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年,苏峻饮酒数斗,然后手持长矛冲锋,被晋军射死。苏峻起兵,诉说东晋王朝的辛酸,司马皇室没有掌握大权,内部相互倾轧,恢复中原只能是个梦。
司马睿能当皇帝,靠运气,而不是实力。司马睿是晋朝的“疏宗”,跟司马炎的血缘关系很淡,若不是“八王之乱”时司马诸侯相互残杀,石勒又杀了56位王爷,也轮不到司马睿当皇帝。
317年,长安陷落那一刻,司马睿在江东称帝,史称“东晋”。但是,东晋的根基并不稳,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厮杀,恢复中原只能是个梦。
东晋内部,可以分成几大势力:司马皇族,以王家为代表的南迁士族,以周氏为首领的江南世家大族,还有苏峻为代表的“流民首领”,他们构成东晋的基础。
司马睿南迁时,东吴地区的世家大族不买账,若非王敦、王导兄弟支持,以及灵活运作,司马睿也当不了这个皇帝。如此,便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派系林立,自然就免不了相互厮杀。322年,王敦在九江起兵,攻入建康,司马睿忧愤成疾,郁郁而终。324年,王敦再次起兵,若非中途病逝,东晋就此结束。
王敦之乱,是北方大族与南方大族的一次较量,也是北方大族与皇帝的博弈。一番厮杀下来,双方都元气大伤,以虞亮为代表的庾氏掌权,开始对“流民主帅”们下手。
326年,晋明帝病逝,司马衍继位,是为晋成帝。司马衍年纪小,由舅舅虞亮摄政。虞亮专权,但志大才疏,为了树立权威,他决定对以苏峻为代表的“流民主帅”开刀。
所谓“流民主帅”,就是在“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时招募兵马自保的地方将帅。对于这些“流民主帅”,东晋是防备有加,不允许他们迁居江南,而是安置在两淮,充当抵御“五胡”的前线。
苏峻、祖约(祖逖弟弟)都是“流民主帅”,他们不但在平定“王敦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还多次击败北方的石勒,让江南有一片安宁之地。可惜,他们得不到重用,还处处遭受排挤。
327年,虞亮想剥夺苏峻的兵权,以皇帝的名义任命他为大司农,让他进入京师当官,苏峻的历阳太守一职由苏逸担任。虞亮此举,朝野不安,老朋友温峤书信劝说,让他不要招惹苏峻,以免引起动乱,但虞亮不听。
苏峻以军情紧急为由,拒绝奉诏入京,并说:“实在不放心,就让我去青州担任刺史,抵御后赵;天下未定,大将岂能入朝,便宜了羯胡。”
苏峻做出妥协,几乎是以哀求的语气给虞亮写信,却毫无意义。苏峻走投无路,直言:“宁可战败被处死,也不愿束手就擒”,决定起兵讨伐虞亮,以清君侧。
为了确保胜利,苏峻给镇守寿春的祖约写信,让他出兵协助。祖约手握重兵,但东晋朝廷猜忌他,不给返回江南也就罢,连“后赵”来进攻也不救援;若不是苏峻帮忙,祖约早就被石聪干掉。
祖约对朝廷不满意,又欠了苏峻的人情,决定出兵协助。苏峻、祖约麾下的兵马几乎都是“流民”组成,却身经百战,战斗力非常强,远非朝廷兵马可比,虞亮要倒大霉了。
起初,虞亮很自信,拒绝温峤、陶侃(陶渊明祖先)率兵“勤王”,不想让他们立功,影响自己专权。可惜,虞亮表现太糟糕,对军事一窍不通,苏峻很快就杀入南京,虞亮狼狈出逃。
苏峻杀入京城后,因王导干涉,苏峻没有对皇帝下手,但后宫、大臣们可就遭了殃。苏峻出身“寒门”,讨厌这些世家大族,便让他们背着重物爬山,甚至剥光衣物,看他们的笑话。
“流民”士兵战斗力强悍,苏峻又控制皇帝,陶侃、温桥等多次进攻,都被苏峻击败。更糟糕的是,“勤王”军的粮食运输线被韩晃截断,军心动摇,局势岌岌可危。
此时,若是苏峻杀了司马衍,自己取而代之,“勤王”就没意义可言了。苏峻毕竟畏惧王导,且没有称帝的野心,他没有对皇帝下手,否则东晋早已灭亡。
328年,苏峻率兵出战,儿子苏硕、匡孝率十几位骑兵冲锋,一举打垮了陶侃的军队。苏峻喜笑颜开,收兵回营后,苏峻款待有功将士,并饮酒数斗。
苏峻赳赳武夫一枚,认为苏硕、匡孝能以十几位骑兵破敌,自己何尝不能。苏峻看到晋军撤退,便手持长矛,率兵冲锋,被晋军乱箭射死,斩下首级,焚毁尸身。
苏硕闻知噩耗,怒不可遏,他当即派士兵去挖掘虞亮父母的坟墓,并把他们挖出来,当场焚烧,抛洒到空中。苏峻阵亡,“流民”士气衰落,很快就被陶侃平定。
陶侃、温峤平定苏峻后,立刻挥兵攻打祖约,将“流民”一网打尽。祖约带着族人连夜逃到“后赵”,投奔石勒,请求保护。石勒假装接纳,旋即将祖氏一族全部斩首,只有祖逖的儿子祖道重逃回来。
参考书目:《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