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杂谈——孟浩然的“失意”人生

历史杂谈——孟浩然的“失意”人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千年前的盛唐时,由于朝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天下学子的人数增多,再加上唐朝统治者的推崇,使得盛唐诗歌成为了唐朝一个最为突出的标签。

在繁盛的唐朝,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盛唐诗人,例如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以及杜甫、孟郊、贾岛、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李贺等等,均被认为是唐朝诗歌的代表人物。

而在其中有一位诗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就是孟浩然。

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但处处都充满着失意与遗憾,令后世无数人为之悲叹。

孟浩然能够闻名于后世,其中主要有两个缘由:

第一个就是他尽管活动于政治领域较为清明、对诗人学子们机遇相对较多的盛唐时期,但却一生没能步入仕途终身布衣;

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作为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人,其诗中清逸、平淡、自然的风格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有唐一朝对于那些一心想要步入仕途的人来说,倘若自己终身布衣就相当于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张空白工作经历的简历表。

孟浩然从他少年时期就开始刻苦读书,并且在归隐鹿门山的时候,

就挥笔写下了自己“书剑为志”的目标,将步入仕途当作自己一生追逐的理想,并且怀揣着炙热的理想踏上了这条充满无限辛酸与坎坷的道路。

少年诗才,漫游求仕

公元690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书香家庭。

孟浩然的父亲使用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作为自己新出生的儿子之名,以此来希望能够让孟浩然长大之后能够拥有一身浩然正气,并且能够光耀门楣。

孟浩然果然没有辜负其父亲的期望,在少年时期就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对前朝诗人的名作都很爱不释手。

在家后面的桃园落英缤纷,桃花满地之际,孟浩然当即写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千古名篇,使还没有达到弱冠之年的孟浩然直接成为了四里八乡家喻户晓的人物。

孟浩然本就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因此按照一般读书人的人生轨迹此时就应该开始参加科举开始,寒窗苦读最终步入仕途了。

孟浩然亦是如此,在公元706年,孟浩然参加了襄阳的县试,这也是科举考试的第一个阶段。

在考试中,孟浩然将诗赋、试策、帖经三场考试一气呵成,对答如流。

在极具文采的文笔加持下,年仅十八岁的孟浩然成为了此场县试的第一名,孟浩然的名气也变得更大。

没想到接下来本该准备参加襄州府试的孟浩然却突然撂了挑子,并且向家里人表示了自己拒绝参加襄州府试的决心。

这是因为此时的唐朝正好是武则天代唐立周的时代,朝政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许多地方的治安也变得极为松散。

孟浩然认为自己不能够为这样腐败且纲常破败的朝廷做事,因此一气之下拒绝了参加襄州府试的机会。

但是孟家对孟浩然的叛逆十分不解,使孟浩然与自己家族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因此在与家里闹僵的情况之下,年仅二十岁的孟浩然直接选择了离家出走,还决定要去鹿门山归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

但是在归隐的时候,孟浩然结识了一位叫做韩襄客的歌女,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

在孟浩然提出要娶韩襄客为自己的妻子之时,果不其然再次遭到了自己父亲的拒绝。

没想到孟浩然直接在韩襄客家中拜天地结为了夫妻,孟浩然的父亲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这次之后孟浩然对自己做了一次十分深刻的反思,并且逐渐希望能够通过苦心读书、修身养性,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这样也能完成父亲生前的意愿。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写了一首《书怀贻京邑同好》,他慨叹自己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却仍未能够成功步入仕途,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年少时期十分喜爱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因此他也在诗中表露过与陶渊明一样因不想再“守固穷”所以表达出了他想要步入仕途结束归隐的思想。

孟浩然曾经写诗说“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这句诗直接表达了他骨子中所含有儒家思想那种只有在政治清明时期才应该出来为国效力做官的意识。

可见此时号称退隐鹿门山的孟浩然已经萌生了要出山入仕的心思,并且后来直接付诸行动,再次踏上了求仕之路。

科举失利,错失仕途

公元727年,孟浩然为了完成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三十八岁的孟浩然首次踏上长安的土地参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没想到此时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年少时期的那种一气呵成的才气,导致这次科举考试他并没有上榜,自然也没有登科入仕。

但是此次长安之行却让他结识了许多久负盛名的大诗人。

尤其是在长安做官的大诗人王维,王维与孟浩然一见如故,不仅热情地为孟浩然画像,还在外界积极地宣传孟浩然的诗作,为孟浩然日后能够步入仕途积攒名气,补充人脉。

孟浩然也因此开始在人才辈出的长安城中变得小有名气,就连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都成为了孟浩然的好友。

孟浩然能够在历史上以一位伟大的诗人名留青史,而且当时的唐朝正值唐玄宗执政前中期政治可以说是一片清明,

同时此时唐朝已经是处于一种以诗赋取仕的时代,

例如李白就因为写诗特别出色而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最后在朝中获得了一官半职。

按理说凭借孟浩然的诗才应该也能和李白一样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从而实现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但没想到孟浩然却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

孟浩然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小的时候不仅在县试中一帆风顺,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学习现在也已经是满腹经纶,

还又得到了大名人王维与张九龄两人为他在外宣扬自己的诗与才华,因此这次在长安考试的失利让孟浩然信心受到了大挫。

尽管想要直接向唐玄宗上书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十分的犹豫不决,这样的摇摆不定也让孟浩然剩下的人生十分失意。

在这样失意的情况之下,孟浩然写下了《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极其复杂的心绪。

这首诗也成为了一首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失意诗。

为何说孟浩然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呢?

这是因为孟浩然这首著名的失意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就出在孟浩然把这首诗念给了唐玄宗。

有一次孟浩然受到王维的邀请前去翰林院参观,同时进行一些文学上的谈论。

没想到就在两人相谈甚欢之际,唐玄宗突然驾到这让两人十分恐慌。

这是因为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平民如果没有被皇帝召见的话是不能直接面见皇帝的,因此孟浩然只能先行躲到翰林院王维房中的床底下,以此来躲避见到唐玄宗。

唐玄宗与王维久谈甚欢,王维感觉孟浩然十分的难受因此直接向唐玄宗请罪并且说明了缘由,唐玄宗并没有在意孟浩然的行为,而是反问是不是襄阳的那个孟浩然,这是因为孟浩然在长安已经是小有名气。

唐玄宗得知就是孟浩然之后就让他当场念一首自己的诗赋,孟浩然没有思考就将自己失意时作的《岁暮归南山》念给了唐玄宗听。

没想到其中一句“不才明主弃”让唐玄宗勃然大怒,认为孟浩然是在怨恨自己没有提拔他做官,将孟浩然斥责一顿之后就直接拂袖而去,这件事情也让孟浩然彻底与自己入朝为官的理想抱负失之交臂。

归隐襄阳,隐士共鸣

长安科举考试的失败以及唐玄宗的贬低让孟浩然不得不放弃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而离开京城转而踏上漫游隐居的归途。

他最终隐居襄阳,时隔数十年他再次变成了他二十岁的样子。

他有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出“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有时又故作什么事都未发生,十分洒脱说出“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这样的千古名篇。

他似乎从少年时期开始就选择好把隐士作为自己一生的归宿,从二十岁起一生都走在归隐的路上。

他的生活当中也充杂着许多平静,例如“余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这样的诗句。

这样平静安逸的诗句颇有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潇洒。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或隐居鹿门,泛舟洞庭,或干谒求仕,赴京应举,或漫游吴越,归卧襄阳,或爽约韩朝宗,入幕张九龄,进退出处之间,好像杂乱无章,难以把握。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孟浩然不过是在仕隐两极之间摇摆的诗人罢了。

当他发现,苦读十年后只是空有才华而志不能得,一切的不顺难以消解,只能而走上归隐之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仕途,成为了,时期,历史,唐朝,孟浩然,杂谈,盛唐,人生,观点评论,王维,孟浩然,鹿门山,唐玄宗,襄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仕途,成为了,时期,历史,唐朝,孟浩然,杂谈,盛唐,人生,观点评论,王维,孟浩然,鹿门山,唐玄宗,襄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仕途,成为了,时期,历史,唐朝,孟浩然,杂谈,盛唐,人生,观点评论,王维,孟浩然,鹿门山,唐玄宗,襄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