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历史悠久,名臣辈出,但是能称得上“救时名臣”的却是少之又少。至于原因,则很好解释。因为但凡能够“救时”之人,除却了要有名臣的基本条件——出类拔萃的才智之外;还要有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契机,这一点上则是“因时、因势”才有的。正所谓“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也。一如,面对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京师危殆的“破局”,于谦的挺身而出,力主北京保卫战;又如,面对财政危机,大明岌岌可危,张居正的“挺然为之”。而在唐王朝的辉煌篇章中,郭子仪亦是这样的一位“救时名臣”。
郭子仪,再造大唐之臣
755年,一场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在唐王朝历经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上承下启之后,年轻的唐玄宗李隆基锐意进取,开元盛世的开启将大唐的辉煌推向了顶峰。
但“月满则亏”的道理,从不会缺席。隐藏在盛世背后的是唐王朝地方上节度使的尾大不掉,藩镇林立;在内的宦官专权、吏治腐败,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的加重,而这些因素又伴以唐玄宗李隆基自开元晚期开始的怠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耽于享乐,沉湎于杨贵妃的温柔乡,终于演变成了这场席卷唐王朝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此时的郭子仪,正在家中丁忧。出生于武周时期的他,在早年参加武举之时便成绩出色,以“异等”步入仕宦。在天宝十三年时,他已经出任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而这场安史之乱的爆发,让他被“夺情”启用,随即成为朔方军的节度副使。
坦白讲,当时的唐王朝面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军仍占据很大优势,但是唐玄宗的昏聩却让这场本该早早结束的叛乱绵延了八年之久。是时,高仙芝、封常清帝国双壁尚在。可惜的是,战争的背后并不只是军事上的斗争,而在安禄山横扫河北,进而攻克洛阳,直指关中之时,固守关中门户潼关的高仙芝、封常清,却在宦官边令从城的谗言之下,惨遭杀害。
临阵杀帅,是为兵家大忌,人心浮动之下即便后来老将哥舒翰被启用,也已经是于事无补。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便在哥舒翰被启用之后,唐玄宗仍旧坚持错误的决策,敦促哥舒翰兵出潼关,但实力之上的差距,也注定了唐军惨败的结果。哥舒翰在被迫兵出潼关之后,惨遭大败,哥舒翰本人也被俘虏,没有了关中门户长安很快便沦陷,而唐玄宗本人也只得“幸蜀”。此时,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谋划的抄安禄山后路的谋略也只得搁浅。唐军也只得陷入了攻坚战。
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由朔方将领拥戴即位,是为唐肃宗。作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也被重用,而在郭子仪与李光弼的攻略之下,又有叛军中安禄山被杀的事情,很快唐军终于收复了长安,郭子仪也领军收复了洛阳。
但是,在取得战果的同时,木秀于林的郭子仪要面对的不仅是安史之乱的叛军,还有朝堂之上的构陷。宦官鱼朝恩害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在唐军接连打败史思明、安庆绪之时,却将郭子仪召回京师,以致于后来史思明降而复叛。而在肃宗去世代宗上位之后,宦官程元振亦是多次离间诬陷,以致于郭子仪的副元帅之职、兵权皆丧。
不过,对于这些构陷、架空自己权力的猜忌之举,郭子仪却是泰然处之,始终以大局为重。
763年,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但是,此时的唐王朝仍旧不安定。同年,吐蕃率军入寇。此时的长安,几无兵丁,很快便沦陷,唐太宗只得出逃。
已经被解除了兵权的郭子仪,面对王朝危亡之际却又一次选择了挂帅出山。由于部曲被解散,此时他的身边只有20余骑,但他却凭借赤胆甘心一路募集兵勇,在面见唐代宗时更是声泪俱下,誓要光复长安。
最终,在郭子仪的谋划以及各地支持之下,长安光复。
而在764年,仆固怀恩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对封赏不满,选择了勾连回纥、吐蕃反叛之后,已经年逾70岁的郭子仪再次当仁不让的冲在了最前方,甚至还有一人单骑说退回纥的故事。
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年84岁。在他去世后,不仅被追赠太师,就连他的后人也是受其荫庇,加官进爵。
对于郭子仪的功绩,唐肃宗并不讳言,有语:“吾之家国,由卿再造”。唐代宗则是赐其丹书铁劵,画像置于凌烟阁之上。而作为治学严谨的史学大家刘昫更是在《旧唐书》中称赞他:“猗欤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心石肠。四朝静乱,五福其昌。”
如何处世
“救时之臣”的名号,郭子仪当仁不让。但是,在历史上的“救时之臣”却大都不能善终。于谦如此,张居正亦是如此,但郭子仪却是例外。
那么郭子仪又是如何“五福其昌”,如何善终的呢?
所谓五福,是指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这一点,郭子仪显然当得此评价,而之所以能够荫及子孙,五福齐聚,则是郭子仪历经四朝,为人处世的大智慧的体现。
这一点,从郭子仪面对唐代宗封赏时的态度更是可见一斑。
在郭子仪率兵退吐蕃之后,郭子仪的声望已经增长到了可谓是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唐代宗便要敕封郭子仪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古官名,属于职阶轻、权利重的职位,位同宰相。但在唐朝,尚书令则因为唐太宗曾任尚书令的缘故而弃之不立,代宗的举动显然是有着试探郭子仪之心的目的。
作为四朝老臣,郭子仪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坚辞不受,上表推辞。这样一来,既表明了自己无僭越之心,又安了代宗的猜忌之心。
但是,作为救时之臣,不犒赏郭子仪显然难以说的过去。于是,代宗又做了一件令人大开眼界的事。
当时的郭子仪已经年逾70,他却令鱼朝恩传召赏赐郭子仪美人卢氏等六人,从者八人,并车服、帷帐、床蓐、珍玩之具。
但是就是这样的赏赐,郭子仪却欣然接受,更有趣的是郭子仪在接受后还大有几分“沉迷其中”的意思。平素里郭子仪不仅与美人嬉戏打闹,饮酒作乐,甚至就连有大臣前来做客,也不做避讳。
这在旁人看来,颇有一丝戏谑的味道。但在功高盖主之下,显然是明哲保身的良策。古往今来,无论是正反例子都有很多。
由于君主专制之下,皇帝手握生杀予夺,而权臣要想真的能平安落地,显然“自污”就成为了必要的。
萧何如是,郭子仪此举亦是如此。也正是如此,郭子仪才能在宦官的构陷之下能够泰然处之,最后84岁才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