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大太监王振,对王振言听计从。王振提出要他御驾亲征瓦剌,他听了,结果朱棣留下的50万大军全军覆没,跟随英宗的52名文武百官全部战死,明英宗被俘虏。
北平门户被打开,面对汹涌如潮的瓦剌骑兵,于谦镇定自诺主持国家大局,他否决了众人迁都南京的建议,带领明军和百姓击退瓦剌军,保住了北平。因瓦剌利用英宗不断要挟明朝索要财物,又企图索取宣府、大同等城,于谦等人果断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最终粉碎了瓦剌的图谋,让明朝平安度过灭亡的危险。但是明英宗复位后却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明朝的军政又一次受到严重影响。
明英宗为什么杀于谦?
一、从明英宗个人考虑。
朱祁镇的一生经历颇为波折,皇帝囚俘太上皇被软禁复辟重登帝位。当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遭受到有生以来的苦楚,提倡了苏武在漠北的苦寒与屈辱。他苦苦等待,痴痴期盼明朝来为他赎身,可是等来的结果却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了,而把他推向皇帝宝座的正是于谦,这等于是于谦帮助弟弟朱祁钰抢了朱祁镇的皇位。
塞外一年多的囚徒生涯好不容易捱到尽头,朱祁镇却迎来了另一种囚徒生活,在南宫整整被囚禁了7年。插说一下,在接朱祁镇回国前,代宗是不愿意的。他不高兴地说:
“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明史》
于谦向他保证说: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于谦是代宗的大忠臣,他是力挺代宗继续当皇帝的。而朱祁镇心里是不愿放弃帝位的,自从自己被俘朱祁钰登基后自己的皇后哭瞎了眼,伤残了一条腿。所以朱祁镇对于谦对代宗是憎恨的,而更让他痛恨的是于谦造就了他7年的囚徒生涯,有于谦对景泰帝的支持保护,景泰帝更加认为他必须要为保证自己的皇位做出措施。
于是南宫大门被景泰帝上锁灌铅,每日派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为防备有人藏在南宫周围的树林中联络朱祁镇,景泰帝把周边的树木都砍光,朱祁镇复出的所有希望被摧毁!
朱祁镇吃食极差且都是通过小洞递入,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这里的待遇远不如漠北。据当时朱祁镇身边的侍奉人袁彬记述:
也先等人待朱祁镇以礼相待,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进牛奶马奶。
而南宫这边,他过着非人的生活,朱祁镇最爱的钱皇后不得不支撑着残缺的身体做些女红以补家用。而此时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来看望过他,包括于谦。甚至于景泰三年朱祁钰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也没有大臣能阻止,包括有这个能力的于谦。
对朱祁镇来说,这是惊恐不安的7年,这是度日如年的7年,这是让他刻骨铭心的7年!
英宗恨于谦,应该是恨到骨髓里!怎能不想着去杀于谦。
二、杀于谦是明英宗再次称帝的需要。
景宗虽然各方面都比英宗强很多,但他的独子朱见济死了,自己又病的快不行了,支持朱祁镇复辟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袁彬……而这些人多为于谦的死敌,他们早就想着要整死于谦。因于谦耿直清廉,违反了他们的官场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外于谦的功绩和威望让他们妒忌,于谦对这帮人来说就是绊脚石,他们早就预谋着要踢开他了,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明史》
英宗的复辟成功,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对于这些人的要求他怎会拒绝呢?
三、杀于谦是为了证明他当皇帝“正统”性,证明他这个皇帝的威严。
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明史》
于谦是忠于明朝的天下皆知,没有于谦顶着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得亡国,但是于谦是支持朱祁钰的,是没有在得到朱祁镇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拥立新帝,而且这个新皇帝比自己在位期间干的更好,更得到群臣的认可。在朱祁镇心里,他反而认为自己复辟得来的皇帝位并不合法,所以他必须杀掉于谦,证明皇位本来是自己的,于谦当年的做法他不赞成。于谦是景泰帝继位最大的支持者,必须杀于谦。
四、杀于谦是他巩固地位的需要。
于谦是明代宗的忠臣,他对代宗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尽管他很有能力,也忠于大明,但他并不是忠于明英宗,所以明英宗对他不放心,多年的苦难让他不再相信任何人。最终,于谦及当初拥立朱祁钰的诸臣,太监被杀,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把朱祁钰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改景泰八年(1457年)为天顺元年。这位明朝历史上的第六位、第八位皇帝在每一次的皇位上都留下败笔:土木堡之变和杀于谦,这两件事是怎么也洗清不了的,但值得称赞的是他废除了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