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动退位后的武则天,肯定不是。武则天都已经被逼退位了,而且年迈多病,要杀她很简单。可是,正因为武则天太老了,而且已经被软禁,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她,不值得。
武则天晚年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听从了一代名相狄仁杰的建议,没有立侄子武三思,还是将亲儿子李显立为了皇太子。可是,皇位继承的危机并没有解除,特别是在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专权之后,更是如此。
武则天因为年迈多病,朝政被张易之兄弟把控。
善于见风使舵的武氏一族,迅速向张氏兄弟靠拢。
太子李显和时为相王的李旦,为了保命,不得不违心地向武则天请求,封张昌宗为王。
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就因为不满张氏兄弟专权,私下发了几句牢骚,就被武则天下旨处以了绞刑。
不止如此,朝中大臣,如果不向张氏兄弟献媚、邀宠,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百官畏惧两兄弟,是畏之如虎。
如果张昌宗和张易之,被武氏收买,在武则天病重弥留之时,假传圣旨,拥立武三思登基,是很容易办到的。
时为宰相的张柬之为了永除后患,联合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说服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政变中,他们以谋反之名,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并逼宫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不愧为一代女皇,斗争经验丰富。
她看到了李显,大喝一声:“乃汝邪?小子既诛,丁还东宫。”
原来是你呀?指李显。既然张昌宗、张易之已经被杀,你赶快给我回东宫去。
本就懦弱无能的李显,吓得是脸色发白,不知所措。
还好桓彦范在,上前语速缓慢而有力地道:“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桓彦范话虽说得好听,可是,如万颗钢钉一般,扎的武则天心口疼。
太子是不能回东宫了,您还是顺应天意人心,禅位吧。
武则天自然不肯轻易投降,抱着一丝希望,看向了同来的河间郡公李湛,我待你们父子不薄呀,你也跟他们一起!
李湛吓得战战兢兢,躲到了人群后面。
不愧是女皇,战力十足,瞬间秒杀一个。
武则天又对着崔玄暐道,你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竟然也在这里?
什么是能成大事的人,桓彦范和崔玄暐就是。
崔玄暐毫不畏惧,朗声回答:“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
胜者为王,败者寇,逼你禅位,还要说是为了你好。果然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这才是巅峰对决,王者之战!
易中天老师曾说,从小老实的孩子,长大后没啥出息,绝对是有几分道理的。老实孩子会这么干嘛?能说出这样的话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么?
几个历史人物一对比,优劣立现。
武则天见大势已去,只得在第二天下旨,由太子李显代理国政。第三天,正式将帝位传给了李显,成为了太上皇。
重新登基的唐中宗李显,将武则天移往了上阳宫居住。同时,晋封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宿卫上阳宫。表面上看是为了让李湛保护武则天,实则是将武则天给严密软禁了起来。
李显为了收买李湛,又授予了李湛左散骑常侍的荣誉衔,并转左领军卫大将军之职,专门掌管宫禁宿卫。那意思就是,你给朕看好了,不要让人随便打扰太上皇。
政变成功了,李显登基了,那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武则天呢?应该有几个原因。
一、需要出师有名。
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是以张昌宗、张易之谋反为借口。在杀了张氏兄弟之后,再杀武周皇帝武则天,出师无名,反而会被视为弑君,失去天下民心。
二、李显复辟,要顺应天人之意。
李显要名正言顺的复辟,必须要武则天下诏禅位。否则,就是赤裸裸的篡位,没法笼络天下人心。
三、李显不能背弑母的骂名。
武则天是李显的亲生生母。在古代,父母可以无条件责罚子女,但是,子女不能违逆父母。李显要坐稳皇帝之位,绝不能背弑母的恶名。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亲兄弟,杀了亲侄子,都不敢弑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大臣们自然是更不敢杀害武则天了。
四、武则天的势力已经被瓦解。
张昌宗、张易之已死,其党羽或被杀,或被贬官,都被清算了。
朝臣见武则天已经禅位,也都转向了李显。
此时,武则天已无回天之力,没有太大威胁。
五、武则天年老多病,且被李湛严密看管,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她慢慢老去。
武则天被迁入上阳宫之后,基本上已经与外界隔离。她能见到外臣的机会,就是李显每隔十天,率领百官,大张旗鼓的到上阳宫问安。
这实际上不是问安,而是李显想折腾死武则天。同时,表演母慈子孝给天下人看。
如果真心为武则天好,那就不用带百官了,经常简从得去看看武则天,陪武则天聊聊天岂不是更好。可是,这样子天下人不知道呀。而且,没法折腾武则天呀。
杀人不见血呀!
武则天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退位之后,为了保住武氏血脉,又施了一计,离间李显和拥立李显复辟的张柬之等人。
武则天在退位之前,虽然年老,却还是天天“善自粉饰”,旁边的人也不觉得她衰老。可是,等搬入了上阳宫之后,她就不再这么做了,而是蓬头垢面,显得形容极其憔悴。
李显见了大惊。
武则天则趁机说:“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
意思就是,天下原本就是要传给你的,不发动政变也会传给你,结果却因张柬之等五人贪功,让我们母子反目,惊吓我到如此地步。
有人推测,李显因此开始忌恨张柬之等五人,留下了武三思等武氏族人。
这种可能有没有?有,但很小。
李显再傻,也可以看到张易之、张昌宗专权带来的危险。他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女婿,外孙,都因张氏兄弟而死。他想要顺利登基,必须除掉二人。
再加上李显第一次登基55天就被废为了庐陵王,被贬黜软禁了十余年之久。李显对武则天的感情,应该非常复杂,其中的温情,恐怕在恐惧中早已经被挤压到所剩无几了。
李显之所以没有杀曾经跟他争太子位的武三思,应该是李显和武三思是儿女亲家的缘故。李显和韦妃在被贬时生下了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时,只有三人相依为命,所以,夫妇两个非常疼爱李裹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爱屋及乌,李显自然不忍诛杀武三思及其族人。
而张柬之等人也大意了。
有人曾劝张柬之,敬晖斩草除根,杀掉武三思。两人却认为大事一定,武氏一族,如砧板上的肉,已经是任人宰割了,没必要再妄加杀戮。
可是,斗争永远是残酷的。最终,因为张柬之、敬晖的一念之仁,导致了神龙政变的五位主要领导者(因为后来皆受封郡王,又被称为“五王”)和多名参与者,遭到武三思的构陷,落了一个粉身碎骨。
甚至,李显的太子李重俊,为了保命,也被迫起兵。在诛杀了武三思后,最终,落了一个兵败身死的结局,也没能逃脱武三思带来的厄运。
真是让人看不懂的历史和人性呀。
而武三思在武则天死后,还能够颠倒乾坤,也证明了,只要人还活着,永不放弃,那就还有机会。
只是可惜,武则天再也没有机会了。虽然李显、张柬之等人没有杀她,却也逃不过大自然的规律,最终,还是寿终正寝了。只留下了矗立在乾陵的一座无字碑,让世人猜了上千年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