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亡国之君,给人留下的印象一般都是:或昏庸无道,或好杀残暴,或贪淫好色。在众多的亡国之君中,首推桀纣。历朝有作为的统治者在学习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时,历代忠心耿耿的直臣谏臣在劝进君王奋发图强时,都要提及此二人。
从目前留存的各类史籍来看,关于夏桀的史料记载较少,而对于商纣王的记载则比较详细,《史记》中说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实施重税,盘剥天下,“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等等。他滥杀忠臣,居然残忍地将位列三公的九侯剁成肉酱,将鄂侯制成人肉干,并且囚禁西伯侯(周武王的父亲),差一点将其处死。重臣比干进谏,劝阻商纣王的错误做法,也被剖心。
这一系列的行径,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与做法,引起天下人的强烈不满,趁此机会,经周文王(即西伯侯)的苦心经营,暗布德惠,至周武王初即位时,周部落已积聚起相当强大的人气、实力,十一年后,周武王见时机成熟,率领天下诸侯(史称八百诸侯,估计有些夸张),区区数万军队,一举击败商纣王七十万大军,纣王无奈,最后自焚在豪华的鹿台上。
想想这段描述有点天方夜谭一般:七十万大军不但一触即溃,而且纷纷倒戈。这个细节,也恰恰可以证明纣王的统治是何等的尽失人心吧。
但反过来看,纣王这个人难道真是一无是处吗?并非如此!史料记载,商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就是说他为人很聪明,对什么事情,听取汇报后,反应很快,能快速做出决断。
然而,恰恰是太聪明,让他刚愎自用,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无人能及,导致他“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千方百计地拒绝大臣们的忠言进谏,想方设法地掩饰自己的错误,最终身死国灭!
作为君王,国家的统治者,有时候聪明过头反倒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