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为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纯阳帝君兴行妙道天尊),道门中的大宗师。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
吕祖信仰在民间极为广泛,其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在玄门中,此五神皆有护持文运之职能,而成为士人学子敬奉的对象,故合称“五文昌”。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为其诞辰。
此外,吕祖在当时武林界亦是一位剑法高妙的侠客高道,故存世大部分的吕祖画像均以背剑形象示人。元时封他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即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值此纯阳祖师圣诞到来之际,我们来学习《吕祖全书•涵三语录》。
研读(一)
吕祖云: “拙以藏之,愚以守之,清以涵之,静以养之,神而明之。故欲极于神,则不可不养;欲得其养,则不可不涵;欲至于涵,先必有守,守之固者,藏之必深。惟其能藏,于是可守,惟其有守,是以可涵。迨其养足,神明不测。”
吕祖认为,修道人在于涵藏静养,抱朴守真,如此人能得“神明之功”。为何人宜主静而非主动?因为过动,特别是由妄念引发的各类行为会造成精神、能量的大量消耗;既然如此,那世人为何还要奔波不休?世人常以“不得已”来搪塞?
然而本源上,实则为贪欲牵扰之故。当欲念炽烈,则生命的消耗也就愈甚——现代人,未到中年而“未老先衰”者比比皆是。
吕祖此言与太上在《道德经》开篇所讲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说法颇为相似。且老子注重欲望的“度”和边界。而欲望低的人则能获得“妙”用——如获得某些智慧、灵感甚至应验,这在一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屡有体现,如丹家、武术家、画家、作家、科学家等。
“诡谲”是形容某人在心机诡诈,擅于玩各类“手段”、“聪明”,妄求诸种捷径,以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采炼”则涉及到一些被曲解、妄用了的丹道修炼方法,这里不做赘述。
为何吕祖不提倡速成?古语有“欲速则不达”和“速生速死”说。可见古人很早就对贪欲多加警惕和劝诫。然而,今人全然不顾这些忌讳,如商界大多人都爱追求“短平快”——实则是欲望的膨胀,很多所谓“梦想”在3~5年(指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后均化作了泡影。
学道,做事业是不能有私心的,为何?只因两者的本质是为众生谋福利,倘私心炙盛,公器私用,岂不是离道悖德?
真正的大智慧是超越各类“聪明”的。得神通而智慧明了的人往往守拙藏神,清虚心境,涵养品德。在此基础上,修炼丹法则能有所成就。反之,个人偏执妄见不除,非议大道,反而会生障碍而无法得道。
要想神旺首须神清,神清首须心净(静),虚怀若谷,即要有清空躯体的能力,内心干净,不染尘埃,那么修炼精神就能水到渠成。
凡人学道,先要养气。气粗则心浮,心浮则胆大,胆大则人欲肆,欲肆则道心不定,道心不定,则诸恶因缘,辐辏而至。可知养气,是入道要紧功夫。
学道养生首须注重养气和调息,若功夫到家,外在的表现一般为心平气和,处变不惊。若心浮气躁,则易胆大妄为,如此,道心不宁,定力不固,那么各类不善之缘就会被自己吸引过来,终年如影随形,当事人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志心归命礼,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腾,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有求必应。黄鹤楼中留圣迹,玉虚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山岩,显仙宗于云洞。
阐法门之香火,作玄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元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志心称念兴行妙道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注:
①《涵三语录》。即吕洞宾在涵三宫所降之训示。雍正乙卯(十三年,1735)王真《后记》说,吕洞宾之训示,昔日临坛诸人私相记载,未曾流通。今幸金陵孙守恕因刊《三品经》,于是同时纂辑《涵三语录》,作为附录。
刘体恕《小序》说:“纪述者黄君诚恕、吴君一恕、李君务恕,纂辑者孙君守恕、余侄允诚。续录则余与黄君辑近年以来,黔中就楚积经演典之训,合前录共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