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没有过早去世的话,靖难之役应该都不会发生。即便是朱标继位后,朱棣继续觊觎皇位,悍然举兵,那朱棣也会输的很惨,根本不可能是朱标的对手。
朱标拥有很多朱棣不具备的条件,朱标要灭掉朱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的事情。
一、古代立嗣一般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朱标为嫡长。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标为嫡长子,而朱棣为嫡四子,朱棣无法超越朱标,优先继承皇位。
后世学者根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考证,即使马皇后真的仅生了两个女儿,而朱标为李淑妃所生,朱棣为碽妃所生,两人均为马皇后所收养,朱棣同样没法撼动朱标的地位。
二、朱标是朱元璋亲自册立的世子和皇太子。
不管马皇后有没有亲生儿子,朱标的地位是朱元璋确定的,名正言顺,朱棣没有反对的理由。
三、朱元璋给朱标的东宫配备了超强的辅佐团队。
明朝的开国元勋,都被朱元璋派给了朱标。
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还有冯胜、廖永忠、邓俞、汤和、刘基、耿炳文等一众开国文臣武将的辅佐。朱元璋只要外出,就让朱标监国,朱标早已经有了治国经验和超强的团队。
反观朱棣,只能自惭形秽了。
四、明朝能战的将领都是朱标的后盾。
太子朱标不死,就不会爆发蓝玉案,很多开国武将就不会被朱元璋处死,而这些人大多是朱标的坚定支持者。
首先,常遇春是朱标的岳父,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氏一族和蓝玉一系(蓝玉案中被屠杀的公侯)必定是朱标的忠实拥护者。
其次,李文正、李文忠、沐英等朱氏亲族,都受过朱标的恩惠。朱元璋要惩罚他们时,多是朱标请马皇后出面劝解得免。朱标仁厚,他们自然会支持朱标。
还有,其他的将领大臣也会支持朱标。根据《明史》的记录,靖难之役中,徐达长子徐辉祖是坚决支持朱允炆的,他自然也会坚定的支持朱标。如果冯胜、傅友德没有因为朱标的死而被赐死,应该会跟耿炳文一样,支持朱标,率军跟朱棣作战。
靖难之役中,老将耿炳文,已经足以挡住朱棣南下的大军了。朱标继位,将星云集,安排善守的耿炳文守卫南京就可以了。朱棣无法偷袭南京,就没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已经没戏了。
而蓝玉率数十万大军讨伐朱棣的数万人,再加上冯胜、傅友德等将领的支持,朱棣会被打成渣渣。
五、朱标不死,藩王很难完全掌控边疆军事大权。
朱标病逝,朱元璋大杀开国武将,才导致边疆的军权完全落入了各大藩王手中。如果朱标不死,藩王们的实际军权和影响力,会受到蓝玉、冯胜、傅友德等将领的制衡。朱标就不用像朱允炆那样,急于削藩了,而是可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法。
这种情况下,朱棣即使起兵,也少了宁王、代王等藩王的强力支持。而朱棣之所以能偷袭南京成功,实现绝地反杀,完全是因为抢了宁王的大军和精锐骑兵朵颜三卫。
朱标如果不死,支持朱棣的军队,不要说朵颜三卫了,相比靖难之役的十余万大军,都会少一大半,朱棣的实力会大大削弱。而朱允炆时期,李景隆最多时都带了五十余万大军,更不要说朱标执政了。
综合起来,朱标不死,朱棣没有理由造反。即使朱棣造反了,也没有了靖难之役时的兵力和支持。而朱标却可以留老将耿炳文拱卫南京,调动蓝玉等将领率大军攻打朱棣。此时,诸藩王自然也会分辨形势,倒向朱标。此时,朱棣所在的北平,就会被各路明军团团包围,那么朱标一举剿灭朱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自然,以朱标的性格,会将失败的朱棣圈禁,而不会直接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