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高巍上书朝廷实行推恩令,黄子澄只讲了一句话,建文帝默然无语

高巍上书朝廷实行推恩令,黄子澄只讲了一句话,建文帝默然无语

【建文纪事之四 】 有一天夜里,昏昏沉沉的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是白龙,两条龙在天空中拼死搏斗。

厮杀中,只见那天空雷鸣电闪、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倾盆,最后,那条强悍的黄龙在一瞬间狠狠地咬住白龙,白龙渐渐奄奄一息,委顿于地。

第二天上朝后,还没有从梦中那场惊心动魄的二龙搏杀中恢复过来的朱元璋,不经意间,忽然发现自己皇太孙朱允炆畏畏缩缩地站在自己的右角,而燕王朱棣居然站在自己的左前,趾高气扬。

朱元璋顿时大怒。

在中国,向来是以左为尊的,明朝也不例外。

【正文】21岁的建文帝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温和、仁厚。

虽然建文帝和他的父辈们一样,都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长大,但事实上他从未经历过战争,即便是他的父亲朱标,也几乎没有真正地经历战场上那种你死我活的誓死搏杀,那种残酷,没有在战场上历练过,没有真正经历了生死选择,是根本无法体会的。

那时候,朱标和建文帝的那些叔父们不一样,一直以来,他都是被太祖朱元璋作为继承人、作为守成的有为君主进行培养的。

因此,朱标所学习的是名儒宋濂等人的儒家教育,体察的是民情疾苦,每次朱标在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带领下,看到那些从战场上下来断了胳膊瘸了腿的士兵,甚至是尸体抬下来后家人的失声痛哭时,他都感到一阵阵怜悯,以至于憎恨战争的残酷。

而朱允炆在自己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善良,这种敦厚。

然而,朱允炆还没有来得及学会更多的东西,他的父亲皇太子朱标就去世了,那一年,朱允炆才15岁,看到祖父朱元璋一脸悲戚的坐在那里,朱允炆在母亲吕氏的暗示下,懂事地走过去对爷爷说:“死生固有命耳,勿得过伤,伏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万一龙体违和,臣等复惊惶无已。”

也就是说,父亲已经去世了,您不能老是这么悲伤,您是皇上,您要以天下为重,假如您再有什么问题,那天下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朱元璋眼睛一亮,惊喜地看着这个才15岁,还带着稚气的孩子,一把将他搂了过来,有些伤感地笑了。

后来,在大殿上审议继承人的问题时,有人提出朱棣雄才大略,可谓太子的时候,学士刘三吾奏道:“皇孙朱允炆已经成年,而且是嫡出的当然长子,所谓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更何况,假如立燕王为太子,那么将他的两个哥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置于何地?”

自此,朱元璋满意的笑了,正式宣布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但是,作为继承人的朱允炆此时却没有感觉到快乐,他要面对的是晚年朱元璋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多疑的性格,许多人都不敢接近他,因为稍不留神,就会掉了脑袋。

于是,只有朱允炆才不得不小心地伺候着,这种小心也养成他谨小慎微、缺少自信的性格。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对皇太孙朱允炆的培养,依旧是儒学为本的治国才能,而此时的朱允炆已经不能和他的父亲朱标相比。

朱标最起码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和那些当世名将无论是叔辈们还是同辈的,都有深深地交集,也已经建立起了足够的威信和权威。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太小了,和他同辈的都和他一样,乳臭未干,叔辈甚至爷爷一辈的接触的太少,以至于陌生得几乎看不上他,反而是他的那些叔叔们,多年来在战场上、朝廷上和那些人打交道,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朱允炆更需要的是战争历练,体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残酷,建立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然而,这一点,朱允炆不知道,朱太祖朱元璋也不知道,他说,我只要把棘刺上的刺拔掉就行了。

因此,接受了儒家教育的建文帝朱允炆,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让穷苦百姓的的日子尽快好起来,他不知道战争就是你死我活,利益也是,皇权更是。

这就是历史中的朱允炆。

不过,当朱元璋驾崩,朱允炆成为建文帝以后,他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从朱元璋那个巨大的身影里面走出来,又陷入了另外9个身影里面,那就是他那些兵多将广、虎视眈眈的叔叔们—二叔秦王朱樉、三叔晋王朱棡、四叔燕王朱棣、十三叔代王朱桂、十四叔肃王朱楧、十五叔辽王朱植、十六叔庆王朱栴、十七叔宁王朱权、十九叔谷王朱橞。

他们从东北到西北分布各个边境,守护大明,手下军队如狼似虎。

因此即位后的建文帝,一方面希望对全国实行仁政,一方面希望尽快抑制住各地藩王们的权力,在将他的五叔周王朱橚发配到云南后,开始发布一系列命令企图遏制住他那个最让人担心,也最让人惶恐不安的四叔燕王朱棣。

1398年9月,一个叫高巍的都督府官员,上书建文帝,奏章中说:“昔我高皇帝上法三代之公,下洗嬴秦之陋,封建诸王,凡以护中国,屏四裔,为圣子神孙计,至远也。然地大兵强,易致生乱。诸王又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则废法,削之则伤恩。贾谊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今盍师其意,勿施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令西北之子弟诸王,分封于东南,东南诸王子弟,分封于西北,小其地,大其城,以分其力,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陛下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问不绝,贤如河间东平者,下诏褒赏;不法如淮南济北者,始犯则容,再犯则赦,三犯而不改,则告庙削地而废处之,宁有不顺服者哉?谨奏!”

意思是说,当年太祖皇帝建立诸王,是为了守护边境,为后世子孙考虑,这个就比较英明,但是,这些藩王们地大兵强,容易形成祸乱,而且还大多都是骄逸不法,祸害百姓,不削吧,国家法律就无人遵守了,削吧,又让人认为陛下寡恩。

所以,他建议,不要学当年汉朝的晁错,擅自动兵,应该行展示天恩的对策,把东南藩王们的子弟送到西北,再把西北藩王们的子弟送到东南,把他们的力量分散,这样藩王们的权力就小了,想作乱也就难了。

另外,陛下应该经常彰显天子的礼节,逢年过节,送些东西给这些藩王们,让他们感受到天恩,假如他们和汉朝的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那些贤德,那就多多奖赏,如果他们像淮南王刘安、济北王刘勃一样,那就先容忍他,三次不改,就告诉祖宗将他们废掉,这时候,谁又会说您的不是呢?

建文帝看完奏折,问黄子澄:“你觉得这个事怎么样,果真如此,天下就太平了。”

黄子澄说:“关键的还是燕王,燕王已经在摩拳擦掌,谋反在即,一旦他羽翼丰满,想抓他就难了,更者,他会按照朝廷的安排,把儿子们分散到别的地方吗?还有宁王,也绝不会愿意。”

建文帝默然,自己不能等了,时间在燕王那边,一旦他时机成熟,不说三次,只要一次,估计朝廷就很难控制了。

十二月的一天,齐泰和黄子澄接到告发代简王朱桂的奏折,奏折中列举了朱桂许多贪虐残暴的事实,说他视百姓如草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的老百姓已不堪其苦。

建文帝大怒,立即下令锦衣卫前往山西大同府,将他押送蜀地看管,废为庶人。

后来,多少年后,燕王朱棣当上了皇帝,召回代王,恢复了他的王爵。然而,这个人屡教不改,依然作恶,为此,朱棣大发雷霆,列举他的32条罪状,并说,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建文时期的事情了?

没有过几天,广东开平就藩的齐王朱榑,被人举报,图谋不轨,建文帝下令将他逮捕,押送南京后,又送往云南和朱橚一起管制,同时将他废为庶人。

后来,这个人在朱棣将他们恢复爵位后,依旧骄纵不法,屡屡触犯朱棣,被朱棣重新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朱允炆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施政方略。

他颁布诏书,要求全国推举贤达,并重视农桑,兴办学校,考察官吏,振粮给那些受灾的贫民,主张节孝,开田垦荒,并对那些愿意垦荒的人减免田租。

朱允炆认为太祖时期的律令法典的某些部分过于严苛,特别是那些在诰和榜文中所定下的惩罚条款更是如此。他命令那些刑部官员,修改1397年版的《大明律》,其实,在太祖的时候,他已经与他的祖父商议,修改了近73条过于严厉的条款。

方孝孺对他说:“如果皇上这样做,会不会造成大臣们说您擅自更改祖制?”

建文帝想了一下问道:“如果我们不提修改,而是禁止以诰文为根据来进行审理和判案,同时停止张贴榜文,怎么样?”

方孝孺躬身回答:“皇上圣明,先帝的《大诰》虽说是对法典进行解释和补充,实际上就是这种解释过于严苛,如果不用这个诰文,确实是没有否定先帝制定的律法了。”

正当建文帝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时候,西平侯沐晟上书朝廷,举报云南的岷王朱楩,不遵王法,杀戮吏民,擅自将当地土司的印信收缴。

建文帝随后派出锦衣卫,将朱楩逮回南京,罢免为庶人,幽禁福建漳州。

五月份,建文帝接到奏折举报湖北荆州府湘王朱柏意图谋反、伪造宝钞以及擅虐杀人的罪状。建文帝当即降旨责问,命令朱柏来京师询问。

然而,许多大臣认为朱柏也是一个兵力强大的人,估计不会来南京,于是在黄子澄的安排下,派遣军队把兵器藏在装满木材堆的车子里并伪装成商队,抵达荆州后,出其不意的包围了朱柏的府邸。

朱柏听说自己的王府被包围后,怒气冲天,他仰天大叫:“想我身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参与葬礼,已经觉得活在这世上没有什么意思,如今,又要受到这些人的侮辱,我岂能如此苟且求生!说罢,朱柏痛哭不止,大叫道:“拿酒来。”

家人不知为何,朱柏拿起酒,说到:“我将追随先帝而去。”

喝完酒,朱柏随手扔掉酒杯,开始放火烧起王府。熊熊大火中,只见朱柏穿戴整齐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跃入火中。

朱柏的妃妾相继穿好盛装,依次走进火中。

消息传到南京城,朝廷上下无不震惊。

建文帝突然觉得自己依次削藩的决策是否存在错误,他流着泪问齐泰:“十二叔素闻贤达,不似其他王叔,本来想召他回京,问个清楚,不料却造成这样的结果。”

齐泰说:“皇上以仁德待人,自然是不愿见到这样的情况,但人已经死了,切勿伤心过度,关键还是燕王那边,还请皇上多加留意,北平的燕王才是真正的祸患,一日不除,皇上就会一日得不到安宁。”

建文帝又问道:“依你的意思,我们怎样迫使燕王屈服呢?”

齐泰说:“过几天就是先帝的小祥(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各地藩王都要来京祭拜,如果燕王不来,那么就是对先帝不敬,朝廷就可以大张旗鼓的捉拿他归案。如果他来了,咱们就将他就地囚禁,不让他回到北平,这样,大事可了。”

建文帝沉思起来。

几天后,各地藩王陆续发来信函,准备来南京,祭拜太祖。然而,建文帝和齐泰、黄子澄等人却迟迟没有接到燕王朱棣来南京的消息。

就在他们惶惑不解而又焦急万分的时候,终于接到燕王的奏折,奏折中燕王声称自己病危,现在躺在床上,根本无法动弹,因此请皇上原谅,他不是不想来,而是真的来不了。

齐泰大怒:“这个人根本就是怀有异心,不敢来京城,我看直接派锦衣卫去北平捉拿他回京受审。”

建文帝看了看黄子澄,黄子澄说:“皇上可以降旨质询,如果他仍旧不来,那么捉拿他就名正言顺了。”

建文帝说:“好吧,那你就给我拟一道旨意,尽快发给燕王。”

旨意发了以后,那声称生病的燕王会不会来呢?读到这里,就再等下回再说了,请阅读的老师们点个赞,给个关注,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朱元璋,皇太子,朝廷,黄子澄,朱标,朱允炆,战争,战场,朱棣,知识科普,建文帝,朱柏,朱元璋,黄子澄,朱允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朱元璋,皇太子,朝廷,黄子澄,朱标,朱允炆,战争,战场,朱棣,知识科普,建文帝,朱柏,朱元璋,黄子澄,朱允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朱元璋,皇太子,朝廷,黄子澄,朱标,朱允炆,战争,战场,朱棣,知识科普,建文帝,朱柏,朱元璋,黄子澄,朱允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