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屠刀之下有高人,数一数能熬过朱元璋,传承到朱允炆登基的勋贵

屠刀之下有高人,数一数能熬过朱元璋,传承到朱允炆登基的勋贵

前言: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们,历来被认为是命运特别多舛的那一批人。这些人为了朱元璋能够夺取天下,拼死拼活马革裹尸,这才为自己乃至家族挣来了一份世袭诰券。我们来看一看开国功臣南安侯俞通源的铁券内容:“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看上去很美好,俞通源可以免除死罪两次,连他儿子也可以免除死罪一次。只是很可惜,免死铁券是有使用限制的,因为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话:“若谋逆不宥”。谋逆不谋逆,那还不是朱元璋一句话。所以李善长案的时候杀了一批,蓝玉案的时候又杀了一批,再加上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人,开国元勋几乎为之一空。

然而正如某本畅销书所言,“绝世高人依然是存在的”,总有人能在屠刀之下幸免于难,或者是他本人,或者是他子孙,能够熬到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都有哪些开国元勋传承到了建文朝,以及朱元璋放过他们的原因。

一、魏国公徐辉祖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第一次大封功臣之时,一共册封了六位公爵。除了钦定的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之外,在所有武臣之中排名第一的便是魏国公徐达。

徐达,凤阳人,朱元璋老乡,在大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勤劳既久,立功最多”。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二十八日,徐达去世,享年54岁。一向铁石心肠的朱元璋在收到噩耗之后“竟夕不寐,欷歔流涕”,一晚上都没睡着。

江南文人们痛恨朱元璋,编造了这位太祖皇帝用烧鹅毒死徐达的野史,数百年来误导了不少人。可惜这些人虽然无耻,逻辑能力却几乎为零。此时北元小朝廷王廷尚在,徐达本人更是每年在北平和南京之间往返,目的就是为了防边。就算老朱打算狡兔死走狗烹,也绝不会在今时今日。

朕起自徒步,大将军为朕股肱心膂。戮力行阵,东征西讨。削平群丑,克济大勋。今边胡未殄,朕方倚任为万里长城之寄。而太阴屡犯上将,朕不意遽殒其命,一旦至此大故,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朕夜来竟夕不寐,欷歔流涕,思尽心国家为社稷之重,安得复有斯人?—《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朱元璋一面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曰武宁。一面又命其长子徐辉祖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袭爵魏国公。徐辉祖“长八尺五寸,有才气”,身材高大,文武双全,朱元璋也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不过和中山武宁王的赫赫威名相比,徐辉祖虽然经过数年的培养,但似乎并不得圣心。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册立皇太孙之后,徐辉祖并不在东宫师保傅的名单之中。到了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之时,竟然被史书记载为和文官一起到国子监监考。

二、曹国公李景隆

明初六公爵之中,除了魏国公,还有一家平稳过关的是排名第四的曹国公。首封曹国公李文忠,泗州盱眙人,朱元璋的亲外甥。洪武三年李文忠奇袭应昌,将北元嗣君爱猷识里达腊打得落荒而逃,抓获了包括元顺帝嫡孙买的里八剌在内大批宫眷。

当年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特意声明李文忠封国公,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他舅舅,完全靠着他自身的战功。这一点在曹国公的诰券上面也写得很清楚:“朕于尔亲则甥舅,较尔前后之功,当与勋臣同列”。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初一日,李文忠去世,享年46岁。外甥的死让朱元璋痛悼不已,一面辍朝三日,一面追封其为岐阳王,谥曰武靖。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岐阳武靖王长子李文忠袭爵曹国公。

相比较徐达和徐辉祖,李文忠和李景隆对朱元璋来说才算是自己人。而且李景隆这个人文武双全,仪态好,长得帅,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自打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起,李景隆便跟着宋国公冯胜征辽东,随着颖国公傅友德到湖广练兵。并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佩平羗将军印出任甘肃总兵官,直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才回朝接受顾命。

换句话说,既经历过实战,又精通练兵之道,还曾驻守边关长达四年之久的曹国公李景隆,就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顾命大臣。

三、信国公汤和

谁是朱元璋称帝路上的第一贵人,说起来应该是写信劝他从军的汤和。作为和老朱“同里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汤和在开国之初封爵中山侯。

不过汤和不封公爵,朱元璋始终心中不爽,拼了命地给他机会,终于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进封其为信国公。在李文忠和徐达相继去世后,汤和敏锐地觉察出皇帝有重用新一代的迹象,于是果断提出告老还乡,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赞赏。

于时,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初七日,信国公汤和在老家凤阳去世,享年70岁。消息传回京师,朱元璋为老伙计辍视朝一日,追封其为东瓯王,谥曰襄武,塑像于功臣庙。

身为淮西勋贵的中坚力量,外加又是皇第十子鲁王朱檀的岳父,汤和居然能逃脱李善长和蓝玉两起大案,属实有些让人意外。这里面既有他早早告老还乡远离政治中枢,又有鲁王早逝,还有其在洪武末年身染“风疾”的原因。种种因素综合之下,换来了信国公的善终。不过汤和长子在平定云南途中去世,长孙年幼,故而未曾在洪武年间袭爵。

四、西平侯沐春

洪武初年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颇有打压诸义子之心。所以连战功卓著,早就塑像于鸡笼山功臣庙的沐英都未曾封爵。

不过等到太子朱标逐渐处置朝中事务之后,沐英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受封为西平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以副将身份随傅友德征云南,此后大军班师,朱元璋留留沐英镇守其地。

沐英坐镇云南十年,政通民和,获得了老朱对其的高度评价:“使吾无西南之忧者,英之功也”。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十七日,西平侯沐英在云南去世,享年48岁。此时的朱元璋尚且沉浸于太子朱标去世的悲痛之中,闻讣之后更是“哭之恸”,特旨超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又封沐英长子沐春为西平侯,仍命其出镇云南。诰文之中老朱深情回忆了自己和沐英之间的“父子之情”,希望沐春能够子承父业,为大明王朝守好云南这一片天。

呜呼!朕视尔父犹子。思昔提携,犹动首育之心。尔当思尔父相从之幸,毋忘释难之恩。忠诚为国,梦寐存心。则鬼神有鉴,福禄永昌矣!敬哉!—《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二》

沐春确实没有辜负太祖皇帝的期望,他在云南讨平叛寇,开展军屯,深得当地军民的爱戴。

五、武定侯郭英

郭英也是朱元璋的老乡,他老爹郭山甫善相术,认定“王气”将来会应在朱元璋头上,故而让几个儿子全都投奔到他麾下。

由于“身长七尺,膂力过人,尤精骑射”,朱元璋人尽其用,一直让他作为自己的贴身护卫。不过正因为如此,虽然郭英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射杀陈友谅之功,又在武昌之战中有救驾之功,但因为战功不够,未能在洪武三年获封爵位。

一直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郭英才以平定云南的功劳获封武定侯。此后收辽东,平捕鱼儿海,郭英都立有大功。如果说朱元璋在开国武勋中有一个绝对放心之人,那这个人一定是郭英。他虽然和汤和一样,都躲过了李善长和蓝玉两个大案,但郭英又和汤和不同。

汤和早早退休,郭英却“久典禁兵”。汤和女婿鲁王早逝,郭英女婿辽王朱植却在辽东手握重兵。汤和中风不能动弹,郭英却老当益壮,龙精虎猛。那么郭英为何未受牵连,甚至还被朱元璋选为辅佐朱允炆的武勋重臣呢?原因很简单,就靠着四个字:绝对忠诚。

时公卿多置田产,公独不治。上问之,对曰:“臣一布衣,荷陛下宠灵。叨有封爵,子孙衣食余饶安,敢増益俾生侈心?”上善之,嗟叹良久。公大小百余战,金疮遍体。每阴雨,痛甚。及闻征讨之命,即日就道,未始以老疾辞,其事上竭忠盖如此。—《明文衡卷七十三·营国威襄郭公神道碑铭》

六、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凤阳人,义军元老耿君用之子。在父亲死后,耿炳文接管旧部,以镇守长兴十年的功劳,在洪武三年获封长兴侯。长兴是宣城和广德的门户,耿炳文死死钉在这里,断绝了张士诚集团西进的念头。

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大明建立之后,耿炳文主要在陕西练兵,远离京师,自然也远离了是非。所以无论是李善长也好,蓝玉也罢,和这位长兴侯几乎都没什么交集,自然也就连累不到他。洪武二十七年十(公元1394年)二月,朱元璋封朱标长女为江都郡主,又命耿炳文之子耿璇为宗人府仪宾。

日后朱允炆登基,江都郡主进封江都公主,耿璇也成为了驸马都尉。而以“擅守”闻名的长兴侯耿炳文,自然也是朱元璋留给皇太孙用来保驾护航的定海神针。

七、江阴侯吴高

大明首封江阴侯,是定远人吴良,跟着朱元璋起兵的元老。和耿炳文相仿,吴良也以“擅守”而闻名。由他所镇守的江阴,同样也是顶在张士诚心口的一根刺。朱元璋之所以敢于倾巢而出与陈友谅争天下,全靠汤和、吴良、耿炳文这些坐镇一线的大将挡住了张士诚。

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江阴侯吴高去世,享年58岁。朱元璋为其辍朝二日,追封江国公,谥襄烈。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江国襄烈公长子吴高袭爵江阴侯。

宋国公讨伐辽东之时,吴高便随军出征。此后又多次到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练兵,又率军征讨百夷,算是二代勋贵中难得的人才。

八、安陆侯吴杰

大明首封安陆侯,是合肥人吴复。作为从龙之臣,吴复没能在洪武三年封爵,而是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获封安陆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从征云南之时身先士卒,屡受重伤。终于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的时候旧伤复发,于云南普定去世。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朱元璋派人迎其丧回京,追封黔国公,谥威毅。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黔国威毅公长子吴杰袭爵安陆侯。身为二代勋贵,吴杰也早早开始随大将出征练兵,日后又和江阴侯吴高一起讨伐龙州土官赵宗寿。

结语: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时候朱元璋颁布了重新更定的《皇明祖训》,里面规定了皇亲国戚犯法,需要在京诸亲会议以上再上报给皇帝圣裁。除了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以外,老朱还另外钦定了五家亲戚,分别是:

魏国公家、曹国公家、信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

加上长兴侯、江阴侯和安陆侯,共有八家勋贵成功活到了朱允炆建文朝。其中曹国公家圣眷最隆,道理很简单,毕竟是朱元璋二姐的后人。而沐英和老朱情同父子,沐家又在云南威信素著,是朝廷倚重的国之干城。

至于魏国公家,如果徐达活到了蓝玉案之后,笔者以为他身为燕王朱棣的岳父,恐怕难逃一死。幸亏徐达死得早,再加上徐辉祖能力不足,才让老朱保全了自己和魏国公一家的恩义。

汤和、郭英、耿炳文、吴良,本质上都是孤臣。大明建国之时,郭英是朱元璋护卫,汤和守常州,耿炳文守长兴,吴良守江阴,他们和其他武勋之间的接触非常少。而吴复虽然从龙时间早,但大明建国之初不过是个安陆卫指挥使。此后虽进封侯爵,但却死得早,同样也和蓝玉等人没什么交情。

换句话说,朱元璋可不像某些史书或者“专家”想象的那样,在晚年头脑出了问题,看见人就想杀。留谁,不留谁,他心中明镜似的。只要构不成威胁,不结党,就能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高人,徐达,朱元璋,徐辉祖,传承,李文忠,朱允炆,公元,魏国公,观点评论,徐达,朱元璋,郭英,李文忠,耿炳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高人,徐达,朱元璋,徐辉祖,传承,李文忠,朱允炆,公元,魏国公,观点评论,徐达,朱元璋,郭英,李文忠,耿炳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高人,徐达,朱元璋,徐辉祖,传承,李文忠,朱允炆,公元,魏国公,观点评论,徐达,朱元璋,郭英,李文忠,耿炳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