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加快城市群发展 促进消费增长
今年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作好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已成为推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任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指出,当前,全球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单边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严峻形势,国内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如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此,我们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外资、外贸、对外投资和交流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大“自贸试验”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辟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随后的“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中,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全球化面临困境等国际背景,分别就中国经济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实现突围,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多重挑战等议题进行演讲,并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进行充分的探讨与交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韧性,复苏值得期待。有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城市群等新的增长点,5%甚至更高的增速仍在预期内。同时他也指出当前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需求严重不足、供给复苏快于需求复苏、出口需求面临下滑压力,产业链转移以及“科技遏制”困境等。他从两个角度提出了扩大需求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作用,扩大民营企业投资,二是加快发展城市群,通过大城市群实现下一阶段城市化消费的增长。最后,应增加发行长期公债,解决城投债面临的“两个错配”问题,以及城市化、城市群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重视和调整产业链 统筹我国发展与安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全球化将在更高层次上展开,是高质量的全球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开放性、塑造性和创新性。未来,中国将面临较过去更为严峻的外部经济与政治环境,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的一部分,是塑造国际环境的重要力量。对此,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高水平开放,重视偏向制度与规则领域的软环境建设,提升我国整体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周边是国内大循环的外延,是国际大循环的前沿,是新全球化的优先方向。因此应重视周边,调整产业链,预判建链补链的风险,更好统筹我国的发展与安全问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较为乐观。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在去年底出现的一系列政策调整,首当其冲最重要的是疫情政策的调整,关键行业的务实的政策纠偏,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前发力。针对本轮复苏的可持续性,他认为,民间投资和房地产将是两大具有重要影响的板块。他建议政府政策应该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除了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更重要的是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这是对于下一步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