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的男主顾廷烨是职业军人,因为立功,被皇帝封官,那一长串官衔引起不少网友的注意,纷纷解读不已。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上柱国、宁远郡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三百户顾廷烨
某简单来说说顾廷烨排头第一的,也是含金量最大的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以及和殿前司相关的北宋三衙。
侍卫司的前世今生
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司,即宋朝的禁军三衙,归属皇帝直接掌握的禁军,也是宋朝正规的作战部队,全国的禁军和厢军都归三衙掌管,主持三衙的高级武官,被称为管军臣僚,简称管军。
在没有殿前司的时候,是侍卫司独领风骚。侍卫司源自后唐,全称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下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的前身则是后梁的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是梁朱温以其宣武镇兵组成,成为帝王私兵。后唐明宗时改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为侍卫亲军,取代唐朝以来的六军诸卫的地位,设有三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后晋天福元年【936】增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五年【940】再增设副都指挥使,至此,侍卫司长官增至五人。
殿前司则是周太祖郭威所设置,因为郭威是依靠兵变得到的皇位,为了分化侍卫司的权利,就在广顺二年【952】新置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分别由外甥李重进和女婿张永德担任,统领殿前诸班那些不属于侍卫司的皇帝近卫。但兵力有限,不足以与侍卫司抗衡。
郭威临终时任命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这也是宋代三衙的雏形。
世宗郭荣在高平之战时,发现殿前司的战力太差,因此,在显德元年【954】十月整军,淘汰老弱,选择壮士有武艺高精者入殿前司,以提升军力。《五代会要》记载是周世宗郭荣“在于阙下,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
升任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参加整军工作,选择身强力壮武艺高超者,哪怕有些前科劣迹的也可以参加选拔,扩大、充实殿前诸班,使殿前司成为战斗素质超过侍卫亲军司并和他平起平坐的正式禁军,赵匡胤也从此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
后周到北宋,殿前都点检一共三个人担任。
首任殿前都点检就是张永德【郭威女婿】,显德三年【956】至显德六年【959】六月在职。
第二任就是赫赫有名的赵匡胤,通过点检做天子的谶语登上帝位,显德六年【959】六月至显德七年【960】正月在职。
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是慕容延钊,建隆元年【960】正月至建隆二年【961】三月在职,自是殿前都点检遂不复除授。
从二司到三衙
北宋初,二司依旧并立,殿前司有四官: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侍卫司有五官: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建隆二年【961】闰三月,裁撤殿前都点检,同年七月,杯酒释兵权后又裁撤殿前副都点检,二司管军降为七人。
侍卫司自从建隆三年【963】九月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去职、以及马步军都虞候张令铎去职后,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三职虽然没有像都点检、副都点检那样被裁撤,从此也不再轻易授于人,侍卫司因为长期缺统领之长官,逐渐分裂为二司,即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
三衙二司的主要官职有:
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三帅长期空缺。】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都虞候。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都虞候。
三衙二司编制九人,但侍卫司三巨头长期空缺,三衙常设其实只有六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赵炅增设殿前副都指挥使一职,由白进超担任,这时基本属于往都指挥使过度的官职。
太平兴国五年【980】前后,增设殿前司日骑【雍熙四年987五月改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
雍熙三年【986】北伐,宋军大败,开国以来选练精锐损失殆尽,唯有中路主将、备受太宗猜忌的田重进大胜,田部是当时宋军仅存的精锐,为了表彰也为了笼络他,当年七月,太宗以田重进担任、自从张令铎去职之后二十五年不轻授人的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猜忌心重的太宗怎么能放心田重进?因此,在端拱元年【988】十月特置马步军龙卫、神卫左右四厢都指挥使,让亲信孔守正担任,以期削弱田的兵权。
淳化二年【991】以亲信傅潜取代田重进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就开始长期空缺,以此可见赵炅设立此职就是针对田重进的。
非亲信不能授职的三衙都帅
真宗时期,三衙管军制度正式确立,景德二年【1005】裁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三帅职务,侍卫司正式分为马军司和步军司,与殿前号称三衙。
真宗又增设马军、步军副都指挥使,二职成为常设之职,捧日、天武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也得到提高,和三衙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并列为管军,一共十一人。
但是,从真宗后期,马军、步军都指挥使不再授人,基本上属于不废而废,马军、步军二帅就是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也是不常置,多由原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加恩升迁,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从来没有同时授人,因此,虽然三衙有十一人,常设只有八人,称管军八位。
平时主持三衙事务的就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三帅,三帅缺员或者在外任职时,三衙都虞候、四厢都指挥使才能以“权管勾”或“同管勾”的头衔主管三衙事务。
从仁宗朝到神宗朝,三衙都虞候、四厢都指挥使多授职边将,或者以管军衔出任边将,三衙都帅缺员的情况下再抽回京师。
三衙鼎立,互不统属,最初是侍卫司高于殿前司,真宗景德二年【1005】裁侍卫马步军都虞候之后,殿前司高于侍卫马、步军司,侍卫马军司高于侍卫步军司。三衙互不统属,彼此不允许越司指挥,就是相互牵制,以免一方坐大。
担任三帅的都是什么人?太祖时还任用通晓武事的武将亲信,多为帮他篡位的功臣。到了太宗时期,三衙任职者多为潜邸旧人,都是太宗的心腹亲信,不用通晓武事,只要循规蹈矩、听话顺从、对皇帝忠贞不二就行,要么就是外戚,这些都帅虽然手握重兵,备受器重信任,但在战场上往往都是怯弱无能,临阵惧战。三衙都帅的素质每况愈下,对降低禁军战斗力产生的不良影响时很严重的。
人生赢家顾廷烨
在顾廷烨的一长串头衔里,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就是他的差遣,也是最重要的实际职务。宋朝比较常见的官职就是官、职、差遣三种,其他还有勋、爵,官又分寄禄官和散官。
职,是为了显示官员政治地位的。文官有馆职、贴职,武官有閣职、环卫。
差遣,就是官员具体承担的工作事务,也是宋朝人最看重的实际职务。
勋,就是筹赏勋劳,就是好看的点缀品,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物质意义。
爵,就是爵位,宋朝的爵位不值钱,只是虚衔,和品级、俸禄都没关系,也不能世袭。
食邑,分一万户、八千户、七千户、六千户、五千户、四千户、三千户、二千户、一千户、七百户、五百户、四百户、三百户、二百户十四等,唐宋时期食邑制都是虚数,并没有多少用。
食实封,这个才有点实际意义,食实封分千户、八百户、五百户、四百户、三百户、二百户、一百户七等。实封大约是虚封的十分之四,食实封者,每户多给钱25文,随月薪一起发放。不管是食邑还是食实封都不能世袭。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差遣】、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以上四合一就是洋州或曰武康军节度使,这就是寄禄官、阶官】、上柱国【勋】、宁远郡侯【爵】、食邑一千九百户【食邑】、食实封三百户【食实封】顾廷烨
顾廷烨是职业军人,出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已经是武人职位的顶峰,是大宋帝国禁军的实际最高统领,因为都指挥使不常设。能够出任殿前司,说明顾廷烨也是皇帝的亲信,只要不犯抽,基本都能长保富贵。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感谢朋友六娃的解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