎盛的大唐向草原输出文化,万国来朝觐天可汗

唐朝并没有选择和汉朝时那样与草原势力死磕到底,也没有选择和草原势力一见生死。相反,这对时候的唐朝皇帝采取的是更具有长远意义的联合外交措施。

首先,唐朝皇帝在军事实力充足的情况下,采取武力威慑的情况稳定了当时的草原势力。

并且在这之后,凭借着家大业大,唐朝皇帝经常采取赏赐的方式给予草原势力一些恩惠,因此这时候就有越来越多的草原部落,纷纷向唐朝递出了合作的意愿。

并且在收服了这些草原势力以后,唐太宗还派遣了非常多的工匠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又送了非常多的金钱给予这些苦寒之地的少数民族,让他们安稳的生活。

有了这些恩惠,以后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势力和唐朝建立起了联系,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带动了唐朝商业的发展。

除此以外,大唐还积极向世界宣扬自己的文明。唐朝时鼎盛的莫过于唐诗,在当时非常多的汉族人和这些草原人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也带去了唐朝的唐诗文化。

过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草原人开始向往和学习唐朝的文化,其中便有当时吐蕃的松赞干布和后来的其他草原少数民族的领导者。

因此,鼎盛的大唐成功向着广袤的异域输出了自己的文化,建立了自己的秩序。通过这一方式,唐朝统治者实现了和草原势力和平共处的局面;在这一巅峰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其他的草原势力共尊为天可汗。

结语:

从渭水之盟开始,唐太宗将其认为是一生的耻辱;同时,这也激发了他励精图治,将唐朝带到了一个顶峰的时代。

正是这一件事,让大唐和大唐皇帝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了草原,激发了他们的雄心壮志。

不得不说,对于李世民来说,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没有勇气、再次崛起;但是这却没有发生在李世民的的身上,对于他而言,知耻而后勇才是人生的常态

参考书籍: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李世民,一生,耻辱,唐朝,骑兵,天可汗,政权,突厥,渭水之盟,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突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李世民,一生,耻辱,唐朝,骑兵,天可汗,政权,突厥,渭水之盟,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突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李世民,一生,耻辱,唐朝,骑兵,天可汗,政权,突厥,渭水之盟,观点评论,大唐,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突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