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奇货可居到白送都不想要:记大明战神堡宗朱祁镇心酸的回家之路

从奇货可居到白送都不想要:记大明战神堡宗朱祁镇心酸的回家之路

前言: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二月二十一日,大明后宫中传来一阵男婴的啼哭声,惠妃王氏产下一子,取名见淳。然而当朝皇帝朱祁钰听到这个消息,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朱见淳这位所谓的皇子,不是他自己的儿子,而是如今正在漠北苦寒之地“北狩”的太上皇帝朱祁镇之子。

当然朱祁镇的头上并没有绿光,他是去年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离开京师,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陷于瓦剌人之手,到现如今朱见淳出生,不在宫中的时间不过七个月而已。让朱祁钰郁闷的是他好不容易才有一个儿子,而差点葬送大明江山的哥哥却子嗣如此昌盛,在外面做俘虏还能再添一个儿子。

然而就在这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北京城内的大明朝堂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木堡之变后匆匆登基的郕王朱祁钰,原本只是朱祁镇身边毫不起眼的亲王,但由于在十月份的北京保卫战中击败了瓦剌人,这位新天子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

对于瓦剌人来说,本以为朱祁镇这位大明皇帝是他们手上最大的筹码,带着他就可以到处骗吃骗喝。但是现在北京城里那位新天子,似乎对他兄长的死活并不关心,甚至于最好他立时三刻就驾崩,大明朝可以起兵来为先帝报仇。

那么朱祁镇最终有没有回到京城?他的那位弟弟是否欢迎他回去呢?回去以后又会有怎么样的待遇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位大明堡宗心酸而屈辱的回家之路。

空手套白狼的杨善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六月,以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向皇帝进言,希望他能够派使臣去漠北,“迎奉太上皇帝以归”。朱祁钰非常不高兴,天天想着把太上皇帝迎回来,回来取代我吗?再说我都派了五批使臣去漠北,给钱人家也不还,我有什么办法?要不你们合计一个主意出来。不过王直也没好办法,只能派人一批批去瓦剌打探消息。

大打口水仗的景泰君臣

七月二十一日,出使瓦剌的礼部右侍郎李实回来了,跟他一起来的还有瓦剌太师也先的使臣把秃等人。李实向朝廷汇报称脱脱不花汗和阿剌知院已经班师撤军,太师也先势单力孤急欲议和。为了让皇帝放心,李实还带来了太上皇帝的口谕,说他只要能够回来,哪怕做一个庶人也无所谓。

上皇言虏人欲和,自是实情,不必致疑。此中需少物作人事,汝归为朕取来。朕得南还,就令朕守祖陵。或为庶人,亦所甘心。—《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

景泰帝一脸黑线,把哥哥打发去做庶人,自己的脸还要不要了?于是他以“虏人虚诈难测”的理由,要求各地总兵官“务须昼夜为战守计”,若是误事的话罪责不小。虽然朱祁钰不想让哥哥回来,但是太上皇帝留在虏寇之中作为俘虏,在文武大臣看来属于奇耻大辱,绝不可接受。故而以硕果仅存的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为首,连同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再次上言,认为应该与也先议和,同时迎回太上皇帝。景泰帝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表示要再议。

七月二十五日,李实上言称自己回京之时,也先特意指出八月初五日他打算送太上皇帝回京,请朝廷遣一二大臣前来迎接。此外臣在回京途中,见宣府、怀来等处瓦剌虏军均已撤回,可见也先此次颇有诚意,恳请皇上“早赐刚断”,遣大臣迎回上皇。陈懋、王直也再次上疏,认为“事会不再,机不容缓”,为了边境不再有战端,希望陛下立即“遣使回答”。

陈懋和王直一文一武,代表了武勋和文官的态度,景泰帝也不得不表态同意他们的看法,让在朝大臣会推一名使臣。所有人都觉得李实最合适,毕竟他刚从瓦剌人那边回来。不曾想景泰帝语出惊人,表示李实回来前,我又派了杨善作为使臣前往瓦剌,不如等他回来再说。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炸开了锅,眼见得皇帝陛下又打算施展拖字诀,监察御史毕鸾等人激烈上言,质问说为何“必欲待杨善之回”?景泰帝将奏疏留中不报,根本不予理睬。七月二十七日,翰林院检讨邢让上奏称朝廷如果能够让李实再次出使,即使不能迎回上皇,“陛下笃君亲之义必昭著于天下矣”。朱祁钰气得够呛,亲自发明诏驳斥邢让的说法:

疏入,诏报曰:“上皇是朕亲兄,岂有不欲迎复之意?但虏情叵测,今彼以急来,我以迟去。盖欲延缓牵制,以探其情。如果出诚意,备礼而迎,固未为晚。文武群臣累言未即许者,皆为此也。”—《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

景泰帝嘴上生气,心下得意,毕竟君臣之间打打口水仗,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时候把不能迎回上皇的责任再推给瓦剌人就行。

一心干实事的杨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景泰君臣还在京师磨叽的时候,本次出访的使臣杨善却已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把太上皇帝给带了回来。

杨善,北京大兴人,生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北平城内全民皆兵,战后杨善因功被封为典仪所引礼舍人(未入流)。到了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杨善官升一级,成为从九品的鸿胪寺序班,负责朝会礼节。

善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每朝谒引进奏时,上目属之。—《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由于吐字洪亮,没有口音,朱棣对杨善很有好感,但也仅此而已,因为直到永乐末年,他还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右寺丞。仁宗朱高炽登基后,杨善进封正四品的鸿胪寺卿。不过由于杨大人并非科班出身,仕途上的天花板很明显。直到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十二月,在鸿胪寺苦熬了四十五年资历的杨善才得以进封礼部左侍郎(正三品),但是仍然有一个备注:“仍理寺事”。

明代的鸿胪寺,其部分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所以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之时,杨善就是扈从大臣之一。而在土木堡之变时,英国公张辅这样的百战宿将都未能幸免于难,66岁高龄的杨大人却奇迹般地从活着回到了京城。

对于被俘的太上皇帝,杨善很有感情,因为他的副部级待遇是在这位皇帝手上实现的。故而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正旦大朝会之后,群臣循例在朝房庆贺,只有杨善煞风景地说了一句:“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

就在朝堂上为了要不要迎回太上皇帝,以及派谁去迎接互相扯皮之际,杨善砸锅卖铁,把这些年贪污得来的财产全部变卖,作为他赎回上皇的底牌。见到瓦剌使臣之后,杨善一面发挥他这些年练就的口才,忽悠对方称宁阳侯陈懋率领的南征大军已经回来了,若是和议不成,便要出兵厮杀。不过你们放心,和议成功之后大家就是兄弟,就不用再动刀动枪了。一面将随身携带的财宝贿赂给瓦剌使臣。

陈懋是当年扈从朱棣出塞的名将,即使是瓦剌人也熟知他的大名。杨善相信他的这些话,都会被如实汇报给也先。而在第二天与这位瓦剌太师的会面之中,杨善更是将自身的天赋发挥到极点,结果没有花费大明朝廷一分一毫,就把太上皇帝给带了回来。

也先笑曰:“者者问皇帝回去,还坐天位否?”善曰:“天位已定,难再更换。”也先曰:“尧、舜当初如何来?”善曰:“尧让位于舜。今兄传位于弟,正与尧舜一般。”时知院伯颜帖木儿言于也先曰:“且将使臣留下,再差人去问。若许皇帝正天位,然后送去。”也先曰:“初要大臣来迎。今既来,又去问,是我失信了。着他迎去。”平章昂克问善曰:“汝迎皇帝,将何礼物来?”善曰:“若将礼物来迎,人必说太师图利。今不用礼物,方见得太师有仁义,是好男子。录在史书,万世人称赞。”也先笑曰:“者者。”—《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

其实一句“太师好男子”就能让也先回心转意吗?其实不然。前文已经说过,随着景泰帝在朝中的地位日渐稳固,被俘的太上皇帝已经成为也先手中一个烫手的山芋。万一死在自己手里,反而便宜了明朝的新皇帝。恰巧这次前来的使臣杨善能言善辩,又不像李实那样一点主意都不敢拿,也先正好就坡下驴,既把包袱甩给了明朝,又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

心酸的回京之路

八月初二日,在瓦剌留学近一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准备启程返回京师。消息传回北京,景泰帝惊呆了,自己设置了这么多的障碍,杨善是怎么做到的?

八月初九日,朱祁钰让礼部讨论一下迎接和朝见太上皇帝的仪注。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胡濙认为应该派遣本部堂上官一人,最好是他自己,到龙虎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地区)迎接上皇,锦衣卫带着全套丹陛、驾辇轿到居庸关等候,在京总兵官率大军出城迎候。太上皇帝车驾由安定门入城,经东安门到东上北门南面而坐,陛下出见之后,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

景泰帝对胡濙的请求不屑一顾,认为派“轿一乘,马二匹”就足够了。消息传出来之后,文武官员无不为之震惊。户科给事中刘福等人立刻上奏,认为这样做的话“礼仪似乎太薄”。朱祁钰再次炸毛,质问群臣要不我退位?这样总厚了吧?或者你们再讨论讨论?

帝曰:“太上皇帝是朕至亲。自留虏庭,宗社倾危,生灵无主。彼时群臣进章,请命于皇太后,诏告天下,立朕为皇帝,保护宗社。辞之再三,不得已嗣登大位。已尊大兄为太上皇帝,礼之至极,无以加矣。今福等言所奉太簿,未知其意如何?礼部其会官详福所言以闻。”—《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三》

八月初十日,太上皇帝车驾抵达野狐岭(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八月十一日,宣府总兵官、都督朱谦将太上皇帝接到城外所设行殿小憩。八月十二日,朝中对于皇帝以如此简陋的仪式迎接太上皇帝普遍感到不满,都认为应该仿效当年唐肃宗迎接唐玄宗的故事,由景泰帝亲自到安定门外等候。朱祁钰大怒,表示朕到了城外,万一有人趁机造反怎么办?你们安的什么心?我就在东安门内等候。

八月十四日,朱祁镇抵达居庸关。看到前来迎接自己的翰林院侍读商辂之后,这位太上皇帝再次重申了自己“愿退居闲处”的决心。八月十五日,一顶小轿带着太上皇帝进入东安门。而在和弟弟匆匆见了一面之后,太上皇帝就被武装押运进入南城大内,在昔日他父皇宣宗朱瞻基的太孙宫:洪庆宫中开始了其长达七年的软禁生涯。

长久以来,一直有人质疑景泰帝为什么不在半路干掉朱祁镇。笔者以为朱祁钰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首先太上皇帝回京事出突然,并没有留给景泰帝足够的应变时间。其次也先太师也为此做了准备,他精心挑选了二十名精锐勇士贴身护卫太上皇帝。一旦景泰帝调动大军,他必然身陷千夫所指的困境。若是派去的人数太少,又未必能杀得了太上皇帝,万一让他哥哥跑了,对朱祁钰来说一样是莫大的灾难。

先是,也先遣鞑子勇壮者二十人送驾,不离左右,夜则围宿。虽都御史杨善等不得近。及至东上门,揭帘审视,叩头而退。候入南宫,然后出就馆。—《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三》

结语:无论如何,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周年祭之时,始作俑者明英宗朱祁镇回到了北京城。虽然后世史书对他在瓦剌一年的留学经历进行了美化,比如也先、伯颜帖木儿等人舍不得他走,“伏地恸哭而去”等等。然而实际上英宗这一年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晚上要把脚放在随从校尉袁彬的怀中才能取暖。

之所以和北宋徽钦二帝更加悲惨的命运有所区别,主要还是明军在北京保卫战中取得了胜利。瓦剌军队既然不能吞并明朝,则太上皇帝留在手上毫无意义。也先想必学习了《宋史》,也理解了宋高宗为何不愿意“迎回二圣”的心态,只有把明英宗送回北京城,才能更有效地分化和瓦解大明朝廷。当然对于明英宗来说,这样屈辱的生活和心酸的回家之路,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杨善,朱祁钰,瓦剌,皇帝,战神,大明,李实,景泰,使臣,太上皇,观点评论,杨善,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太上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善,朱祁钰,瓦剌,皇帝,战神,大明,李实,景泰,使臣,太上皇,观点评论,杨善,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太上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善,朱祁钰,瓦剌,皇帝,战神,大明,李实,景泰,使臣,太上皇,观点评论,杨善,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太上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