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邺:故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其父吉甫,元和中以直道明诚,高居相位,中外咸理,訏谟有功。
李吉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是当朝御史大夫的儿子,同时也是后世著名宰相李德裕的父亲。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便喜爱学习,尤其擅长写文章。在早些年的时候,凭借着家族的庇护进入朝堂为官,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算是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他曾担任过多地的地方官员,治理过明州,柳州等地方,后来进入吏部考取功名成为了中书舍人。之后又两次被拜为宰相,深受皇帝重用,这期间曾担任过淮南节度使,在他的策划下一举平定了西川等藩镇势力,辅佐唐宪中开创了“元和中兴”。
李吉甫年轻的时候就十分的勤奋好学,对于写文章更是格外擅长,在成名之后凭借着家族的关系进入朝堂为官,在二十七岁那年就担任了太常博士一职。进入朝堂之后的他凭借着多年来的积累拥有着丰富的学习,尤其是国家历史方面,因此得到了当朝宰相李泌的重用。公元792年,李吉甫被外放到明州担任长史,后来又陆陆续续地迁往忠州担任刺史,在这期间他了解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也为他之后担任宰相对国家进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到唐宪宗继承皇位之后,特意征召李吉甫回到京城,让他担任考公郎中。在他返回朝堂之后,又被召入翰林院中,担任翰林学士。元和元年,西川节度使带领军队公开反抗唐朝的统治,大家都认为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出兵那可能会遭遇失败。但当时的宰相却极力主张对其发兵,李吉甫也赞同这个观点,于是他便主动请缨成为了军队中的一名谋士。在他的计谋与将军的指挥下,此次叛乱以唐朝的大获全胜告终,李吉甫也首次进入世人的眼帘中。
元和二年,杜黄裳罢相,李吉甫也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时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之前他就被外放到了江淮地区数十年之久,在那期间他深深知道百姓的疾苦,因此在拜相之后便决心改变这种情况。特别是针对各藩镇节度史肆意妄为的行为,他格外生气,于是便请求皇帝让节度使手下的各州刺史独自为政,独立处理各州的事物。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应该禁止本州的刺史私自拜见节度使,从而来防止他们私底下结党营私。对于他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唐宪宗自然十分认可,对他十分的倚重。后来镇海地区节度使行事越发的荒诞,大家普遍认为他必然会发生反叛,便建议唐宪宗现在将他召回朝堂之中对他加以控制。唐宪宗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奈何此人已经不听从皇帝的建议,于是便由李吉甫带着人将其平定。
在宰相之位上的李吉甫可谓是十分引人注目,他本身就颇具才华,再加上皇帝对他的宠幸,因此引起了朝中一些小人的不满。其中便有当时的右仆射裴均,裴均是一位颇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想要得到宰相这个职位,于是便在朝廷中结加权贵。当时朝廷正在举行一个另类的科举考试,就是天下学子可以畅所欲言对国家的不满,朝廷不会追究。就有学者在考卷中大力的抨击政治,从而导致唐宪宗非常的生气,裴均趁此机会说这件事是由李吉甫所教唆的,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动摇李吉甫的地位。好在在其他大臣的极力劝说之下,李吉甫最终逃过一劫。
奈何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而李吉甫本就为人正直,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之后的他就找到了皇帝的忌惮,最终被外放到了淮南地区任职。但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一生为国的心,在淮南的那三年里,他经常上书皇帝议论政治,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军国的关系。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组织当地百姓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使数万顷的农田得到了灌溉,从而得到了百姓的尊重。
宋祁曾言道:吉甫当国,经综政事,众职咸治。引荐贤士大夫,爱善无遗,褒忠臣后,以起义烈。这在国家政治方面,李吉甫却是拥有极强的执行能力,在他的努力下,唐宪宗积极改革国家,最终出现了一片盛世局面。除了在报效国家方面,我觉得李吉甫还有一个重大的贡献,那便是培育出了李德裕这位优秀的宰相。他们父子二人一心,共同辅佐皇帝,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
参考资料《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九十八》《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