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1004年的一天,在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皇宫大殿前,正要举行进士考试。从各地进京的才俊与宫臣、卫官簇拥着北宋真宗皇帝,千余人汇聚一堂,摩拳擦掌,等着考题下发,期待写出锦绣文章,博取一介功名。其中,有两个面庞幼稚、身材矮小些的半大孩子,显然还没到正式应考的年龄。他们是因为学名远播,由察举地方的官员推荐,来应童子试,于是被安排一起参加。其中较大的一位,当年十四岁,正是后来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宰相、富贵词人晏殊。
晏殊
考题终于发下来,只见晏殊不动声色,摇笔立就,果然辞彩灿然,让真宗大为赞赏,于是在两天后再次召见,重新出题考试诗、赋、论,想做进一步考察。没想到晏殊朗声禀报:“这篇赋题,我十天前刚写过,还请另外出题吧!”真宗大喜,更加欣赏他的淳朴直率了,另拟一题,只见晏殊又是下笔如神。真宗细细读来,称赏不已,赏赐他同进士出身的级别,并且拔任秘书省正字的职位。
晏殊面对权力的垂青,始终谨守本分、不妄贪求,类似这样的情形不止一次。当仁宗皇帝还是太子时,恰好出现一名太子舍人的职位空缺,这个职位虽然级别不高,但职责是陪太子读书,随时答疑解惑,是未来皇帝的心腹之选。没想到真宗在众多人选中,为儿子指定了晏殊。负责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很疑惑,真宗回复,“最近听说馆阁里的这些大臣们,总是互相宴请游赏,只有晏殊不参加,而是和兄弟们读书,像这样立身谨慎笃厚的,正是东宫官员的人选啊!”并且当面向晏殊说明原因,没想到晏殊老老实实交待:“我不是不喜欢宴游,只是太穷了,财力不允许。要是有钱,恐怕我也会去参加的。”真宗大笑,越发欣赏他的诚实。
[宋]马远《华灯侍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晏殊不仅对皇帝坦诚相待,对贫寒的读书人也是如此。欧阳修在为晏殊所写的神道碑中,说他没有架子,“待人以诚,虽身处富贵,仍像寒士一样,跟人喝酒聊天,欣然欢喜”。晏殊何止是对士人诚恳以待,积极援引,身在那样一个严等级之分的时代,即便是对没有任何地位,身份低人一等的歌伎,也平等视之。
幼时贫寒日后做了宰相的晏殊,其实很喜欢享受生活,尤其喜欢与宾客宴饮,只要有佳宾,必然留客,留客宴饮的场合里,少不了歌舞助兴。晏殊总是在酒菜稍阑、歌伎演唱了一阵子之后说,“你们把拿手本事表演完了,我们也该表现表现了”,于是铺开笔墨,开始与宾客写诗赋词,相与唱和。歌伎与士人,在晏殊心里,是同样各自凭本事吃饭的人。
不论对待皇帝、读书人还是歌伎都质朴坦诚的晏殊,特别看重立身处世谨守本分。他曾委托范仲淹物色合适的女婿人选。过了很久,范仲淹回复,有两人可以考虑,一位姓富,日常注意言行修养,谨慎处世,另一位姓张,俊采英发,处世疏朗,不过富氏更加大气。晏殊还是选中了注意自身修持的富氏。
对于能够以非常手段,达到非常目标之人,晏殊特别反感。他任职陈州时,曾于州圃宴集宾客。时当伏暑,日光正盛,晏殊感叹,“江南盛冬时节,出产烘柿子,要是能在这样的大热天里吃到,应当会顿感清凉啦”。陈州名士李宗易忽然说“这好办”,拿着借来的四个大食盒,就进了州堂边的西房,过了一会儿出来,把食盒交给仆役,抖抖衣襟重入席中,只见食盒里装满了霜粉蓬勃的烘柿子,正是盛冬时节刚成熟时的样子。分给座客及其家人,大家都拿到不少。晏殊非常不高兴,“他能直接把州中公物取来分给大家,又有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的!”从此逐渐疏远了李宗易。
02
晏殊经历过贫寒,也曾身历宰相,在少年时即进入举国瞩目的权力中心,又在鬓生花发的年岁,因为当年的文章没说明李宸妃实为皇帝生母,而被贬外任近十年。经历浮浮沉沉的人生,看惯了起起落落的各种人和事,他笔下的词作,往往在真诚中透出一种旷达。“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是无奈感伤知交零落。“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人生行乐耳”,人生短暂,眼下的欢乐值得积极追寻,这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需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勘破了现实,才能更加坦诚地对待别人,放过一切不如意,过好当下的生活。
这样真诚又旷达的心性,使晏殊词在真挚中自有一种理性的力量,情与思交融无际。“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夕阳西下几时回”,是略带感伤地叹息光阴如流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安然接受生命的残缺与不完美,以沉潜萦回的思致,接受上天意外的馈赠,化解这份惆怅。
立身谨慎待人坦诚的晏殊,真诚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以理性旷达地接受生命中的种种不如意与不完美,他的词相应总是从容不迫,迂徐雍容,自然有种富贵高华的气质。“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细碎的景物中,洋溢着悠闲安雅的情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便是求而不得,也是从容大气的。
人称“富贵词人”的晏殊,有一次看到李庆孙的《富贵诗》“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说:“这不是富贵相,而是乞丐像。我总说,富贵不是要去说金玉锦绣,而惟说气象便好。像‘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穷家哪有如此景致?”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故宫博物院藏
晏殊正是如此,真诚、旷达、理性,立身处世本分谨慎,也不废对诗酒人生的快意追求,刚俭自律、重视本职工作,也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成为宋代一类士人的代表。
他由真宗简拔,长伴仁宗左右,虽然不是事功满满的一代名相,如寇准、范仲淹等,却在兴办学校、文学创作等方面,成为当时的一流人物,尤其是为北宋发展,荐拔储备了大批人才。“比他小十六岁的欧阳修,就是宋仁宗天圣八年他主持礼部试时以第一名录取的。比他长两岁的范仲淹也是他的门生。此外韩琦、富弼、杨察等北宋名臣都出自其门下,王安石也受过他的奖掖。宋祁、张先等均曾在他手下任职。”(刘扬忠《晏殊词选》)
晏殊号称“宰相词人”,有意识地在唱和宴饮中,多角度考察值得援引之才,在事实上,领导了北宋前期上层文人士大夫圈子的歌词创作,他的词闲雅、真挚、理性,又总是透着淡淡的感伤,引领了当时的主流词风,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