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个淳于氏,长得婀娜多姿,风流成性,与他人合谋害死丈夫,被夫家告到大理寺。宰相李义府好色,命大理寺寺丞把淳于氏送到宰相府,为防后患,还逼死了寺丞毕正义。
李义府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被另一位宰相杜正伦抓住了把柄。不过,杜正伦当时并没有发作,仅凭这种案子还扳不倒深受李治和武媚娘信任的李义府。
2年前,李义府曾因卖官鬻爵被杜正伦告发,却因皇帝李治偏袒,不仅没有被罢官去职,还从副宰相升为众相之首。为了扳倒这个大唐蛀虫,杜正伦隐忍不发,终于再次找到李义府卖官鬻爵的证据,连同毕正义案一同,向李治告发李义府。
在铁的证据面前,李义府不得不低头认罪。不过,李义府也不愿杜正伦好过,撕破脸皮,揭发他当年也参与了废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
当年,杜正伦曾是太子李承乾的潜邸旧臣,和李承乾之间过从密切。不过,因为他是关陇集团的人,就被长孙无忌故意忽略了,李世民当时也不知情。
一旦牵扯到关陇集团,李治都是高度紧张的,只因舅舅长孙无忌给他造成的阴影太大!
李义府不法是事实,杜正伦隐瞒旧过也是事实,一怒之下,李治把两人都贬出了朝堂,到偏僻之地做刺史。
武媚娘想为李义府求情,但却遭到了李治生平第一次的拒绝。
李治为什么要拒绝向来百依百顺的武媚娘呢?
这就要从帝王心术谈起了。
李义府此人虽然有大才,但人品缺陷也很大。比如,他贪财、好色、卖官鬻爵、党同伐异......等等不法行为都有据可查。此前,李治能容忍李义府继续待在相位上,是因为需要他帮自己出谋划策、打倒关陇集团。
如今,整个关陇集团只剩下一个无害的长孙无忌,也就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了。
如果李治继续使用李义府,就不再是为他添光增彩了,而是损害李治追求的“明君”的形象。
所以,李治不能再容忍这样的小人留在自己身边。况且,种种迹象都显示,李义府已经倒向了他的枕边人——武媚娘,尽管李治对武媚娘百依百顺,但在皇权上,李治却不愿再分润半分。
武媚娘隐约猜透了李治的心思,又郁闷,又有一丝恐惧。
从李治拒绝她的行为中,武媚娘敏锐地察觉到一丝苗头: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哪怕是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李治,也开始为自己着想了。
对于一直处于权力支配的动荡中的武媚娘来说,这足以让她产生强烈的警惕感!既然事情的根子还在长孙无忌,那么,是不是可以借机扳倒曾经羞辱她的长孙无忌呢?
李治对长孙无忌的暧昧态度,让武媚娘很担心他会卷土重来!若是自己年老色衰,再也吸引不了李治,武媚娘相信只要长孙无忌几次怂恿,优柔寡断的李治绝对有可能拿她开刀。
想到这里,武媚娘就召来另外一个宰相许敬宗,和他细细密谋。
公元658年冬,远在爱州的褚遂良上了一道折子,大致意思是请皇帝怜悯他曾是顾命大臣,请李治允他回到朝堂,哪怕做个小小的唱诺官也行。
李治对褚遂良的气一直没有消,兼且折子中褚遂良倚老卖老,拿“顾命大臣”这个名头来跟他交换条件,故而回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褚公且在爱州养老吧。”
即便如此,李治仍旧心中有气,回到后宫对武媚娘说:“这个褚遂良至今仍不认错,反要挟朕,实在是可气!”
武媚娘是个明镜人,当即道:“褚公当年也是先帝信任的人物,有直臣魏征之风骨。只是他后来走错了路,依附元舅长孙无忌,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想来也有情可原。”
武媚娘这句话如同火上浇油,把李治说得脸色大变:“莫非褚遂良还想借元舅之力东山再起?”
“有陛下您在,这个可能绝不会有。”武媚娘故意捧了一下李治,又道:“不过,元舅一直在朝内,难保那些关陇贵族的心思不活络。树欲静而风不止,兴许是有人在暗中怂恿褚公吧。”
李治若有所思,却没发现武媚娘嘴角的一抹笑意。
次日散朝后,顶替李义府的宰相许敬宗密奏李治,说有一件政务琐事请他定夺。李治很奇怪,宰相身负理政之责,何以让他这个皇帝如此劳神?
可是,当折子递到手里,李治浏览了一遍瞬间变色。
原来,这是一个任命巡察使的名单。李义府被贬往剑南道,而巡察使的人选竟是关陇贵族的人,这摆明了是要对李义府秋后算账!到底是谁所为?
许敬宗直接给出了答案:吏部尚书唐临,出身关陇世家!
李治闻言大怒,这帮关陇贵族实在是无孔不入,李义府固然被他贬出朝堂,但毕竟是对自己有大功的人。如今关陇世家派自己人去巡察剑南道,不用说是去找李义府的毛病,要把他彻底打倒。
李治虽然不喜李义府的种种缺点,但并不代表他可以容忍别人欺负李义府。
许敬宗带着李治的密令走了,李治揉着头坐在大殿内,浮想联翩。
看来,还是媚娘说得对!
或许长孙无忌并无任何意图,但置身关陇集团,他已成为一面旗帜。只要他还在一日,那些希望关陇一党东山再起的人就不会罢休,就会和皇权发生冲突!
难道……难道非要逼朕走到“大义灭亲”的地步?
-连载【武照天下】32-