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唯一成功的北伐,看朱元璋如何用25万人马战胜控弦百万的大元

唯一成功的北伐,看朱元璋如何用25万人马战胜控弦百万的大元

中国地形北高南低,中国交通北马南船,中国人口北粗南柔,数千年来南朝数十次北伐中原,如三国诸葛亮北伐、东晋时期祖逖北伐、东晋时期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等自始至终没有一次取得成功的。数千年以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仅有一次完全成功的北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王朱元璋在彻底平定南方各路义军之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率军25万北进中原,恢复汉家江山。

北伐之战虽然说是由徐达率领的,但是具体的谋划方针完全是出自朱元璋之手,整个北伐的战略走向也是按照朱元璋的谋划一步一步实施的。

《明太祖实录》记载,在商议北伐方略时,将领大多主张直取大都,但朱元璋却说:“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矣。”

朱元璋敏锐的觉察到,欲取大都必要先取山东以“撤其屏蔽”,攻河南以“断其羽翼”,拔潼关以“据其户枢”,如此“可席卷而下矣”。

正如朱元璋所设想,北伐首战为沂州(今临沂),明军逼迫王宣、王信父子投降,山东其他诸城望风或降或逃,于是趁胜拿下山东首府济南。

之后经过休整进取河南,自公元1368年2月(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徐达攻陷山东起,直至次年五月结束。明军控制了自潼关以东的要地,并驻兵潼关,防止关中元军扰乱明军北伐大都的战略计划。

此后明军连战连捷,除了攻打山西时遇到元军顽抗之外,其余战役非常顺利,真是势如破竹,攻大都时元顺帝竟然吓得弃城而逃,于是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完全胜利。随后在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的不断北伐打击下,逃到漠北的元朝残部最终消亡。

明军北伐历时两年有余,所有的作战目标全部完成(元顺帝没抓到),1369年,大军班师回京,至此,大明恢复了传统意义上汉人实际控制地区,完成其征伐天下的主要过程,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的王朝。

朱元璋北伐能够成功,除了明军的强大和正确的方针之外,还有就是元朝内部的斗争分裂。

元朝在经历刘福通北伐之后实力大大的削弱,元朝所倚重的大将各自盘踞在一方,进行争权夺利,相互攻伐,给了明军以可趁之机。

元朝在失去对江南广大地区的控制后,严重山东、河南作为屏障,抵御明军北上。山东是大都的南面屏障,监控着沟通南北的运河大动脉,在南北之间居于枢纽性地位,故应先取之,以“撤其屏蔽”。

元朝失山东即等于门户大开,再无天然屏障以御明军。明军攻占山东后,可顺流长驱直入河北之地。取河南则可保护北伐军的侧翼。至于攻取河南之后,止兵潼关而不攻关中。

为何明军不趁机夺取关中呢?

我认为这是一招妙棋,拿下潼关,以少量兵力守关即可牵制陕甘的元军,可以集中力量直取大都,打破了千年来历代兵家“得关中者得天下”的思维定势。

明军之后攻河北而不攻山西,正如朱元璋所分析的:“扩廓帖木尔、李思济、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平,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可不战而克。”

也是为了避免宋太宗北伐局面,先攻北汉致使兵疲马乏,再攻幽云后继无力。

随着明军进军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驱逐山西扩廓帖木尔,进军关陇、巴蜀,统一天下。

公元1368年八月,在明军强大的军力威慑下,元顺帝北窜(所以明朝给他谥号为顺,意为顺应天意),但是元朝残余力量仍然滞留在塞外内蒙附近,以图恢复。于是,已经登位的朱元璋进行了13次北伐,彻底打消了元朝意图重新入主中原的念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山东,明军,北伐,朱元璋,人马,中国,河南,潼关,大都,观点评论,山东,明军,徐达,朱元璋,河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山东,明军,北伐,朱元璋,人马,中国,河南,潼关,大都,观点评论,山东,明军,徐达,朱元璋,河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山东,明军,北伐,朱元璋,人马,中国,河南,潼关,大都,观点评论,山东,明军,徐达,朱元璋,河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