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做事荒唐,莫怪儿子不孝”,这是朱棣站在南京城外等待朱元璋去世时的心理活动,时间回到公元1398年6月24日,此时在南京城中有位老人即将驾鹤西去,他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在弥留之际,脑海中回忆着自己白手起家的辉煌人生,按理说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老朱心中应该是自豪满足的,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件事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皇位传递问题。
想起皇位传递,老朱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他想起自己那苦命的标儿。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早在建立明朝时就将其立为太子,这是众望所归、无人有异议的。
朱标的威望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体现在治国能力才华上,还有在朝野上下、兄弟姐妹中的威信美名也是最高的,是老朱毫无犹豫的继承人选。
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儿子,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正值壮年的朱标竟然让老朱“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悲痛的老朱对儿子的思念无以复加,最终在孙子朱允炆身上找到寄托。
在朱标去世后,老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是谁来做大明朝第二任皇帝。按照常规惯例来说,朱元璋应该考虑的是,从其余众多儿子当中选择一位,最好是能够按照功劳、能力选出有威信的皇子,这样有利于明朝皇位的稳定传递。
老朱先是想到自己那苦命的发妻马皇后,跟着自己担惊受怕、东躲西藏,享受胜利果实没多久就去世了。自己与马皇后的爱情结晶相继先一步离开自己,在老朱去世时已经走了三个。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元璋选择将皇位传给皇长孙朱允炆。像很多普通百姓一样,老朱也对众多儿子有所偏爱,其实老朱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自己对于朱标的偏爱已经影响他的正确判断。
当老朱第一次生出这样的想法,连他自己都吃惊了,这在历史上很难找到先例,但随即就被自己说服了,因为老朱相信自己,能够从衣衫褴褛的乞丐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确保皇位顺利传递给皇孙,老朱很有底气。
朱元璋决定自己做背负骂名的人,只要是能够让皇长孙安安稳稳地接过权力,稳定开创属于他的大明盛世,老朱什么都不怕。朱元璋能够想到的潜在威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股势力是功臣集团,第二股势力是诸位手握重兵的王爷。
凡是有可能影响朱允炆登基称帝统治明朝的功臣,无论过去的功绩有多大,全部都毫不留情,老朱在这件事上确实“心似铁”,只考虑为皇孙帝王之路清除障碍,不曾想在历史上的确背负着弑杀的骂名。
对于诸位掌控兵权的皇子,尤其是燕王、晋王、宁王等人,老朱虽然没有大开杀戒,但是同样给出很多限制,比如要求诸位皇子在封地没有皇帝旨意召见不准私自入京,但是出于明朝形势需要,朱元璋仍然让其中几位皇子掌管兵权,这是无奈之举,但也为靖难之役埋下伏笔。
老朱回想了自己数年间处心积虑为朱允炆铺设的登基之路,但是在临别之际,老朱对儿子朱棣始终放心不下,害怕他真的有异心举动。
老朱还是决定先宣布自己的遗诏,其中主要意思有三条,第一是明确皇位继承人,那就是皇长孙朱允炆,也就是朱标之子;第二条是自己的丧事本着节约的态度,一切从简,避免劳民伤财,金质玉器全部都不准陪葬;第三条是限制诸位藩王,命令皇子藩王在自己封地进行祭拜自己就好,不准赶回京城参加葬礼,这是朱元璋防范藩王趁机作乱的办法。
但是有一位藩王是例外,他就是燕王朱棣。老朱专门传召朱棣前往南京城见面,此举让人颇为不理解,但是老朱心中非常清楚,朱棣就是自己临终前要带走的最后一人。
对皇权的争夺历来残酷,老朱深知这点,所以在立朱标为太子后就一直暗中观察着皇子的动向,对于发生在皇子之间相互争斗的事情,朱元璋也略微有所察觉,尤其是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之间。
从洪武25年朱元璋失去太子朱标开始,洪武28年秦王去世,洪武31年晋王去世,此时朝堂上实力最强、最有野心的人只有燕王,只要朱元璋在临死之前将朱棣摆平,那自己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就能够一帆风顺地君临天下。
老朱单独密诏燕王进京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傻子才会猜测是要传位给他,稍微清醒地认识当时的局势,都会发现朱棣此去是凶多吉少。
朱棣在接到父亲的入京密诏后,迅速警醒起来,假意向来使表示自己心急如焚,恨不得飞回南京父皇身边,但是暗中却与身边谋士商量对策。
经过仔细分析,朱棣派人从来使口中套出“老朱已经命不久矣,渴望燕王速速回京面圣”的消息,于是燕王制定的策略是立即启程跟随使者回京,避免老朱起疑心,但是心中却期待着老朱能够在自己到达之前死亡。
老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儿子朱棣已经铁了心防着自己,所以在南京城外始终不肯进城,即使老朱在弥留之际三次呼喊朱棣,仍然坚持自己的策略,坐等老朱驾崩,打死都不进城。
最终命运站在了朱棣这边,也站在大明王朝的国运这边,油尽灯枯的老朱拗不过年轻笃定的儿子朱棣,没有帮助皇孙清除最后一个障碍,带着遗憾走向另一个世界。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明成祖朱棣是更适合大明王朝的皇帝人选,只是老朱一时之间被“偏爱”迷惑了双眼,选择柔弱轻率的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燕王朱棣凭借着自己的隐忍和实力,发动明朝第一次皇位传递变故“靖难之役”,而朱允炆仿佛变魔术般地彻底消失,至今无人知道其下落。
从上帝视角来看,明成祖朱棣是与朱元璋最相似的,同样具备文武谋略,同样拥有治国治人手段,同样恩威并施毫不手软,对大明王朝的未来和发展都是极大的贡献。
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件事上,朱元璋确实像普通百姓众多儿子无理由“偏爱”其一,甚至在事关大明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都没能走出俗套,没能做到选贤任能。
天佑大明,燕王朱棣凭借自身的智谋勇武,依然披荆斩棘登上帝位君临天下,幸亏老朱“三声连呼”,朱棣装作听不见。这次较量、这场斗争,朱棣胜,大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