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老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唯有君臣一心,才是王朝的经营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朝以后,再无太宗与魏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朝以后,再无忠臣岳飞。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以后再无功臣于谦。
论一个朝代的兴起,少不了贤明的君主与忠诚的大臣,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更少不了昏聩的君主和奸佞臣子。对于明朝的于谦来说,位列人臣,战战兢兢,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爱民如子,却惨遭身败。为何世人皆知于谦是冤枉,明英宗朱祁镇还要背负骂名,将于谦杀害?难道就只是为他的“复辟无名”找一个借口?
一官宦世家,志存高远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心目中的偶像,而这个偶像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祖上由今天的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迁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于谦祖上世代为官,曾祖父于九思曾担任杭州路大总管,祖父于文明在明洪武年间担任工部主事。
等到了于谦父亲于彦昭的时候,就选择了隐居家乡钱塘,没有再担任职务。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少年时期的于谦读书十分刻苦。从小就志存高远,而文天祥就是他心目中的那个偶像。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于谦终身的奋斗目标。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直到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这才踏上了仕途,这条不归之路。
二屡担重任,三杨开路
纵观于谦的仕途之路,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与百姓之心,第一少不了自身的刻苦努力,第二少不了贵人相助。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于谦担任御史,随大军出征。
在朱高煦投降之后,在众人面前,陈列汉王朱高煦的罪行,于谦的话语,字字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由于在平息叛乱之中,表现出色,于谦又被任命为江西巡按,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平反冤案高达上百件,得到了江西百姓一致好评。
宣德五年(1430年),政绩突出的于谦再次被委以重任。此时正逢朝廷增设各部右侍郎派往各地担任驻省巡抚,宣宗手书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于谦到任以后,丝毫不敢松懈,为民办事,当地官员危害百姓,亲自逮捕。
革除弊端,每逢水旱灾害,加急上报,生怕百姓受苦。为官一任,竭尽所能,爱民如子,保卫一方。在于谦的任期间,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当地百姓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却足以称的上安居乐业。于谦的大名在各地流传甚广,深受百姓爱戴。
在明朝的内阁大臣中三杨可以说是名声很大的三位。他们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都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期又加大学士衔辅政。于谦为官为人都得到了三位老臣的认可,三杨经常在皇帝面前提起于谦,大加赞赏。
每次于谦上奏之事,都是第一个被批下放。但三杨死后,王振开始作威作福,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王振,便私下里贿赂金银。但这一切对于两袖清风的于谦来说,就是肮脏龌龊之事。也正因如此,于谦就与宦官王振结下了梁子。不久就被诬陷判处了死刑。
在被囚禁三个月后,因百姓联名上表,最后朝廷以搞错为借口,将于谦降级为大理寺少卿,囚禁于山西。河南,山西与各级官吏又在宫门前上书,强烈要求于谦留任,就连当时本地的藩王周王和晋王都向皇帝求情,由可见于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如果可以为于谦的为官履历打分的话,满分一百,于谦可得一百一十分。明正统十三年,时任山西巡抚的于谦再次被召回京都,任兵部左侍郎。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率兵入侵大明,明英宗朱祁镇受官宦王振教唆,御驾亲征,结果大败土木堡。被敌军俘虏,京城中一片混乱,郕王朱祁钰监理国政。
皇帝被俘,太子年幼,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在请示孙太后以后,朱祁钰被推举为新帝,是为明代宗,改年号景泰。朱祁镇被是为太上皇,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又力排众议,坚守城池。于谦率万人抵御了瓦剌大军的多次进攻,景泰元年八月。
此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已经被俘虏了八个月。也先却没有发现大明内部任何异样,坚持不住的瓦剌提出了议和。但此时的明代宗却又害怕皇位被夺,还是在于谦的保证下明代宗这才同意将太上皇朱祁镇迎回京城。所以说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回来,于谦是最大功臣,没有于谦也许朱祁镇可能死在瓦剌也回不去京城。
于谦在担任兵部尚书一职时,兵部一切事务都是那么的有条不紊,明代宗对他也十分赞赏。但由于性格刚烈,也得罪了很多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对于如何处置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也是犹豫不决,后来徐有贞提出,如果不杀于谦,复辟无名。那些曾经被于谦批评过得人,都纷纷表示于谦该杀,最终于谦被杀,诛灭全族。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于谦的心,其实并无帝王,他心中有的只是天下。无论大明的皇帝谁来做,他做的只是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天下人谋福利。明英宗朱祁镇并非痴傻之人,更何况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朱祁镇不再是那个气盛的年轻人了,他的心中比谁都要明白和清楚。
世人皆知于谦是功臣,是能臣,是干吏。可是朱祁镇的心中只有他自己,作为帝王,不仅没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富强,反而将国家推向了绝境。于谦死后,遗臭万年的是昏君朱祁镇,而名留青史的则是功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之后,再无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