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智囊》中记载有一个故事,说进攻南宋的金朝皇帝完颜亮生性多疑,抗金名将刘錡在扬州,命人将城外的房屋烧毁,还在城墙上刷上白石灰,随后写上斗大的字:完颜亮死于此。等到完颜亮发兵攻打扬州,看到上面的字怒不可遏,当即屯重兵于龟山。但是龟山地域狭小,容不下那么多金军,最后发生了兵变。刘錡的攻心计发挥了效果,《智囊》夸赞了他的机智。其实刘錡虽然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他是可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同样非常能打。最“高光”的时刻是在顺昌之战中,以二万兵力大败十万金朝精锐骑兵,让金朝人畏之如虎,说“十五年间,无如此战”。那么刘錡是怎么做到的呢?
固守顺昌阻挡金军精锐骑兵
刘錡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打过最“提气”的仗莫过于顺昌之战,此战是南宋屈指可数的几次大捷之一,刘錡带领二万兵力,在平原上大败金兀术的十万精锐骑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范例。绍兴九年,宋高宗与奸佞秦桧,不顾天下人的反对,与金朝屈辱议和。正如岳飞所说“金人不可信”,金兀术在第二年五月份撕毁盟约,率领大军南下侵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錡,刚走到顺昌附近,就听闻金人占据了东京,刘錡决定立即在顺昌抗击金军。顺昌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城,没有天险可守,而且刘錡的部队不过两万人。刘錡发动顺昌军民,积极构建防御工事,不久后被金军团团围困。六月九日金军开始攻城,“铁浮屠、拐子马”精锐骑兵尽出,而刘錡利用炎热的天气以逸待劳。金军骑兵远道而来,穿着层层厚甲,想快速取胜。刘錡在最热的午后突然发兵,奇袭金兀术的中军,金军站立不动就汗流浃背,等到刘錡杀到,坚持不住撤退到壕沟里自卫。
分析局势权衡利弊决定守城
然而这时候天降雨,平地上都有一尺多深的水,刘錡趁机劫寨,数日后金兀术部丢盔弃甲狼狈而逃。顺昌大战以宋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顺昌之战刘錡为何能以少胜多?他用了什么方法呢?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在作战之前,将领们都要进行周密的分析,决定合适的战术方针,这是决定战役胜败的关键因素。刘錡的智慧,在《智囊》中已经有所体现,在顺昌之战中,他采用的智慧战术,就是以逸待劳。刘錡确定这个战术,是基于两个客观条件。第一是得天时,他带兵北上收复失地,得到百姓的拥护。而金人毁约侵略,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当时中原反金情绪高涨,就是刘錡打了败仗,朝野也能理解宽恕。第二是人和,宋军本来就以步兵为主,加上在平原上利于骑兵冲杀,而且宋军人数也比不上金军。所以刘錡号召军士背水一战,在死地中求生,正是权衡了这些条件,刘錡决定守城。
积极备战修建防御工事
确定要守城后,接着就是备战。刘錡首先坚定守城思想,召集诸将议事,重申如果要是撤退,必然会被金军全歼的道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有一线生机,随后刘錡下令破釜沉舟,表示死不后退。同时激励将士在寺庙中安家,并在家门口放置柴火,如果守城失败,就点火自杀。由于主帅坚定的抗战意志,又采取了得力的措施,城中军民士气高涨,誓要破贼立功。其次就是修建防御工事,刘錡亲自督厉,由于顺昌无险可守,刘錡就拆掉了马车的轮子,埋在地上做路障。让军民修筑羊马垣,并用城内积蓄的毒药待敌。当防御工事粗具后,刘錡又明确分工,任用最得力大将守四方城门。经过这些准备,宋军虽然处于劣势,但也是有一定的准备了。
用间散布虚假消息麻痹金兀术
刘錡稳扎稳打,接下来就是搜集情报,深知用间的奥妙,以及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调动一切手段,千方百计来获取敌方情报。在战役之初,刘錡就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并招募本地人作为向导,待到金军兵临城下,刘錡又在城下设伏,抓了几个“舌头”。接着刘錡派遣曹成等二人探路骑兵出城,遇到金军故意坠马被擒,金兀术问刘錡如何为人,回答说刘錡是太平边帅子,平时纵情声色不堪大用。金兀术当即大喜,说“此城易破耳”,置鹅炮车这种攻城利器不用,而采用威力更小的石炮车。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刘錡使用间松懈敌方斗志,其价值就可以说是难以估量。除了对外用间,宋军内部的防间措施也做得非常好。顺昌原是伪齐统治区,其中有大量的卖国求荣之人。
确定防御中积极进攻的智慧战略
金兀术大军压境,刘錡考虑到城内肯定有人,苟全性命卖己于外,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下令原顺昌官吏一律不得登上城楼,改由自己的军士守卫,此举成功减少了内奸现象的产生。其实顺昌之战成功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在防御中积极进攻。因为刘錡知道,以两万对十万,处于孤城之中,迟早要守不住。只有在防御之中,抓住机会积极进攻,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才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手段。分析一下刘錡在顺昌之战中,所采用的战术,主要具有三个特色。第一不轻易出击,若出击就要获胜。战争讲究的就是士气,面对十万敌军的嚣张气焰,刘錡该如何挫败敌方锐气呢?当时金军已经围城有四天了,刘錡抓住金军怕热,移寨东村的机会,派遣骁将带领五百名勇士,在夜晚偷袭敌营。结果金军大乱损失惨重,向后匆忙退军。这是宋军与金军初次交战,宋军获胜增长了必胜的信心。
主动创造条件小股出击以逸待劳
第二是小股出击以逸待劳。金军以骑兵为主,更擅长进攻。金兀术屯兵十万,自然是要速战速决。宋军考虑到敌军数量是自己的五六倍,且拥有最精锐的骑兵和武装,硬拼肯定要吃大亏,即使是消耗战也打不起。兵法有云善战者,总是首先创造条件,而不是等待敌人可能,被自己战胜的机会。刘錡之前构建的防御工事,仅仅能保全自己,想要消灭敌人,则必须主动出击。宋军不可能大规模进攻,只有小股出击以逸待劳。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在大热天劳师远征,显然是犯了兵家大忌。刘錡采取小股游击战术,早晨清凉的时候固守城门,而在最热的午后出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士气也一步步旺盛起来。
擒贼先擒王彰显胆魄与智慧
顺昌之战中,打得最好的就是刘錡集中兵力,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采用此战术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按照传统的军事法则,都是先弱后强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的敌人。但刘錡分析当时局势,认为擒贼必先擒王,他说:“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法当先击兀术”,意思就是说,如果先打金兀术的部将韩常部,双方一旦胶着在一起,金兀术趁机率领精锐扑过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只有趁着士气旺盛,集中能投入的五千兵力,出其不意置之死地而后生,猛扑金兀术的中军,一旦敌人中间动摇,自然会节节败退。后来的战果证明,刘錡作为军事家,的确有过人的胆魄与智慧,这在《智囊》中也有所体现了。
发挥自身优势痛打金军重骑兵
六月九日决战开始,双方投入重兵,金军以“铁浮屠、拐子马”重骑兵打头,金军能所向披靡,就是靠着这些重骑兵的攻坚。它们擅于冲锋,落败后也不容易乱,还能重新组织起来,再次发动攻击。金兀术平日自恃无敌,其信心就是来源于,这些包裹着层层厚甲的重骑兵。刘錡首先集中五千兵力,攻击金军重骑兵,步兵比起骑兵来说,在灵活性上更占优,宋军先用长矛,挑去金军重骑兵的铁兜鍪,然后用重斧砍马腿,只要马倒下了,重骑兵就发挥不出自身优势。史载这场恶仗打得昏天黑地,宋军靠着这个战术,打得有张有弛,金兀术向来引以为傲的重骑兵,遭受了重大损失,最后向后撤逃。中军一跑,自然是全盘崩溃,当金兀术率残部,逃到陈州的时候,内心愤怒又无奈,狠狠鞭打了自己的部下泄愤。
尾声
顺昌之战以宋军完全胜利而结束,这次大捷给南宋打了一支“强心剂”,朝野上下为之振奋。关于这次战役的胜利原因,很多人对此发表评论,对刘錡以少胜多的方式表示赞扬。连宋高宗都说:“刘錡善战者,顺昌之胜,置之死地而后生尔”。此战对金朝与南宋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当时被扣留在金朝的宋使,秘密奏报朝廷说:“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可见金人已经吓破了胆。还有人提出设想,说诸将齐心分路追讨,说不定能擒住金兀术,汴京也能被收复。可见此次大捷,对南宋来说,大幅度增强了自信心。受到赞誉最多的,当然还是刘錡,因为此战的爱国性质,刘錡成了民族英雄,又因为军事上的胜利,他成了著名的军事家。刘錡美名远播,直到今天还受到世人的铭记,说他可与岳飞齐名,完全配得上这个评价。
【参考资料:《智囊》,《宋史》,《刘錡与顺昌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