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并未关注过辛弃疾,长大之后了解王国维品评人生状态的时候,读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份柔情,总想像着词人的眉目风情。原以为辛弃疾是一个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但深究之下,才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真男儿发自内心的执念。
1140年,南宋名将岳飞陨落风波亭,复我河山的梦想成为遗孤。同年,辛弃疾出生,人如其名,弃疾不只是期盼大宋命运没有磨难,更是为了让驱除胡虏的梦想在辛弃疾生命中重燃。辛弃疾父亲早逝,从小祖父将其带大,不仅在文学上教导诗词歌赋,更是在武功上煞费苦心,为辛弃疾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十岁的辛弃疾已经与李清照齐眉并举。
辛弃疾从小体会金人不断侵犯的困苦,22岁辛弃疾弃笔从戎,自建军队反抗局部侵略,后投奔耿京。在金兵的强势进攻之下,各方起义军纷纷溃散,此时的耿京想起投奔朝廷,而派去见宋高宗的使者就是辛弃疾。辛弃疾不辱使命,在赶回耿京处时却听到了首领被张安国杀死的消息。此时报仇的念头萦绕心间,精心策划之后,亲率士兵夜袭金兵大营。在差距悬殊的情况下竟活捉张安国,更是策反了数万名金兵归顺宋朝,瞬时间辛弃疾声名鹊起。
辛弃疾并未得到想要的兵权,而是被派做文职,这与辛弃疾最初的理想显然天壤之别。此时让辛弃疾开心的不是受到朝廷的赏识,而是宋高宗让位宋孝宗。宋孝宗上位便着手为岳飞平反,同时重用张浚着手北伐事宜,这与辛弃疾的毕生理想相符。但是好景不长,张浚并不像岳飞智勇双全,有勇无谋的张浚经历“符离之败”后浇灭了宋孝宗心中北伐的欲火。此时的辛弃疾痛心疾首写下《美芹十论》与《九议》,试图分析宋金现状与对策,但在“符离之败”的阴影之下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辛弃疾为官40年,游走多个地方几乎全部是文职,他心中的北伐梦被压得死死的。据了解,辛弃疾为官时从未停止上书劝谏北伐事宜。在担任湖南安抚使的时候,原本只是文职官员,却感叹当地治安混乱,匪患多发,竟私自组建“飞虎军”。辛弃疾每日亲自率军在湘江边晨跑,军队日益扩大,治安极大改善。原本一件好事到头来却收到了弹劾,“结党营私”的名头让宋孝宗从此开始堤防辛弃疾。
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辛弃疾从此闲赋在家,“稼轩居士”由此而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语道出壮志难酬的心酸。辛弃疾在家归隐20余年,心中从未断了北上的梦想,他从未真正出兵蒙古,也从未北上抗金,留在历史里全凭一腔热血和一杆铁笔。公元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朝廷感念一生报效朝廷追赠“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