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便桥之盟!被迫低头的唐太宗
关键词:玄武门之变、唐军大破东突厥
前因
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禅让。
▲玄武门之变
后果
唐军大破东突厥:公元630年,便桥之盟让唐太宗李世民意识到必须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于是发动了唐对突厥的战争。大将李靖、李世勣带兵北征,活捉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颉利可汗(579―634年)
详细过程
第一、便桥之盟爆发
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唐太宗李世民在渭水岸边与突厥颉利可汗达成盟约,史称“便桥之盟”。双方在便桥杀白马盟誓,突厥退兵。颉利之后还送来了三千匹马,一万只羊,李世民拒绝接受,而是要求颉利放回抢走的人口。毕竟人口对于恢复国家经济更加重要。
这次便桥之盟,李世民拿出了府库里的所有钱,这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来说,无异于一种屈辱。史书里没有提到盟约的细节,不过这也侧面证明了条约内容对李唐不利,所以史官故意不写,保全皇帝的面子。
早在624年,唐朝的庆州都督杨文干叛乱,突厥颉利可汗趁机入侵。颉利可汗和侄子突利可汗带着突厥大军打到了陕西境内,李渊都已经准备迁都了,只是遭到了李世民的坚决反对,才打消了念头。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第二、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出城迎战
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出城迎战。在豳[bīn]州遭遇突厥骑兵。李世民一边指责颉利背信弃义,另一边派人去见突利,问突利为什么不顾兄弟之情,来攻打关中。突利没有答复李世民,这让颉利开始怀疑突利和李世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关系。
颉利担心突利背叛自己,不敢再进攻唐军,只能和李世民定下盟约,退出了关中。李世民成功化解了这次突厥入侵的危机。
然而,颉利可汗没有放弃南下攻唐的企图,一直在密切观察着唐朝的动向。玄武门之变之后,颉利趁着李世民政变登基,地位不稳,再次南下,直奔关中而来。这次,突厥大军距离长安只有70里。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
唐太宗李世民首先命令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带兵迎战,在泾阳阻击突厥军队,斩杀了一千多人。随后太宗李世民又下令,长安城中能上战场的人全部武装起来,到渭水便桥防备突厥的进攻。
突厥大军前进到渭水北岸,颉利派部将执失思力为使者,进入长安,打探城里的情况。执失思力对太宗李世民说,颉利、突利两位可汗带着百万大军来了。唐太宗说,我和突厥和亲,又赠与金钱,你们的可汗背弃盟约,带兵入侵,不感到羞愧吗?还敢在这里夸耀军威强盛,小心我杀了你!
在大臣的劝说下,唐太宗只是扣下执失思力,然后带着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六人来到渭水南岸,隔着河斥责颉利背弃盟约。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
第三、太宗李世民与突厥暂时妥协
颉利等不到执失思力,现在看见李世民只带几个人就敢到河边来,又远远望见李世民身后烟尘滚滚,隐隐约约能看见许多旌旗。
颉利带着大军深入敌境,本来就不了解唐军的状况,有些畏惧。现在看见李世民这个样子,颉利怀疑唐军早有准备,开始犹豫要不要撤兵。
▲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
大臣萧瑀怕唐太宗轻敌,就劝皇帝小心。唐太宗说,我心里有底,突厥敢来,就是觉得我刚刚继位,内部不稳。我要是守城不出,他们胆子就大了,我故意轻率出城,他们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太宗李世民发现颉利在犹豫,知道自己的策略成功了,顺势提出赠与突厥大量金钱,换取突厥退兵。颉利没有必胜的把握,干脆就坡下驴,答应了停战。
虽然化险为夷,但是太宗李世民心里明白,突厥是唐朝的心腹大患。从便桥之盟后,唐太宗就召集将领士卒,每天在宫殿前练习射箭。唐太宗如此看重军队操练,就是在为消灭突厥、洗刷耻辱做准备。
▲唐初少数民族分布
结论
便桥之盟达成,太宗李世民以暂时妥协的方式,避免了与突厥的战争。这也让唐太宗意识到,突厥的问题必须解决。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李世勣等人带兵进攻突厥,活捉颉利,一雪前耻。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