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澶渊之盟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宋真宗“怂”的表现,明明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辽军深入腹地是败不起的,甚至是兵力上也没有很大的劣势,你还跟人家和谈?和谈就算了,人家进攻未遂,宋真宗守家成功,还反而向劣势方低头,还赔钱?许多人看到这段故事都会是满头的黑人问号。
澶渊之盟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辽国入侵,宋真宗守家成功,同意了辽国的议和,年年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大战之前原本北宋的朝廷中对于是战是和是意见不统一的,宋真宗又是个比较懦弱的人,不敢打只想议和。
宰相寇准向犹疑不决的宋真宗进言:将所有建议南迁的大臣都杀掉,然后御驾亲征。同时,寇准又把南迁派的首领王钦若调任,出判天雄军,吓得王钦若整天念佛,闭门不出。一路连逼带哄,将宋真宗拉到了前线。宋军将士见到了代表御驾的黄旗之后士气大振,数次打退了辽军的进攻,甚至射杀了辽国的先锋大将萧挞凛。不出五天,辽国方面就想要议和了。宋真宗本来就后悔亲上前线,见到辽军主动提出议和,就顺势应允,派出曹利用进行议和,并且说:即使是一百万(银两和绢布)也可以答应下来。但是随后寇准就找到了曹利用,并且告诉曹利用超过三十万就杀了他。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是为澶渊之盟,
檀渊之盟”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盟约,有很多人认为是宋朝的一大奇耻大辱;而有人认为檀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争,自此北境百年无兵事,有他深远的积极意义。
澶渊之盟的优点在于,宋朝30万的岁币免去了千万之多的军费,而且避免了重兵戍边的压力,后来宋朝也从对辽的贸易差中赚回了一部分。
但直接导致了之后的辽宋全部安于现状,对军事上越来越松懈,而朝廷又慢慢的倾向了文官集团,导致之后女真的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