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多人表面上名声显赫,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很多事物名声响亮,事实上的样貌同传说中完全不同。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就连一些古代皇帝也逃不掉因此被取笑的命运,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经因为疯狂安利两只“麒麟”而被后人嘲笑。
这两只“麒麟”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宝物,进献给朱棣后一直被当作真正的麒麟对待。不过郑和下西洋的初衷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这两只“麒麟”,后世关于朱棣对郑和给予大力支持的原因猜测颇多,最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01出于多种原因,朱棣决定派人下西洋
首当其冲的原因,自然就是追查朱棣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朱棣的上位史一直是他心中的痛点,他深知朝中有很多人都对自己颇有微词,且更为支持朱允炆的正统统治,若不是政变后朱允炆失踪,恐怕这些人早就已经转而扶持朱允炆夺权。
对朱棣而言,确定朱允炆的下落意味着自己的皇位可以彻底稳定下来,只要找到朱允炆,他就有办法让自己实现真正“名正言顺”的继位。在寻找朱允炆的过程中,他甚至找来了道士占卜,最终结果显示朱允炆已经通过船只前往其他海上国家。
明朝时造船业发达,到朱棣即位时经济发展也不错,朱允炆通过海上航路前往其他国家的想法不无道理。思及此处,朱棣已经决定派人出海寻找朱允炆下落,顺便可以通过出海实现自己的其他政治诉求。
对朱棣而言,找到朱允炆已经逐渐从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渐变成了飘渺不定的想法。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这样一个想法派出大部队,显然有些愚蠢,所以朱棣希望,即使郑和找不到朱允炆,也可以和沿途的许多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最好能让这些国家到明朝政府内朝贡。
抛开这两方面原因,朱棣还希望郑和能够顺便解决倭寇海患。明朝时,以日本浪人为主的倭寇时常骚扰明朝海域,对周边地区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朱棣为郑和筹备的出行队伍,是一支非常完备的水军,拥有同海匪大规模作战的能力,因此,郑和自然会被寄托整治倭寇的厚望。
02郑和下西洋成果丰厚,队伍规模变大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耗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明朝政府差点儿以为他已经死在了海上。好在他最终回来了,而且带回了非常丰厚的胜利果实:旅途中许多国家的使臣。这些使臣到明朝的目的非常简单:最首要的自然是观察明朝政府的实力;顺便向明朝统治者表达本国君主想要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愿。
毕竟郑和是一个陌生面孔,这些沿途国家的君主对他关于明朝的描述不敢尽信,最好的法子就是挑选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跟随郑和前往明朝,眼见为实。显然,这些使臣在明朝政府见到了自己期望的场景,明朝得以同这些国家顺利建交。
被郑和带回来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路上遇到的海盗。虽然海盗和倭寇的本质有所区别,活动范围也不大一样,但是这些海盗证明了郑和队伍的作战能力,为明朝水军又添了几分气势,起到了鼓舞军心的作用。
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成果来看,朱棣派给他的主要任务显然是政治任务,也就是同各国建交,而且郑和顺利完成了这一任务。正因如此,才有了后面的多次下西洋行动。
由于成果丰富,郑和下西洋的路越走越远,队伍规模自然也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足以与同一个小国家抗衡的地步。据说有一个小国曾经妄图抢夺郑和队伍携带的财物,结果不仅没能抢到财物,反而被郑和绑回了明朝。
03带回的麒麟得到朱棣肯定,用于宣传
由于许多国家的使臣都曾经亲眼见证过明朝的强大,所以郑和下西洋途中经过的国家纷纷主动同郑和交好,还多次托郑和带奇珍异宝给朱棣。面对这些讨好的礼物,郑和几乎来者不拒,尽量按照朱棣的要求,同每一个小国都搞好关系。
在这些奇珍异宝中,有一些郑和认为非常适合进献给朱棣的礼物,为了向进献者表达自己的满意程度,郑和还会给予对方一大笔钱,用重金购买的方式代替进献。比如那两只被朱棣不断夸赞的“麒麟”,就属于这种礼物范畴。
两只“麒麟”来源于传说中麒麟的发源地,郑和早就听说此地有麒麟,特意亲自赶往当地,花费重金换来了这两只异兽。麒麟对古人的重要意义,即便不说也很容易理解。
朱棣见过这两只“麒麟”后,认为它们非常符合传说中麒麟的特征,将它们当作真正的麒麟宣传展示,还为此举办了非常大型的盛宴,向世人证明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麒麟。在朱棣的宫中,还留有这两只“麒麟”的画像。
多年之后,“麒麟”的画像流出,后世之人原以为终于有机会得见麒麟真相,没想到看到画像后只有哄堂大笑。原来画像上的动物,赫然正是今日的长颈鹿,和传说中的麒麟根本不可能是同一种动物。
04结语
虽然长颈鹿也同时有角和耳朵,同麒麟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单从长颈鹿的长脖子来看,就能明白长颈鹿不可能是麒麟。以朱棣的毒辣眼光,怎么可能相信这种骗局,又大肆宣扬这两只“麒麟”的存在,事实上,这不过是朱棣的一场政治阴谋而已。
因为上位史的不光彩,朱棣的皇位一直被人诟病不算正统,找到“麒麟”对朱棣而言是极好的身份证明:正统身份在天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因此很多农民起义首领都会借天意的名义。朱棣此举,只是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在当时应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只不过见识丰富的现代人不会对他的这套话术感兴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