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唐太宗大破东突厥,一洗前耻
关键词:便桥之盟、设立羁縻府州
前因
便桥之盟: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刚刚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暂时妥协,与突厥颉利可汗达成便桥之盟。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
后果
设立羁縻府州:唐太宗李世民在各部落地区设立羁縻府州,由部族首领世袭长官,负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
▲唐天宝年间的羁縻府州
详细过程
第一、东突厥汗国灭亡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大将李靖、李世勣等人讨伐东突厥,活捉了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当时,李靖率领3000精锐骑兵,由马邑前进到恶阳岭,趁着黑夜,突袭颉利所在的北定襄城。颉利发现城外突然出现了唐军骑兵,以为唐军倾巢出动,吓得向北逃到了碛口。
李靖又使出离间计,诱使颉利手下的将军康苏密,挟持流亡突厥的隋炀帝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投降了唐军。李靖派人送萧皇后和杨政道到长安,自己带兵追击颉利。
差不多同时,唐军另一位大将李世勣,率兵在白道打败突厥军队,颉利又撤退到了阴山。李靖的军队在白道与李世勣会师,继续追击到阴山,击败残余的突厥军队。颉利再次后撤到铁山。
▲李勣(jì)原名徐世勣(594年-669年)
颉利这个时候只剩下了几万兵马,很难再抵抗唐军,于是派大臣到长安谢罪,表示愿意归附。唐太宗很高兴,派大臣代表自己去安抚东突厥。颉利这才松了一口气。
颉利说愿意归附,但只是缓兵之计,想逃回漠北之后,整顿军马再战。李靖察觉到了颉利的企图,与李世勣商量,认为应该趁突厥军队损失惨重,颉利放松警惕的机会,一举消灭东突厥。
于是,李靖带领军队悄悄向突厥大营靠拢,命令将军苏定方带两百骑兵作为前锋,借着大雾掩护,打算偷袭突厥军队。苏定方距离突厥大营还有一里时,突然大雾散去,苏定方的骑兵立刻策马直奔颉利的营帐,李靖随后指挥主力跟进,击溃了突厥大军,俘虏十万余人。
▲苏定方(592年/600年-667年)
第二、唐太宗开始计划北伐
颉利凭着马快,逃出了唐军的包围,跑到了灵州的沙钵罗部落那里,结果被沙钵罗可汗抓住交给了唐军。这一战是唐朝对于东突厥的致命一击,也让李世民积存已久的心头之恨得到了消解。
从唐朝建立开始,突厥连年入侵,多次威胁到都城长安。唐太宗登基之初,被迫和突厥议和,订下了便桥之盟。从此,唐太宗一直在寻找机会,想一次性解决突厥的威胁。当时,东突厥汗国有大、小两个可汗,大可汗是颉利,小可汗是颉利的侄子突利。这叔侄二人之间,一直是貌合神离。
▲薛延陀地区
公元627年,阴山北部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叛离突厥,颉利派突利去镇压,结果突利大败而回。颉利气得打了突利一顿,又把突利关在牢里十几天,才放出来。这下叔侄二人的矛盾更深了。
唐太宗利用突厥内乱的这段时间,开始扫清讨伐突厥的障碍。准备消灭最后一个地方军阀:割据朔方的梁师都。
梁师都所在的朔方,正好在唐朝和东突厥之间。突厥几次南下,都是从梁师都的地盘经过,梁师都甚至还给突厥人带路。只有消灭梁师都,唐太宗才能真正统一天下,同时为大军北伐突厥打通路线。
▲梁师都插画(570~628年)
唐太宗不断派兵骚扰,消耗梁师都的力量。另外,又采取“离间”的策略,凡是俘虏梁军将领,立刻就放走。梁师都见到这些人平安回来,开始怀疑他们是李唐的奸细。这些人受到猜忌,想抓住梁师都降唐,没想到计划败露,只能投奔了唐朝。
削弱对方实力之后,唐太宗派夏州都督长史刘旻[mín]、司马刘兰围攻夏州城,对梁师都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突厥试图援救梁师都,但是被唐军击败。梁师都困守孤城,吃光了粮食,也没有援军,最后被手下杀死。唐军顺利平定了朔方。打通了道路,唐太宗开始计划北伐。
▲唐灭东突厥之战行军路线图
第三、东突厥汗国灭亡
公元629年,唐太宗开始调兵遣将,在北方布置了五路大军,一共十万多人,交给大将李靖统一指挥。也是在这一年,突利因为拒绝了颉利借兵的请求,遭到了对方袭击。突利向唐朝求援,唐太宗派将军周范到太原接应。
突利最终带着部众投奔了唐朝。后来,突利受封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唐太宗在突厥旧地设立了四个州,以突利为首领,这就是所谓的“羁縻府州”。
收留了突利,唐太宗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给颉利最后一击了。唐太宗不愧拥有雄才大略,抓住合适的机会,给了东突厥致命一击。至此,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太宗时期地图
结论
唐朝消灭东突厥汗国,稳定了北部边境,拓展了疆域。这一战之后,唐朝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得到扩大,北方各部落的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参考资料:《颉利可汗》、《突厥》《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