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心中,华夏文明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是相对较晚的。虽然早在六千年前,华夏各地就零星出现了各种金属制品,但这些金属制品大多是天然铜矿石直接打造成型的,而且以黄铜为主,真正经过人工开采矿石、投入矿炉冶炼、制成坚固耐用的青铜制品还是后来的事情。最早的人工青铜器铸造技术出现在五千年前的西北甘肃一带,经过漫长的传播后于距今四千多前到达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中原一带,到传说中的夏朝建立后才开始有了大规模铸造的痕迹,但工艺还相当粗糙,要商朝建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青铜器文明才到达了辉煌的顶峰,甚至反超其发源地两河流域一带文明。
中国成规模的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成型于何时何地、铜矿石从哪里获取、生产规模达到了何种程度,传统史书中没有相关记载,学界争议也较大,直到近年来山西绛县的西吴壁遗址的深入发掘研究展开后,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毕竟地下的文物和遗迹不会说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它们的分析可以让人们知道更多史料不载的信息。西吴壁发现了非常多矿坑、木炭窑、冶铜炉等残迹,也找到了一些铜矿石和青铜残片,这些遗迹经检测后证明其制作和使用时间在距今3300-3800之间,和传说中的夏朝中晚期和商朝早中期比较接近,整个遗址面积有数十万平米之多,而且有住房、作坊等配套设施残迹存在,说明这是当时一处大规模青铜器冶炼铸造中心。
这样一个金属制作中心对萌芽状态的中原王朝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是国家级战略要地,可是为何到了商朝中期的时候却被断然废弃呢?西吴壁所处的位置是在中条山脉,这里的铜矿直到近代依然存在,不过储量有限,规模也不大,不过在远古时代工具简陋的情况下相对比较容易开采,实际上人们也在这里找到过早期人类开采矿石的痕迹。在表层的矿石开采完毕后,要构建坑道、深入挖掘,对夏商时代的古人来说要求有点过高了。坑道顶部的支撑、矿脉延伸的判断、坑道深处的排水等问题在近代以前都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还处于金石并用时期的古人就更加难以解决了。
储量越来越小,开采越来越困难的矿坑可能是到了商朝中期人们逐渐放弃这个苦心营造的大型矿冶基地的主要原因,要做出这个决定对王朝的统治者来说无疑也是非常痛苦的。那么从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的发展来看,要到其后期才达到最高水平,这说明他们找到了更好的矿石供应来源、并且建造了更大规模的冶炼铸造基地,这个新的基地又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这很可能和商朝中期以后,商人在南方的开拓成果有关:早在夏商易代之前,商人就在今日的湖北武汉一带建立了深入南方的基地,派驻了一定数量的移民和军队,到了商朝中期,这一基地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商王朝在这里投入如此众多的资源说明了对此地的重视,这种异乎寻常的重视可能和湖北的铜矿资源有关。
实际上,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很多矿冶和铸造痕迹,同时找到的青铜器物工艺水平比西吴壁遗址的同类器物高得多,而且数量和种类也远超于它。这说明此时在商人已经在湖北找到了更稳定的铜矿供应基地,为了将矿石进行储存、转运和初步的加工,他们将盘龙城建设成了一个规格很高的城市,从其城址规模的测量看,已经拥有了仅次于都城的等级。也就是说,西吴壁遗址这一夏商时期最大的矿冶基地是在商朝对湖北江汉一带的经营取得新进展后逐渐放弃,这也在客观上推进了商周之后两湖各地慢慢融入华夏文明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