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那是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已是中秋的天气很是凉爽,这是古都长安,坐鼎关中,八水环绕,凝成辉煌之都;大明宫内香烟馥郁,箫鼓喧阗,灯火盈门,笙歌迭奏,而城墙之外才子名士,王孙贵胄,布衣平民,巾帼红袖都凝结成为了这盛世的一景。
大唐臣民们开始欢庆这个被帝国刚推崇不久的中秋节,大唐是一个文人骚客云集的朝代,于是对于中秋节也有着无数的昵称,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李白又醉了,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青莲居士李太白怎么能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日正是中秋,自然更应该求一醉。
三杯桂花酒后,李白忽然想起酒友贾淳的一下旧事,不由诗性大作,提笔写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差不多三百年后的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诸城,才情风流堪比李白的苏东坡苏轼也在抑郁寡欢,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和自求外放。中秋节在大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明月还是李白当年看到的明月,而太白早已经捞月而去。这个中秋依然天凉好个秋啊,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东坡和胞弟苏辙转眼竟然已经分别七年之久。此刻,面对这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差不多一千年以后,今人仍然再看古时月,而古人的风流才情却已经流淌在历史长河中,而这浩瀚长河中无数扬起的风帆上,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李白和跟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相遇了,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他们在听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一个叫梁弘志的音乐人重新谱曲后绽放出的新样子。
唱歌的人叫邓丽君,她可是从小岛台湾发迹,继而红遍日本红遍亚洲的“歌姬”,李白和苏东坡不会想到,千年后的泱泱大国的音乐艺术居然要让一个小岛国来评价和衡量,但是他们或许也应该庆幸,这个小岛国依然很喜欢他们的诗词。邓丽君没有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名,而是改成了更直白的《但愿人长久》,把这首歌放到了她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里。
邓丽君成为了华人乐坛的传奇,又过了十二年,后来也成为了天后级别的王菲在《菲靡靡之音》中也收录了这首歌,比之邓丽君,王菲的唱腔较为空灵,如同不经意间的哼唱却又直击心灵,很多人称为什么这首唱中秋团圆夜的歌会被唱得如此凄凉引人感伤?他们或许忘了,这正是苏东坡和弟弟中秋难团圆后的悲怆啊。
也有着不同曲的版本,歌神张学友的和朱桦的版本就不是梁弘志谱曲的,当然也各有味道。毕竟苏东坡的词魂在那里,不管是今人谱曲的《但愿人长久》还是《水调歌头》,依然只是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写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外衣而已。黄庭坚曾经把苏轼与李白称为“两谪仙”,陪伴李白一生的唯有“月和酒”,而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就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如今才子已逝,唯有诗词流传人间,而今人又俗,再也写不出如此意境的诗词,只能谱上曲,把古人的词曲拿来传唱。今又中秋,年年中秋,想人长久,月上枝头。望皓月当空,叹悲欢离合,不如打开CD,再听一曲《但愿人长久》。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