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锦衣卫的前世今生:我们就是大明帝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锦衣卫的前世今生:我们就是大明帝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提到明朝的锦衣卫,恐怕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张震的脸庞,但凡以明朝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甚至有些架空网文小说里,都少不了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锦衣卫和厂公已经俨然是明朝的带盐人。

锦衣卫给人的印象也多是和缉捕贼盗、千里追击、抄家灭门有关,一贯是凶神恶煞、敲诈勒索、臭名昭著的形象,但要提及锦衣卫最初被设立时的初衷,和流传后世的形象对比,简直是两条永远不会交汇的平行线。

你知道锦衣卫最初设立的职责是什么吗?其实,锦衣卫最初被赋予的职责既不是缉捕贼盗,也不是去治理诏狱,而是维护纲纪礼仪,掌管皇帝仪銮卫陈设仪仗的亲卫。

通俗点说,锦衣卫就是皇帝的仪仗队,给皇帝充当门面的帅哥集中营,同时担负纠治大臣们在朝堂上的失仪过错的职责,喏!你帽子歪了麻烦正正。哎!你胡子上还有菜叶子麻烦摘了。诸如此类。

锦衣卫正式设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但他的前身仪鸾司和拱卫司,则在大明建国初期就被设立,朱元璋称吴王那年、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十二月,置拱卫司;仪鸾司的设立年份虽然在洪武三年(1370)六月,但实际上早在吴元年(1367)六月就出现了。

拱卫司的职能是统领校尉,隶属大都督府,品级是正七品,虽然拱卫司的职能语焉不详,但一个正七品的职官却直接隶属于从一品的机构,足见拱卫司的非同寻常之处。

拱卫司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陈设仪仗,不管是朱元璋登基为帝的即位礼仪,还是亲王受册仪、正旦朝会仪、东宫朝贺仪、皇太子婚礼等诸多重要事件中,都有拱卫司需要履行的职责。

不管是拱卫司还是仪鸾司,招募的成员都是身材高大、没有体臭、相貌在中等以上,不但为人勇敢还要有一定武艺基础,你要是长得歪瓜裂枣或者太过文弱肯定没资格进。这些帅气的武官统称天武将军,后来更名为大汉将军,再后来就被称为锦衣卫将军。

拱卫司在建国后被改为拱卫指挥使司,品秩从正七品升为正三品,但随即以拱卫司类似前朝卫尉寺,又改为都尉司,到了洪武三年(1370,实录和明史记为三年,大明会典记为二年)六月二十八改为亲军都尉府,左、右、中、前、后五卫军都隶属亲军都尉府。

到了洪武四年(1371),仪鸾司被定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正式隶属亲军都尉司。从仪卫到亲卫的转变,拱卫司和仪鸾司已经发生本质的改变,逼格也提高不少。

同时还规定严格的金牌管理制度,分“仁义礼智信”五个等级,由尚宝司掌管,不管是公、侯、伯、都督、指挥,还是千户、百户、镇抚及将军,都只有值班时间才能悬挂此金牌,交班后就要把金牌交还尚宝司,还禁止外借,从根部杜绝亲军都尉府的假冒现象。

他们的具体工作就是,但凡圣节、正旦、冬至、郊祀及朔望日、每日常朝等等诸多典礼事项,都由本卫提督所属官校,以此陈列。

就是说逢皇帝早晚朝,天武将军们(大汉将军)手执金瓜,身披铁甲,佩戴弓矢,头戴红缨铁盔帽,列侍左右宿卫扈驾;逢大朝会时,则身披金甲,头戴金盔帽,列侍殿庭;还有轮班指挥带领千户二人、百户十人、旗校五百人,在奉天门(皇极门)下摆列侍卫,纠治大臣礼仪。

在遇到特别重大的礼仪典礼时,随驾本卫堂上官还要身穿大红蟒衣飞鱼服、乌纱帽、鸾带、佩戴绣春刀,千户、百户穿青绿锦绣服,可见,飞鱼服绣春刀并不是像影视剧演的那样随便场合就能穿戴的。

时间来到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十六日,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都被裁撤,从其中脱胎而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改头换面出炉的锦衣卫品秩为从三品,下面分属七个机构,都是正六品。到了洪武十七年(1384),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乙未。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明太祖实录卷144)

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大明会典卷228)

从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就开始以分权为核心原则的大规模机构改革,比如裁撤中书省、废掉丞相,改组大都督府等,还把负责守卫宫禁的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十个亲军卫摘出来,不归五军都督府管。

因此在洪武十五年,把亲军都尉府以及仪鸾司的职权并入锦衣卫,并把锦衣卫打造成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所以,虽然锦衣卫的职能只是仪仗和侍卫,但也随时接受皇帝指派的特殊任务。

洪武十八年(1385)六月,朱元璋征调14200多力士到南京分别充进锦衣卫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后后6个千户所,剩下的拨入旗手卫,从朱元璋补充锦衣卫实力的操作看,足见以往的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皇帝临时派遣的任务了,所以才给锦衣卫增加人手。

洪武十八年六月辛卯朔○丙午。天下府州县佥民丁充力士者。万四千二百余人至京。命增置锦衣卫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后后六千户所分领之。余以隶旗手卫。(明太祖实录卷173)

再通过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初二,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诏狱的刑具,并将在监囚犯全部移交刑部审理的事情看,最少在洪武十九年后、二十年以前,锦衣卫就被朱元璋授予可怕的执法权,并且有独立于三法司之外的诏狱(并不是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

洪武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朔○癸丑○焚锦衣卫刑具。先是天下官民有犯者。俱命属法司。其有重罪逮至京者。或令收系锦衣卫。审其情辞。用事者因而非法凌虐。上闻之怒曰:革□□鞫者。法司事也。凡负重罪来者。或令锦衣卫审之。欲先付其情耳。岂令其煆炼耶。而乃非法如是。命取其刑具。悉焚之。以所系囚。送刑部审理。(明太祖实录卷180)

虽然因为锦衣卫非法凌虐犯人的事,让朱元璋震怒,才命令焚毁刑具,但并不代表他利用锦衣卫去执法的行为被终止,而是在继续下去,并且被后代皇帝发扬光大,权力得到持续扩张,最终成为让人们闻声色变、声名狼藉的机构。

锦衣卫最初设立的初衷是和礼仪有关,维护纲纪了,奉旨受降了,负责接待外宾了,出使外国了等等,想象一下,身材魁梧、英俊帅气的武官团队,去执行和礼相关的事务,看上去是不是倍有面,要多排场就有多排场,那就是代表皇帝、代表国家的脸面存在啊!

但随着皇帝的需求,锦衣卫被赋予的职权越来越大,职能越来越多,或许最初只是皇帝出于权宜之计临时授予的,但由于这个临时成了常常,与之相关的建制也逐渐完善配套。

比如北镇抚司在永乐年间设立,东司房、西司房在成化年间设立等等,甚至还衍生出制约锦衣卫的东厂,之后再衍生出制约东厂的西厂······

所以,锦衣卫们真的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就是大明帝国莫得感情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易强《锦衣卫》、明太祖实录、大明会典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一块砖,朱元璋,机构,职责,皇帝,帝国,大明,都尉,将军,锦衣卫,观点评论,拱卫司,朱元璋,皇帝,锦衣卫,仪鸾司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一块砖,朱元璋,机构,职责,皇帝,帝国,大明,都尉,将军,锦衣卫,观点评论,拱卫司,朱元璋,皇帝,锦衣卫,仪鸾司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一块砖,朱元璋,机构,职责,皇帝,帝国,大明,都尉,将军,锦衣卫,观点评论,拱卫司,朱元璋,皇帝,锦衣卫,仪鸾司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