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笔记最早写于2022年1月30日,现上传于此)
01 ,两年前就把《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纳入了学习目录,这两年留在上海过年,没有回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趁着这段空闲又安静的时间,把这段历史看了。不求甚解,只求大致了解,以后再细细体悟里面的故事细则。
以前没有机会看这些书籍,上学的时候没想过要看,离开学校之后想看有没有心思沉下心来,并且工作上的事已经占据大量时间和注意力,所以,哪怕自己知道这对于个人成长很重要,但没有行动。
02,对于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讲,老家过年,一般来讲就是走亲戚,会朋友,初一在村里拜年,一直到初八都是路上。吃吃喝喝的,以前是喜欢热闹,现在更想找个独处的环境,把以前没有读过的,经典的“硬书”再看一遍。很多的智慧都是在古文书里面,你所遇困难的解决方案,从历史上找,都会有答案。
03,上学的时候看的书是比较少的,跟很多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环境,比如,你不知道哪里有书店,或者是很远,不像现在,有的村里面都办起来村图书馆,让小孩子有机会读书,尤其是农村没啥零花钱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那些自费在农村里面建村图书馆的人很伟大。如果有一天实力稍微好一点了,就把村里的小学图书室的书籍增加到三万册,不仅仅小孩子能看,大人也可以阅读。
04,2021年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一整天抱着唐浩明著的【曾国藩】看了,这是2021年开年第一本书,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以前看了一本别的版本的,但都是解读式的,只是知道这号称“半个圣人”的文正公很牛,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牛。
即使在2016年716的学习里面,学习目标细分法的时候专门学了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案例,但依旧不是很了解。直到看完这三本,才知道,曾国藩也是实实在在的人,一生都是在憋屈困苦中前行。
不完全了解历史的人,只看到了他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形象,湘军统帅的地位,但细看之后才知道,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这是历史故事,历史规律给人的启迪。
05,很多人不愿意看书,觉得看不进去,或者看了一些没什么意思,买了很多书都放在家里,封膜都没有拆。这是因为看的慢了以及看的少了, 看书到底有没有意思,当你看了100本,或者300本以后再来说说看。
还有一个是看得慢了,一本不是很厚的书,或者是畅销类的书,不是经典书籍,都要花上2-3个月,这个方法不行。曾国藩在对他儿子曾纪泽讲过,看一本书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看完,先不要看太深,这样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更多的书,知道更多的内容。有些内容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个观点我深有体会。
去年9月份时期,我一个月下单50多本书,看了有22本,其中关于财商专题的有13本。如果一字字的看基本没戏, 有些是花了半小时看的,有些是花了1-2天看的,有些是几个小时。当你看的多了,你就知道怎么看了。
一句话。看经典书可能就又不一样了。
06,所以,一个人的内心藏着一个“老师”,或者叫“先知”也行,他就是另外一个“你”, 当你看的书多了,他会告诉你下一本该看什么了。
同样的,当你经营企业的时候,某一天你突然会意识到,自己该走出去学习了,不要犹豫,该走的走。当提到某个课程而觉悟的时候,该报名报名, 这不应该说是某位老师的营销话术,或者销售话术的厉害,而应该是 你"自己”让你该这样行动了。
很早之前我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并跟着这种感觉行动, 但不知道用什么来解释清楚, 不过最近看了《楞严经》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释老师已经讲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妙有的本性”,是这个“正知正觉的本性”“本源”在告诉你答案。
学佛的人或许了解这个概念,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也没关系,跟着自己内心的感觉走就是了。
07,教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都在看这部经典著作——《资治通鉴》,我们怎能不看?向伟人学习,学伟人之所学。指导自己的工作,人生。
(下篇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