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刘寄奴利用他数次北伐建立起的威望,逼迫东晋皇帝退位,建立了刘宋。而东胡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也已经传递到了第二代,拓跋嗣手中。而一统天下到底有多难,南北对峙下的刘宋与北魏为何不能吞并对方?

南北朝时期,那就是军阀乱战的年代。而刘家和拓跋家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前者原先归属于东晋;而后者早年归属于前秦。两者之间,爆发了一场淝水之战,打的是昏天暗地。

后来,刘裕代表东晋北伐时,拓跋嗣还曾派出大军在黄河沿岸围堵。不过晋军准备充分,其阴谋未能得逞。但两家的梁子就此结下,直到刘裕篡晋自立。

等到刘寄奴去世以后,拓跋嗣认为自己一统九州的时机已然来临。此人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在攻打刘宋以前,他先是两度攻打柔然,以防腹背受敌。

而后,又进一步的将统治范围,拓展到了河南地区。他"诏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集于冀,相,定三州"。

"奚斤伐滑台不克,帝怒,议亲南讨,为其声援"。首次进攻失利以后,他又亲率部队,自华北平原南下,克青,兖二州。而刘裕趁着秦乱之际夺取的虎牢、滑台、洛阳、碻磝等城市,也悉数归于了北魏之手。

因为柔然还未彻底灭亡,而且胡夏以及北燕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倘若这次那些政权趁虚而入,恐怕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且,这场战争也是在刘宋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开始的。如果南边决定提兵北上,胜负犹未可知。

刘裕继位以后,没有再继续他的北伐事业。可他的次子刘义隆上位后,不忍心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决议要收回当年丢失掉的领土,也想着同父亲当年一样气吞万里如虎。所以,他兴师动众的发动了北伐。

当然,北魏趁着刘裕去世而南征,的确有些胜之不武。不过,兵者诡道也,正如拓跋嗣自己所说"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我伐之,何为不可?"

虽然这场战争有些冒险,不过还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等到刘义隆彻底掌权的时候,北伐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根本没什么胜算。

但与柔然奋战的拓跋焘很快反应过来,当即击溃宋军。"辛酉,滑台为索虏所陷。癸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引军还"。

近二十年后,刘义隆再次兴兵北伐。此时的刘宋已经兵强马壮,他认为定可一统天下。四路大军,声势浩大的进入北魏。而拓跋焘迅速反应,逐个击破,打的刘宋不得已退到了长江一线。

两年以后,刘义隆又组织了一次北伐,这次恢复了部分地区的统治,与无功而返无异。直到公元四五二年,拓跋焘去世,次年刘义隆驾崩,两国的对峙才算结束。那么,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不论是刘裕还是刘义隆,亦或者是拓跋嗣和拓跋焘,他们都是能力出众的领导者。在那种危急的局势下,只要一方有了守成中庸之主,那么必定会被对方所碾压。就像刘裕去世后,传位于嫡长子刘义符,结果在北方的那点地盘接着就被人给占据了。

刘宋和北魏的前几位君王,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辈。他们虽然都想着攻灭彼此,但是君王们的实力实在是相当。

拓跋嗣是"孝心睿略,权正兼运,纂业固基,内和外抚,声教南被",而拓跋焘是"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他是孝武帝,庙号为武者,必不是泛泛之辈。

2. 国力无悬殊,自无以屠戮彼此

在大多数南北对峙时期,基本上都是北强南弱。因为北方民风彪悍,战斗力强劲。但南北朝初期,刘宋和北魏的发展水平都相差无几。当年永嘉之乱,北方饱受战乱之苦,少数民族政权如走马灯般,此起彼伏。所以,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落后一大块。

因此,北魏的经济水平,不如刘宋。但是北魏在拓跋焘的治下,那是铁板一块。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向外扩张,内部的矛盾都因此而转移。虽然自身经济不行,但他们擅长于以战养战。

但他们大都是骑兵,只有在平原或者草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机动性。但是刘宋占据的南方,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长江。很多游牧民族已经拥有了中原,他们再向南下,灭掉其他政权,长江都是他们的阻碍。

(三)、各有优势,而又各有劣势

如若两个政权,要想形成对峙的局面,那么双方必定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有水平相当,才能够做到谁也无法征服谁。若是有一方,毫无优势,那么他们肯定会很快的被敌人给攻灭。

拓跋焘曾率军追击柔然近千里,但是到了长江岸前,他也只能"望江兴叹"。元嘉北伐,他打的刘宋军队无处遁逃,可追赶至长江,拓跋焘就止步不前。因为他的骑兵,都是些旱鸭子,根本无法渡江。而短时间内,又不能训练出可以和刘宋对战的水师。

刘宋的基本盘就在江南水乡,其水军的能力自不必多言。那是它的王牌,是它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强之盾。拓跋焘也知道,要打过长江须得付出很大代价。想当年曹魏军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孟德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几十万大军愣是没打过孙刘联军。

还有前秦的天王苻坚,没有听从王猛临终前的建议:"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非要贸然攻打东晋,结果输的一败涂地,这些都是拓跋焘的前车之鉴。

除非北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否则他不敢轻易跨过这道天然屏障。但是两国的实力,基本处于相持的状态,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拓跋焘不敢轻易过江。

2.军中多步兵,何敌横刀立马

古代文明程度略低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可以屡次打败高阶的农耕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精锐骑兵。北魏的那些士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若其不通习骑射之术,就没有食物可吃。

而刘宋军中大都是步兵,骑兵少之又少。宋文帝推行了元嘉之治,那时候刘宋国力确实比北魏高出一截,但到了华北平原却发现自己的步兵,在骑兵面前就像是"活靶子"一样,任人砍杀。因此,北魏的经济劣势,又在军事上找补了回来。

而他们又碍于长江而不能过,只得饮马长江,不得入刘宋之国土。因此,双方长久以来,都是处于相持不下的状态。

当年拓跋嗣趁着刘裕病危,夺取了几个城池,也不敢再继续南下;而刘义隆趁着拓跋焘和柔然作战,趁虚而入,也没有吃到什么好果子。这双方,谁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当然,刘宋的失败,和当权者的指挥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双方都想赶紧将对方吞并,而后建立成大一统国家。但是彼此的局限性,都太过明显。他们都只在乎攻城略地,看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从未想过直接颠覆其政权,让金字塔从上往下瓦解。

其实,还是王猛看的比较透彻一些。早年间还有东晋的时候,他就和苻坚说过,不能急着对南方下手,要等到他们出现无道主而又民不聊生,内患迭起之际,再一鼓作气过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北魏,滑台,长江,北伐,时期,刘裕,刘宋,刘义隆,黄河,拓跋嗣,观点评论,北魏,长江,刘裕,刘宋,刘义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魏,滑台,长江,北伐,时期,刘裕,刘宋,刘义隆,黄河,拓跋嗣,观点评论,北魏,长江,刘裕,刘宋,刘义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魏,滑台,长江,北伐,时期,刘裕,刘宋,刘义隆,黄河,拓跋嗣,观点评论,北魏,长江,刘裕,刘宋,刘义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