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朱元璋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想加强皇室的力量,于是他分封了他24个儿子为藩王。主要负责驻守全国战略要地和北部边境。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藩王大致分为两种,第1种腹里,第2种在边塞要地。藩王的地位非常高,一般的大臣看到都要拜谒,藩王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署,并且拥有军事指挥权。
藩王可以拥有护甲卫士,最少3000人,最多1.9万。
在朱元璋封的这些藩王里有九位塞王,顾名思义,就是镇守边疆,开疆拓土的藩王。他们主要负责防御蒙古的侵扰,比如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领兵十万。宁王朱权,拥兵八万。
朱元璋最看重的两位藩王分别是晋王和燕王,因为他们两位曾多次出战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因此朱元璋特许他们可以自己做主处理一些军中琐事。遇到比较严重的事情才需要向朝廷请示。
而其中朱棣的地位更是特殊,朱元璋让他“节制沿边士马”。
平遥县的叶伯巨就曾经告诉朱元璋,说藩王势力太大,容易影响中央政权,搞不好会造成类似汉朝的齐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等等…并同时提醒他:“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但是朱元璋非但没有听,还将叶伯巨下狱处死。
朱元璋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他认为只要这些藩王不串通,对中央就不会造成威胁。于是他下令,但凡受封的藩王,必须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并且相互之间不能往来,就算到京城来也要提前报备,同时只能一个藩王在京城。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藩王串通,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担心出现权臣篡位的情况,所以规定藩王有清君侧的权利。《皇明祖训》切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没有在从他的儿子里面儿找人立太子,而直接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朱元璋特别喜欢朱允炆,并称赞“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
1398年5月朱元璋病故,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登基以后,忌惮在北部镇守的宁王和燕王,因为他们的势力比较庞大,因此建文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
在同年建文帝开始削藩,先废周王,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1399年,建文帝相继把湘王、齐王、代王废为庶人,湘王举家自焚;在朱允炆的步步紧逼下,蜂王和朝廷的关系越来越恶劣,而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博弈也越来越不可调和。
1399年朱棣起兵正式反抗中央,他率军南下从天津渡河偷袭沧州。在经历了4年的战争之后,他于1402年攻入明朝首都南京,夺得皇位。
在朱棣登基以后,对他曾经经过的那个三岔口小镇十分赞赏,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让群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这个城市由此得名。后来朱棣把北京定为都城,天津就变成了北京的门户,军事位置相当重要。永乐二年,天津设卫,驻军1.6万。
所以天津也叫天津卫,天津从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城市。
1913年天津一度成为直隶省省会,到了1930年成为直辖市,现在的天津还是直辖市,并且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天津眼,十八街可以去转一转,是一个市井气很重的一个海滨城市。
大宇明天见,大宇天天见。喜欢探索,宇宙,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大宇茶馆,每日最少三更。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