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替,亡国命运无外乎君王死而臣子降,或者是君王与臣子皆降,亦或是臣死而君主降,却鲜有君臣与将士和百姓皆死于一城的悲壮与惨烈的情况。
而金国在亡国之时却是爆发了这种壮举,虽然并不能挽回大势,但也让人感觉到了金人的最后一丝的气节与傲骨。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境地呢?这就不得不说一切都是有其因果的。
金蒙之间的历史渊源与宿命
金人自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而崛起,灭大辽,破北宋,占中原而逐步强盛与稳固,实力达到顶峰,可以说完美的继承大辽遗产与北宋的北方中原家底,从而在两者基础上更胜宋辽的军事实力。
但这并不是说金朝自此安稳,再无边患危机。它的北境还是时刻饱受着蒙古人的侵扰,而且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金朝前期统治者特意为此而制定两项统治策略,进行威压震慑,而这也成了两族之间百年恩怨的根由,并为此埋下了苦果!
金国的强盛伴随着蒙古的悲哀
金国建国之初,以小博大,吞大辽,灭北宋,与南宋在中原一带展开拉锯战,最终通过“绍兴和议”确定金与南宋的疆界,从而巩固自己的基本盘。只是破坏容易建设难,如何经营好自己鲸吞的地盘,却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难题。
而且北部边境的蒙古扰边问题却是时刻的威胁着金朝的腹地安全。为此不得不把这一对象上升到国家高度这一层次。
而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蒙古部落就面临着悲剧的结果。为尽最大力度地削弱蒙古的实力,防止统一的局面出现,实行了“拉拢分化,以打击不法部落”的策略,尽力消耗蒙古的战争潜力与实力,是蒙古永远不能形成统一性的政权组织。
而另一个策略则是令蒙古人仇恨心增值的“减丁”政策,金军每隔三年就对蒙古各部落进行大扫荡,极力控制蒙古人的口丁增长。虽然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落的人口,减少威胁力,增强金国的威信力,但也把仇恨的种子埋下。一旦爆发,后果将难以想象。
金国强盛之时,危害并不明显。一旦衰弱,那就是洪水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后期的战争也不难看出蒙古人的复仇之心有多么强烈。
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得蒙古部落之间征伐不断,自相残杀,削弱了本就削弱的蒙古人的实力,进而只能依靠金朝的靠山而存活。使得蒙古一直处于分裂与动荡的状态,不断地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这一时期蒙古人的悲哀,求存挣扎而没有出路!
金国的战略失误
但是凡事并不绝对,如果金朝统治者一直这么坚守原则的话,蒙古统一还真得有一定难度。而南方的南宋却为蒙古创造了这一有力时机。
或者说经过金朝前期统治者的策略实施,对蒙古人的打击与削弱卓有成效,让金朝的后继者们感觉北境威胁已减除,而南宋却是金朝的心腹大患。毕竟中原都被金国占据,心中有虚,难免不安。从而把自身的战略重心南移。
金朝海陵王曾进行过举国伐南宋之举,企图一劳永逸覆灭南宋,却半道而废。而后宋金冲突不断,最后的南宋就进行了“开禧北伐”之战,虽然也是惨败。从这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仇恨值究竟是有多深,双方谁也不放过谁。
但也让金国的战略重心向南宋倾斜,最终导致对于蒙古控制的削弱,为蒙古统一赢得喘息时间,却也给金国带来灾难的后果。
金国的汉化进程与原有体制的退化
其实在金国占据中原之后,经过长期的大体和平时期,金国的武力值一直处于严重退化状态,这也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的常态。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一直都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困境。但是先进中原农耕文明诞生的汉文化还是影响着金人的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
这也与金人赖以起家的“猛安谋克制”有了一定的冲突,甚至影响了军人的根基。而统治者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没有相匹配的制度保证新问题的战斗力,最终在和平环境下丧失了金人的生存根本,只能逐步走入腐败、堕落、安逸、苟安的境地。最终难以摆脱败亡的结局。
金朝的疏忽为蒙古的崛起提供了契机,蒙古不世出的领袖“成吉思汗”铁木真开始了他的铁血征程,一统蒙古诸部落,并通过“以战养战”的策略,不断壮大自身,并向金朝发起了百年积压的复仇之战,直到金人灭亡才宣告终结。
榜样的力量
金人的崛起历程,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对于蒙古人而言也是有着榜样的作用的。毕竟金蒙两族的情况相似,而金人能够以小博大,最终完成华丽的转身,实现继承辽宋疆域的大国,本身就具有励志的效果。
而这种榜样的力量也被蒙古人所效仿。仔细一看蒙古的征伐历程与金初的征伐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两者的战果不一样。后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止步于金的灭两国而已,而是横扫欧亚,灭国无数,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堪称“以小博大”的典例。以金为师,却又强于金。
统一与分布复仇,壮大自身
铁木真统一蒙古的过程可以说是把兵法与人心运用的相当纯熟,既利用兄弟情来增大号召力,进而加强自身的实力与名望的积累,又懂得再后续民族未来走向时,与兄弟决裂来完成蒙古各部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最终利用民心的复仇,树立金国这一强敌,而完成蒙古内部各部落的整合与军事化的管理,从而在压力的前提下,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机动力。
而对于金朝这个宿敌,并不是忙于决战,而是始终掌握主动权,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并磨合蒙古内部的军队战斗力,从而确立自己的威信与权威。进攻关外北京与东京,切断内外联系,趁虚而下,补充自身,让金军内外交困,使得关内援军疲于奔命而难以有效救援。
进攻关内中都威胁金朝京师而金人忙于自救而自乱阵脚,趁机席卷周边地区而达成就粮于敌的策略。攻略西京大同却取得不战而胜的威慑力。而就是这种局面,造成金庭判断失误,进退失据,步步设防又防不胜防的尴尬境地。
使得蒙古军轻易得获得战争资源,加以补充完善,使得自身的国力,军力与战斗力不断地强化,也削弱了金军的战争潜力与武力阴影。最终开始了蒙古对金朝的实质性攻伐阶段,这也拉开了金国的亡国序曲。
分化瓦解,联合攻敌
军事进攻只是关键环节,内部分化瓦解与外交合攻,也是很致命的。而金朝的内部高压的民族政策和对南宋的威压也迎来了最后的矛盾总爆发。
蒙古人充分利用这一矛盾既分化金国内部诸族的不满情绪,煽动叛乱与配合蒙古的行动,或起义、或归降、或出卖金军内部情报从而对金军展开伏击与精准打击顽抗目标,最终使得金军节节败退,四面楚歌,无力回天。
另一方面则是联合南宋,南北夹击金国,使得金国腹背受敌而最终本就有限的兵力又难以支援,在各方面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被动挨打而孤立无援,最终全部失陷。在蒙古人这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无奈亡国的结局。
金国的被动防御与决策失误
其实即使王朝颓势以不可避免,亦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而金国在开战之初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认真部署与应对,百万兵力合理利用,也是优势性的力量威慑。何况还有近五十万的精锐力量。但就是这样的一手好牌,却被金朝统治者挥霍殆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得不说很是可悲。
而这根本上不得不说金庭的防御策略有很大的问题,一味地消极防守策略,使得战略主动权易手,自身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即使有再雄厚的资本也终将消耗殆尽。而蒙古人的策略就是消耗金国的有生力量,最后在集中全力吞并金国,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而金庭却总是在关键时刻不停地犯错误,最终有限的力量耗尽,退路封死,只能不断地退步,最后退无可退,与国同亡。
轻易迁都的恶果
金蒙之战历时23年,蒙古人多点出击,造成处处皆敌的境况,这一打法把金国给打蒙了。尤其是1211年秋的野孤岭大战,金国30万精锐尽丧,使得金国的机动力量被抽空,丧失了最后的野战能力,也把主动权拱手相让。甚至中都京师被围困,不得已而签下城下之盟。而这也使得金国丧失了进取之心,守城决心,也失去了以往的雄心。
金宣宗南迁都城的决定,意味着关外与华北的控制权的交接与失去,也把金人退往关外的生机锁死,这也让金人的结局凄惨无比。而此后的一连串的恶果也是轻易迁都死地的后果。可以说中都的地理位置决定着还有翻盘的可能,最不济还有关外后路的希望。
而放弃这一地方对于军心、民心、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毕竟自建国迁都中都以后,就再没有过,而百年都城却因外敌围城而轻弃,这灾难性的后果是难以估计的。最后的情况是中都失守,北方沦陷大半,而金庭的退路已无。
南京的悲歌
迁都南京汴梁城本身就已经是死地,中原本就是四战之地,面临的险境更是艰难。南有南宋,西、北有蒙古军,本身处于包围之中。而“三峰山之战”的失利,导致最后的15万精锐损失。金国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了。而王朝末日的汴梁城却是见证了金国衰亡的最后时光。
金军打的很顽强,也很英勇,没有退路,没有援军,面临着亡国亡族的命运,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与生命力。但是天命时有尽,蒙古攻城猛烈而未能拿下,却败给了粮食与瘟疫,最终皇帝出逃,而守军绝望投降,金国的灭亡已经是定局了。
最后的绝唱
金哀宗最终据守蔡州而进行最后一战,这一战面临着两大宿敌的围攻,蒙宋联军合攻金国最后的根据地。金国也爆发出了亡国前夕的最后的疯狂。能够死守蔡州而不撤退出逃的将士与百姓,都是为国死志者。王朝末世总有死忠尽节者。蒙古人的前期进攻遭到了惨烈地阻击,后有南宋军加入,才挽回战局优势。但也遭到城中军民的殊死抵抗。
这一战就是金人的国殇,也是最后的绝唱!城中无一人投降,缺粮则食尽可用之物,若没有则食老弱病残之肉以抵抗敌军。
城破则军民一体尽节抵抗至死方休。而皇帝则以身殉国,继任者战死乱军之中。将领或自杀死节,或战死。而军民则抵抗到底。惨烈程度堪称蒙古灭金以来前所未有!为这个末世王朝划上句号。也结束了金蒙与金宋的百年宿命!
结语:
金蒙百年宿命始终伴随着两族的国力起伏而发生变化,金朝前期的统治者有着足够的智慧与眼光来防范与遏制蒙古的发展实力与潜力,而后期的继任者却对局面的把控逐步失控与被动。
面对蒙古一统之后步步紧逼的复仇决心与意志,缺乏足够的应对举措,被动防御陷入蒙古军的进攻节奏,最后关外退路与关内之险要重地皆以失守。南京汴梁城的失守就已经是金朝的末路悲歌,而蔡州之战的终极命运只不过是宿命之敌的完美句号!
在亡族命运之际,金人用最后的抵抗付出惨重的代价来维持这个末世王朝的最后尊严。以绝城之地,自君王以下至百姓,无有投降的惨烈来结束这个王朝的末路。真的很是震撼!
若能防患于未然,及时进行变革与更新制度,防止腐化与堕落,则亡国命运并不一定会是这么悲壮,结局也未可知!金初的强盛与金末的惨烈不得不说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战争失利中不但没有改变金国的自醒意识,反倒加速金国的毁灭,败得并不冤。而一场惨烈只不过是最后的一丝倔强与不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